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政府干预市场导致寻租活动高涨和腐败的猖撅”这种观点不仅可以解释经济领域许多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而且也有助于解释政治和行政领域的腐败现象特别是用人问题上的腐败行为产生的根源。不足之处在于,由寻租理论所推出的“国家干预的程度与腐败程度成正比”的命题不能成立。在新加坡,政府干预的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四、关于腐败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一)权力是腐败产生的根源,腐败是权力异化的结果。有的同志认为,“权力的普遍存在是腐败产生的一个原因”,“腐败的实质,在于公共权力的异化”,“腐败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它的根本属性,就是某种权力的蜕化和变质”,“腐败是权力的赘生物,其实质是权力变异”。这种权力的异化主要表现在:权力  相似文献   

3.
从1993年起,我国开展反腐败斗争已有八年了。特别是近几年,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不仅加强、改进了监督制约机制,同时也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像成克杰、胡长青等“重量级”人物都被送上了断头台。但是,腐败作为一种人民十分痛恨的丑恶的社会现象,仍有滋长蔓延之势,腐败案件仍居高不下。对此人们都感觉到反腐败斗争的艰难,难在何处呢?其根源何在呢?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在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拟就腐败现象产生的政治根源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腐败的根源与成因腐败现象危害极大,正确认识其根源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方向和成败的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正确认识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这一问题时,指出腐败“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①要正确理解这一论断,正确地认识腐败产生的根源,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腐败行为就其构成要素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私利的追逐,二是以权谋取的行为。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腐败现象追逐私利的利己主义思想动因和偷盗、诈骗、抢劫等其他丑恶现象所具有的思想动因具…  相似文献   

5.
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学领域中的应用性与适应性问题一下以来备受关注,尤其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与挑战。本文分别从自我利益与理性行为两方面,对公共选择理论这一假设进行了限度分析,并评述了公共选择理论对此所给予的积极回应——提出了改进中的新经济人假设。进而得出公共选择理论只是部分地而不是全部地解释所有政治现象的结论。因此,应该由政治学理论的某些部分来完善与补充。  相似文献   

6.
马浡善,陈悉仁同志编著的《拒腐防变说》一书,以“反腐倡廉,众心所系,国家兴亡,匹有责”为宗旨,追溯了国际国内的反腐败历史,综述产生腐败的根源和加强惩腐防变的力度和狠刹“三风”(官倒风、送礼风、吃喝风),治理“三乱”(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扫除“三害”(黄、毒、赌)的曲折复杂斗争;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拒腐防变理论,以毛泽东思想,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邓小平理论、江泽民“64字创业精神”作为贯穿全书的红线,结合中国当今反腐败实践,推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拒腐防变的系列理论。对指导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拒腐防变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拒腐防变说》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一切腐败产生,其总根源都是一个“私”字。它道出了腐败的天机,为我们认清腐败的本质、把握腐败的表现找准了切入点,也为拒腐防变指明了根本点。  相似文献   

7.
我是湖北省老河口市老干部局干部。我认为,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违法违纪的实质是权力腐败,根源是“权力寻租”、“权力资本”所产生的效应。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权力腐败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有其一定的规律和特点。首先是隐蔽性。搞腐败的事情一般都是背着人干的。尤其是为官者,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违法违纪行为,躲避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其权力交易基本上不在八小时之内进行。相反,他们平时在单位往往表现得非常廉洁,在群众面前一副正人君子之样。然而一到“八小时之外”就判若两人…  相似文献   

8.
李月军在《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上撰文综述当前腐败根源研究的观点:1剥削根源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腐败从本质上说就是剥削。因此,腐败现象根源于社会上存在的残缺的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和剥削思想。2体制转换根源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社会失序导致腐败泛滥。3权力异化根源论。该观点认为,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与滥用。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着公共权力所有权与行使权相分离的状况,这就使权力异化仍不可免。4思想观念根源论。这一观点认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行为基础,腐败根源…  相似文献   

9.
国外反腐理论点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个国际性课题,许多国外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借鉴他们的理论,无疑将对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关于腐败产生的根源腐败是公权的滥用。国际反腐败问题学者一般认为腐败产生的前提有三:1.垄断权力。如果官员没有足够的垄断权力,腐败不可能发生。权力垄断程度愈高,腐败发生的几率愈高。2.稀缺资源。这里所说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如果官员掌握的不是稀缺资源,腐败也不易发生。相反,资源愈稀缺,“腐败市场”愈成为卖方市场。3.自主决定权。自主决定权愈大,腐败发生的空间愈大。如果官员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竞内的腐败现象,是当前人们广为议论的中心话题。能否治好腐败,直接关系到党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为此,许多同志在深入探讨它的产生根源时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本文拟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上探析对这一问题产生的缘由。 一、权力与腐败不能划等号,关键是看掌权人的世界观如何 有人说:“有权就必然腐败”。我不以为然。所谓“权  相似文献   

11.
反对腐败,事关党心、民心,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只有坚决铲除腐败,才能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促进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才能使社会的稳定获得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而要彻底铲除腐败,必须深入研究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坚持标本兼治,既要狠抓治标,又要加大治本的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产生腐败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 消极腐败现象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关于腐败成因及治理对策的若干观点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分别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对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和对策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下面分别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评介。(1)“政府干预市场导致寻租活动高涨和腐败的猖獗”。用现代西方政治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来解释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寻租理论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当时新古典经济学家如布坎南等人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公权”何以私用  权力腐败是有条件的,只能发生在具有支配社会公共权力的“公权”所有者身上。公款支出、项目审批、资源分配等很多事要经过政府决定,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经理、厂长及部门领导们也是一种“政府官员”,是管理和经营国有资产的人,都在不同岗位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具有相应的权力。这些人中谁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自身的道德修养,谁就有可能私欲膨胀,搞权力腐败。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这种腐败带来的损害就越大。  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是权力商品化。有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缺乏公仆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把党和人…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中国反腐败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有三种:寻租腐败论、现代化腐败论和马克思 主义反腐败理论。前二者具有独到的解释功能,但是,寻租腐败论混淆了我国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区别、社 会主义条件下的政府人与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人的区别,亨廷顿的腐败根源论不科学、其"腐败有益论"对我 国反腐研究更没有解释力,因而,寻租腐败论与现代化腐败论都不能成为我国反腐败的指导思想。只有马克 思主义,才能成为我国反腐败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政府一浪高过一浪的廉政风暴,一个个“蛀虫”被清除出干部队伍并得到应有的惩罚。人们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不禁要问:为什么党和政府痛下决心、竭尽全力治理腐败,可腐败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一、腐败产生的根源:1.传统的“官本位”意识,是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国人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官本位”意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而优则仕”等广为流传的名言警句,无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指权力的质变,是社会公共权力性质和职能的蜕变,即社会公共权力蜕变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特权或私有权力。有人用一句很简单的话给腐败下定义:所谓腐败就是“用公权谋私利”。由此可见,腐败以社会公共权力的存在为其存在的前提条件,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社会公共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对腐败问题的理论研究也愈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腐败根源问题是其中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就有关这方面的论争评述如下,供参考: 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是腐败的根源 导致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政治、经济体制上的原因,思想上的原因等等,  相似文献   

18.
公共选择理论对现实中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困境问题进行了独特的学理上的解释。提出“理性的无知”导致了公民不参与投票,“集体行动逻辑”是公民不参与团体行动的原因。公共选择理论这些具有启示性的解读为我们解决当代中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困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可以从构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信息机制、激励机制与规模问题三方面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公共权力腐败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腐败,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或伦理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蕴含着效用最大化动机,都可以运用经济分析加以研究和说明”。①在经济学看来,如同市场上其它经济行为一样,政府官员也是理性经济人,他们的权力行为选择也受到效用需求偏好和成本一收益权衡的制约。本文试图用经济学的方法,从利益机制的角度对公共权力腐败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利益均衡来遏制当前公共权力腐败蔓延的思路。一、分析的起点:权力委托一代理关系与政府官员经济人特性公共权力本是社会的公共产品,其成本由公众纳税组成的公共…  相似文献   

20.
肖剑 《廉政瞭望》2012,(1):64-65
“在印尼,腐败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了一种社会病。”英国BBC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亚洲时报在线》在一篇评论中则称,“在印度,腐败的勾当是在桌子底下进行的……而在印尼.就连桌子也是腐败的”。对此,印尼人民协商会议主席阿米安·赖斯坦承,法律体制的不健全是造成印尼腐败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还说:“当那些想要切断腐败根源的人站在镜子前时,就会发现,原来他们也是腐败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