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是以科技创新和应用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是未来知识创造与科技创新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文章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的源起与科学内涵,进而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优化策略,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对高校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有力措施。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文章试图结合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性,探讨学生党建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探索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在大学生就业异常艰难的今天,认真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问题,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理性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丁婕萍 《山西青年》2022,(1):129-131
近几年,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下,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虽然有效提高了我国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但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由此,应加强创新创业的发展.本文针对大学生能力培育展开充分探析,首先简要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能力培育的现状,最后着重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如,增强学生...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天 《党史文苑》2009,(6):71-73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在大学生就业异常艰难的今天,认真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问题,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理性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大学生是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潜在的生力军,但当前大学生创业现状不理想,创业能力与素质有待提升。文章将大学生创业品格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厘清“以劳创新”的内在逻辑关联,进而提出劳动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业品格培养的实践路径,探讨通过选定有效的创业品格培养方案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搭建创业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平台,发挥多方协同育人优势,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凸显“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理念,加强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拓展大学生创业品格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7.
TRIZ理论是解决创新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要素包括创业动机、创新思维、专业知识、通识知识以及创业意识等。高校应将TRIZ理论与专业教育、创业竞赛、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真正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郭璐 《山西青年》2022,(8):101-103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能有效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又能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面临着政策针对性不强、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困境,制约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在借鉴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建立系统性政策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大学生创业来解决就业难题,成为时代的选择和现实的需要。共青团具有组织、活动平台、人才等优势,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要通过加大创新创业培训平台、资金帮扶、竞赛、实践、信息等方面的平台建设,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开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乔璐 《山西青年》2023,(1):151-153
“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全新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教育领域也不能独善其身。目前,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已经被广泛运用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中,但在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弊端。基于此,文章立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客观需求和教育实践,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进行探讨,从课程设置、内容设计、形式安排等方面,对新模式的构建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设想,以期为改进和提升创业教育质量、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大学生能够从"互联网+"中获得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但"互联网+"也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路径可以从构建对接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对接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思维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既是当今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本文通过创新、创业、就业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对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应把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创新精神等作为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方向。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探索精神、抗挫能力、耐压能力,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对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我国各个高校在创业教育中还存在着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清晰、学科定位不明、内容流于形式、创业教育的环境不高等误区。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重新定位;优化创业环境,拓展创业教育范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分层实践等。  相似文献   

14.
<正>一、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一)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取得了一些成效。河北省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大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开设了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河北省各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相关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纳入学分管理系统。例如,河北金融学院开设了《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培养》《商业企业经营》《大学生创业实务》等八门创业课程。二是为大学生创业团队配备创业导师。目前,河北省高校不断加强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为指导学生创业组建了校内外结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有的学校实行"双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科技大学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宗旨,坚持"一、二课堂两翼齐飞"、"学习、实践两轮并举"、"普及、精英两层推动"的思路,积极打造创业教育精品平台,不断提升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以创业课程和创业讲坛为核心,夯实创业知识培训平台。一是开设创业课程,学校开设《创业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选修课程,邀请创业专家作为主讲教师,系统讲授创业知识。二是编写创业教材,学校组织编写《大学生创业知识读  相似文献   

16.
苏和 《山西青年》2022,(8):107-109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为切实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把握好时代的发展特征,科学创新教育方式,全面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整体质量与成效.  相似文献   

17.
司聪 《世纪桥》2011,(7):150-151
当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鼓励大学生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和团队优势,把科技成果推向市场,把先进服务推向大众,从而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创业的过程中促进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大学生通过创业,可以培养其自身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积累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纵观大学生校园创业,必须要具备基本的素质要求,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盲目乐观,匆忙上马,将贻害无穷。本文管窥校园创业成功者的的基本经验,得出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诚信、责任感、创新冒险、敬业精神、学习精神、自信心和承受失败的打击等的基本素质要求,为成功创业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在于创业环境得天独厚、政府积极扶持鼓励、学校推进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不足、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信息不对称抑制大学生创业激情,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仍有待完善。因此,必须深化创业理念宣传,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打造一个低成本的创业空间,完善、整合现有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9.
秦弘琼 《山西青年》2022,(6):140-142
学生就业率是高校的主要社会竞争力,而学生就业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创新创业教育是地方高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路径,同时该教育方式与创新创业改革教育目标深度契合.但当前高校学生就业情况正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为地方大学生带来诸多积极影响.本文主要对创新创业教育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业是创业者个人能力和创业资源、信息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并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善于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创业信息、创业活动和实践平台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构建"学生—学校—政府"有机结合的创业教育互动体系,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