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就是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是人和社会得到协调发展、自然得到尊重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和谐社会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陈荟芳 《求实》2007,1(4):80-82
马克思“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基本观点,对于深入推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提出的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性目标,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共同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李英田 《理论文萃》2005,(6):36-41,57
从目的范畴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即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一切以人为目的,摒弃传统的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物本主义倾向,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事实上,这也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坚持的根本方向和根本原则。因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体系中,"民本"是德治思想的核心,民为国之根基,以民为本构建了民本文化的基本框架。以民为本,顺民心,应民意可以固政权,定天下。"民本"思想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借鉴价值,将"民本"思想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人的生命、情感、意志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本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积极贯彻"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倡导和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实现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尊重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倡导和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实现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尊重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深层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 《世纪桥》2007,(9):30-3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马克思哲学中蕴涵着及其丰富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人始终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把人作为第一要素,用以人为本来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来检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周方青 《求实》2006,(Z4):171-172
一、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孙正艳 《理论学刊》2005,46(9):91-92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指导原则和价值导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导向。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具体地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曾把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历史形态):“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  相似文献   

11.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宣传思想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是当前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宣传思想工作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个重要的原则,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最终目的,以最广泛地吸引群众参与为基本途径,以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为紧要任务,以实现和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为…  相似文献   

12.
弓克撰文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它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刘敏  朱新成 《实践》2009,(2):24-24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谐教育的本质是理解人、尊重人、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人的社会性。坚持以人为本是创建和谐校园的精神实质,也是和谐校园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朱湘虹  黄明哲 《求实》2007,1(11):48-52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主要内涵,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全面开展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要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化为执政为民的实践,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从制度上、政策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等尊重公民权利,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要努力拓宽以人为本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规律,成为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本文提出以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作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思维导向。科学尺度旨在强调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价值尺度则要求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双重尺度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全顺利实现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就是把对人的主体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肯定,把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落实到社会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提出是我们对发展与代价进行反思的成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以人为本”必然要求“能力本位”。  相似文献   

17.
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朱西周 《求实》2005,(5):67-69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步骤;统筹区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和指导原则,也是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根本保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求我们善于教育人、引导人、改造人,还要求我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注重人文关怀,凝聚职工队伍;注重心理疏导,架起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20.
和谐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