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桂林 《山西青年》2024,(4):117-119
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基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依托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文章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以智慧图书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作为切入点,阐述智慧图书馆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遇到的困境,最后提出智慧图书馆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以此培养更多技能工匠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在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的实施。高职数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视域下,对高职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以及从高职数学教学内容重构、课程教学设计理念以及课程教学平台等方面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田轶玮 《山西青年》2024,(1):159-16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已成为关键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必要性,以及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策略,提出了三种有效的培养策略,包括提高对开设跨学科课程的重视度、以创业项目锻炼学生“双创”能力和组建专业的“双创”教师队伍。本文着重探讨了每种策略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可行性以及对于学生“双创”能力提升的作用和意义,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创”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严贵香 《学习月刊》2014,(16):87-88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良好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效,但是,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实习期间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王奇凡 《世纪桥》2023,(11):33-35
高职院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具备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加强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党建在劳动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是高职院校探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党建与劳动教育的内在联系出发,详细探讨将党建理论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党员学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党支部组织劳动教育活动、建设“劳动党建示范基地”等高职院校党建引领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敏 《山西青年》2024,(6):160-162
职业本科教育以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中有意识地融合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充分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的职业素养。本文从职业本科人才培养需求出发,以“四螺旋”理论为依托,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理论基础的研究,以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路径中“双创”教育融合为研究案例,以点向面提出打造职业本科创新创业教育下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双元为基础,以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的教育教学模式。本文在分析中国特色学徒制时代内涵基础上,剖析了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学生的过程和机制,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可行性,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双创教育融入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路径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8.
"专创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形成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专创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整体设计思路,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研创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正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肩负着为国家建设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建设中,基层党建是提高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要手段。一、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在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向及理念对学生的观念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基础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对于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相关问题,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中心,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提出相关建议对策,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严军 《学习月刊》2013,(2):67-68
全球化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也即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避免人才“单向度”发展。在一个大众媒介、网络媒介、通讯媒介并存的多元化的时代,高职教育者应合理利用“新媒体”,使之成为人文素质教育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吴爱琴 《学习月刊》2009,(16):81-81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单一靠教师的课堂传授与辅导.已无法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终身教育的大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配合高校改革.实施创新人才培养中.  相似文献   

14.
职业素养教育居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高职院校应当建立符合域情校情的院校管理机构,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内外良性互动的教育反馈机制,创新职业素养教育的体制机制,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张泽倩 《山西青年》2023,(6):196-198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国内各个行业各个领域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巨大的发展空间,社会实用型人才需求量明显提升,呈现供不应求的发展趋势。而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业院校,理应肩负起为国家发展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社会实用型人才这一重任。在高职教育环节,科学开展美育教育工作,针对学生的美育素质展开有效培养,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早日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于此,本文分析美育教育工作在高职教育当中的重要功能,并且提出与之相应的实施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职业价值导向与精神追求。高职院校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职院校可以从突出全过程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深化职业素养培育、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个性化复合人才培养几个方面着手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7.
田跃峰 《世纪桥》2023,(11):51-53
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同时,要始终把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作为首要任务。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提升的必然要求。因此,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成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认识到两种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开发融合教材,结合教材开展融合实践,遵循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开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积极进取、热爱劳动的时代新人,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开辟一条更加完善和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李霞  耿赛  李情 《山西青年》2023,(1):115-117
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建设非常重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正成为一项必修课。本人分析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概念,指出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昆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持续转型升级,高质量人才供给是保障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为高职院校必须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开展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索。通过分析现有专业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症结,从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的“专创融合”改革及创新工作坊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为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0.
“工学结合”体制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其主要内涵是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突出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导性和实践性。而在教学课程设置中如何突出学生学业评价的合理化、评价的可操作性,这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文章旨在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提出如何建立科学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