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夏征难毛泽东在批判地吸收中外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过程中,尤其注意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合理成分的批判汲取。一、专门研究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当时体现人类思想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2.
普鲁士军官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战争"初始的政治目的能够在战争进程中大大改变,并且可能最终全然变更,因为它们受到事件及其大概会有的后果影响"①。上述观点显然有夸大战争影响之嫌,但确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来看,"政治是孕育战争的子宫"②,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此消彼长的军事力量影响着战争的结果,也必然影响着战后的制度安排。因此,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忽视人民战争对制度成长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其表现形式是策略、战略战术等方面的创新,而实质则是研究战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突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了“如何研究战争”的重要方法,对党在十年间所累积的战斗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一年后,他所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则从哲学角度将“如何研究战争”的理论系统化和抽象化.毛泽东对“如何研究战争”的论述,有助于拨开人们军事理论研究中的“思维迷雾”,确立正确的军事理论研究思路,有助于推动人们对信息化战争的本质及内在规律进行深入思考,找准影响制约我军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为我军在未来激烈的敌我对抗中创造“克敌制胜”新战法奠定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4.
成一 《党史文苑》2007,(12):18-20
l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在《评战犯求和》的题解中说:“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揭露国民党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反革命实力的一系列评论的第一篇。其他的评论是:《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个答案》、《南京政府向何处?》等。”这个“等”字就是至今还鲜为人知的被称为新闻名篇的《蒋介石李宗仁优劣论》。  相似文献   

5.
陈伯达是一位“大名人”,号称党内“一支笔”,人们习惯地称他为“老夫子”。他曾写过《中国四大家族》、《窃国大盗袁世凯》、《人民公敌蒋介石》等政治论著,他写的《墨子哲学思想》还受到毛泽东的夸奖。陈伯达一度成为党内有影响的理论宣传家之一,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晚年成了阶下囚。  相似文献   

6.
张奎义 《党员文摘》2009,(12):28-28
早在1945年七大口头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就说过一段很值得咀嚼的话,他讲:“有一个新闻记者写了一篇文章登在《大公报》上,说共产党要消灭个性,只要党性。  相似文献   

7.
成一 《党员文摘》2008,(5):10-11
1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6篇评论,《毛泽东选集》收入了5篇,分别为《评战犯求和》、《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个答案》和《南京政府向何处?》。另外一篇未被收录的就是至今还鲜为人知的被称为新闻名篇的《蒋介石李宗仁优劣论》。  相似文献   

8.
何其芳 《学习导报》2013,(13):13-14
古今中外,凡是文童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马克思写《资本论》,从计划到草稿都经过了多年的和多次的修改。《资本论》第一卷写完后,他还要作一次文体上的修饰。他给恩格斯写信说.“工作进行得极其快意,因为在经过许多产痛之后,恬静地舐着婴儿,自然感到乐趣。”德文本出第二版,马克思又改了一遍。对于法文译本,马克思为了使法国的读者容易了解,又作了许多修改。在文学家方面,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据说改过七遍。他们写那样大的作品还改了又改,我们平常写短文章就更应当多加修改了。  相似文献   

9.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2,(11):12-15
2002年11月26日,是罗荣桓元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罗荣桓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人之一,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为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罗荣桓是从部队最基层干起的,与工农出身的战士同甘共苦,最终成为军内的“政治元帅”。罗荣桓与毛泽东有着很深的友情,毛泽东对他也非常器重。毛泽东一生中仅写过两首悼念亲人和战友的诗词,一首是《蝶恋花·答李淑一》,另一首就是《吊罗荣桓》。在诗的结句,毛泽东发出了“国有疑难可问谁”的慨叹,足见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高度信任。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华民族史上的伟人,毛泽东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不但在政治上如此,军事上如此,而且在文化上也是如此。要走近毛泽东的内心世界,领略他的独特人格风景,仅仅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来观照,是远远不够的。与毛泽东一生政治生涯有诗意一般相联系的“文人”形象,正是人们完整理解他的思想与人格的窗口。写过《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一书的陈晋,最近又推出一部名为《文人毛泽东》的力作,打开了理解毛泽东内心世界的另一窗口,让人们在更广阔的视野里,睐望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的另一面,体悟“毛泽东之路”的魅力,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