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学东 《南风窗》2008,(17):3-3
伴随着奥运会,中国正前所未有地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了这一刻,中国政府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努力。我们真诚祝愿北京奥运顺利成功!祝福所有参与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观众和志愿者快乐!从100年前天津南开学校的师生们在《天津青年》上发出"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的著名的"奥运三问",到现在举办北  相似文献   

2.
随着2010年4月苏丹近20年来首次大选的临近,苏丹这个非洲面积最大、同时也堪称面临最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国家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占苏丹全国总面积约1/5、总人口1 7%多的达尔富尔地区因其持续的冲突、苏丹政府对这一冲突所采取的备受争议的政策,以及中国和苏丹日益加深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能源合作),也使中国的非洲政策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中国和苏丹有着传统友好的密切政治经济关系,国际社会对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可以发挥的作用存在着非理性的过高期望,以为单凭中国之力就可影响苏丹政府的政策。而有关达尔富尔问题的各种争议也对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构成了挑战。本文认为,"不干涉内政"不应当被解读成不愿承担"保护的责任"。事实上,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政策近年来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灵活性。考虑到达尔富尔问题的复杂性和目前苏丹南北关系的脆弱性,中国政府所倡导和推动的"接触方法"要比"制裁动议"对于维护苏丹的稳定与和平更具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3.
田磊 《南风窗》2008,(6):30-34
策划人语与部分西方国家乐于将奥运政治化不同,中国公众显然抱有更为切实的想法——希望奥运会带给北京乃至中国的不止是17天的变化。其实,每个奥运问题背后都是中国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奥运会只不过把这些集中呈现在17天而已。绿色奥运的背后,难道不是如何建设一个绿色中国的更艰巨的挑战吗?据专家预计,奥运会期问将产生1万吨以上的垃圾。垃圾处理是绿色奥运的重要一环,北京曾庄严承诺:"到2008年城市垃圾将全部进行安全处理,垃圾资源化率将达到30%,分类收集率将达到50%。奥运会垃圾全部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回用率达50%"然而,这17天的垃圾总量,也不过与偌大一个北京城的垃圾日产量相当。而中国2006年城镇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亿吨,2/3的城市被垃圾环带包围。政府在解决垃圾问题上不可谓没有教训。在民众中开展环保教育、推广垃圾分类,结果人们却找不到分类垃圾箱,而运输车更是把所有垃圾一股脑装进车厢,原来整个城市的垃圾分类系统全靠外地拾荒者支撑。再者,城市规划未能充分考虑垃圾处理的环保需要,置环保部门的意见于不顾。循环经济说到底是一门技术活,不但要求科技实力,更要求精细管理。而中国一旦要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境,首先被民众感受到的改变,仍然是收费增税。作为垃圾处理系统工程的一揽子计划与未来资金流向,民众仍未知情。随着中央政府对循环经济的倡导以及城市土地价格的攀升,与兴建传统的垃圾填埋场相比,地方政府更有动力建设垃圾发电厂。目前该行业在全国已呈遍地开花之势,相关的统一标准却付之阙如。希望北京绿色奥运关于垃圾处理承诺的践行,能够为中国更广大的地区提供良好的范例,无论在系统处理、标准制定还是与居民的平等协商谈判上。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国际传播力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西方媒体对中国议题的"泛政治化"传播使得中国国家形象屡遭"误读"而"失真"。中国国家形象的"客观现实"与西方媒体的"妖魔建构"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在国际传播中所面临的逻辑困境。从"防御型国际传播模式"到"主动型国际传播模式"的逐渐转换,有助于积极建构"和平发展"的整体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转眼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已经近在咫尺了。人们在感慨时光飞逝的同时,是否还能回望在100年前的1908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夕,美国基督教青年会的一名体育干事在《天津青年》杂志上发表的那篇题为《竞技运动》的文章?在文中,作者向所有中国人提出了三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曾经表示"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北京申奥成功后,奥运志愿服务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据悉,2008年北京奥运会预计向全球招募志愿者10万人,届时,将有一个庞大的志愿大军服务于北京奥运会,保证奥运会的圆满举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届奥运会都动员了数万志愿者来保证奥运的正常举行。如果对志愿者资源善加利用,奥运志愿服务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借助于奥运志愿服务的契机,提高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推动大家的志愿精神与志愿行动和本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从目前来说,虽然奥运志愿者服务还有许多亟待健全的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可以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激励与推动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例如,建立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制度和志愿服务时间的记录制度;在大学开设志愿服务方面的课程,将志愿活动作为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以"人文奥运"为契机,建一支规模大、参与广、代表性强、服务水平高的志愿者队伍,倡导志愿精神,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体现"人文奥运"理念。  相似文献   

7.
和静钧 《南风窗》2011,(26):92-93
欧元区成员要与德国订一个质押主权的"浮士德之约",换取保留欧元再贷款的权利。而权力让渡之后,却不能保证德国的意志就不出错。用哪个关键词来概括2011年的欧洲呢?西班牙《起义报》以耸人听闻的"分崩离析"凸显对欧债危机政治化的悲观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施救国,不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反倒是不正常的。这种政治化演义,德国玩得相对成熟,法国其次,中国看来知难而退了。  相似文献   

8.
我们要正视一个风险:由于当前中国社会缺少足够的渠道宣泄反腐败 情绪,审计正在背上道德化的包袱。 审计署"表功"? 英美主流媒体,向来对中国反腐败 的体制有效性持怀疑态度,对国内媒体 强烈关注的各种"廉政风暴"将信将疑, 因此对李金华掀起"审计风暴"并未重 视。但当国家体育总局跳出来"反审计" 并得到一家中央大报莫明其妙的辩护时, 戴有色眼镜的西方媒体也开始充满兴趣 和惊奇之情。 《中国体育总局为动用奥运资金辩 护》,是英国《金融时报》的大标题。"中 国国家体育总局为其行为辩护,此举给 本已猛烈的公共辩论火上浇油……国家  相似文献   

9.
2008:对中国来说意义不同寻常。这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后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第30个年头,是中华民族企盼已久的奥运年,还将主办亚欧首脑会议,世界为之聚焦。美国《新闻周刊》这样说:”对美国人来说,2008年的焦点是大选:对世界而言,2008则意味着中国。当奥运会最终揭开它的帷幕时,中国将步人国际舞台的中心。”还有些西方媒体甚至将2008称为“中国年”。我们说:2008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0.
吴那 《南风窗》2008,(6):40-41
据专家预计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产生1万吨以上的垃圾。随着奥运会一天天迫近,中国的奥运垃圾处理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奥运会把数量庞大的人在短时期内集中到一个不大的区域内,产生的巨量生活垃圾是一件让历届主办方都非常头疼的事情。"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道理好说,但如何把这些资源放到合适的地方,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专家预计,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产生1万吨以上的垃圾。随着奥运会一天天迫近,中国的奥运垃圾处理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处理厂的新建与停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主要是餐  相似文献   

11.
奥运三章     
庄礼伟 《南风窗》2008,(16):50-52
北京奥运既然是以"人文奥运"为目标,那么与奥运相关的一切事项,都应以人文主义为指针,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办一场盛大的中国文化秀。奥运前中国的国际政治环境如果说围绕奥运和西藏问题的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对抗与喧哗,仍然只是聚焦于具体政治议题的表层对抗,那么在水面下搅动起这些波澜的因素又是什么?中国与西方真正发生剧烈的肉体碰撞,是在19世纪。此前西方对中国的观感仍然是朦胧的和主观的,例如17、18世纪欧洲的一些文化人怀着对西方君主专制的痛恨,把中国想象成一个由贤明皇帝领导下的现世乌托邦,这位皇帝从哲学家和知识分子中间选任官员,政府公正,国家太平。  相似文献   

12.
青年与奥运     
朱学东 《南风窗》2008,(16):5-5
在经历了泛政治化的不断喧嚣、纠结与冲突之后,北京奥运会的真正主角终于开始登场了。奥运会不仅是全世界体育运动员的盛会,更是全体青年的盛会。与过往参加奥运会及其他国际盛会不一样的是,2008对于中国而言,站在聚光灯下的,已不仅仅是渴望锦标的运动员,更包括了各界中国青年,从北京奥运工程的建设者,到北京奥运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甚至还有普通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世界各国的经济专家和媒体有不同看法。其中,许多专家认为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进入“后奥运警戒水域”;也有一些国际友人认为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本文就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期16天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闭幕,中国实现了举办一届出色奥运会的庄严承诺,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联想到年初以来围绕中国举办奥运的一系列困难和压力,不得不说此次成功地举办奥运会实属来之不易。在这段时间,中国外交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但最终奥运成功举办,中国的国家形象有了进一步提升,这些都与中国外交付出的努力密不可分,可以说中国外交在无形的赛场上也收获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  相似文献   

15.
张晴滟 《南风窗》2012,(13):84-85
新中国的成败无法用自由主义悲剧的方式搬上舞台。去政治化倾向一直延续到数字意义上的千禧年,《切·格瓦拉》反思改革的立场是《哗变》的真实变迁。在迎接60周年院庆时,成立于1952年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人艺)仍在强调"人民艺术"的初衷,为了对抗戏剧的危机,他们对老的经典剧目进行重新包装的商演,可惜在艺术实践上缺乏真正的推陈出新,获得票房和叫好的仍然是文艺复兴时期就诞生的"明星中心制"。如今的中国话剧舞台一派"不知今夕何夕"的景象。戏剧里没  相似文献   

16.
赵义 《南风窗》2008,(18):3-3
北京奥运已然谢幕。今天回过头来看,筹备和举办奥运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而言,不仅仅是‘光荣与梦想"的时刻,也是充分体验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交织的焦虑与压力的过程。因此,想到的,和没有想到的,都发生了。经历过的,和没有经历过的,该来的迟早会来。筹备和举办奥运期间,中国已经具有的维稳机器和机制的高速运转,毋宁说是中国办奥运的"必修课",也是一次检修。  相似文献   

17.
谢奕秋 《南风窗》2008,(20):34-35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提高了国人的自信。汇聚高科技、资金实力与人力动员能力于一体的开幕式与闭幕式,宛如对着世界发出中国步入"后奥运时代"的宣言:这是一届唯有大国才能举办的盛会。我们真的是大国了吗?"后奥运时代"时代的中国,将如何行走世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化,中非民间交往在双方"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突出,中国政府和社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中非民间交往取得显著进展。当前中非民间交往的制约性因素包括:中国对非关系"行为体"不断增多,"角色"日益多元,中国公民社会仍在成长之中;非洲公民社会对华认知存在偏差,且易为国内政治和西方势力所左右;西方势力对中非民间交往的消极影响。为进一步推进中非民间交往,应准确把握非洲民众对华认知,改善中非关系在"传播"领域中的不对称性;避免中非经贸问题"政治化",增强在非中资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律规范和环境生态意识;加强中非公民社会组织之间的对话以及"民生导向"合作;中非民间交往应在南南伙伴合作关系框架下展开并对"第三方"保持开放。  相似文献   

19.
读者     
《南风窗》2008,(16):8-8
民族的奥运与奥运的民族(2008年第15期《民族+奥运的四个层次》)以奥运为代表的西方体育竞技一直占据着中国体育的主流舞台。从奥运的比赛项目和历来奥运的金牌榜上看,中国是体育大国,但断不敢称体育强国。因为,在这场"奥运游戏"中,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去"玩自己的体育",在很多国际赛事中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众所周知,南美洲的巴西、欧洲的意大利和英国等都是足球的国度,他们在踢球中享受快乐,强壮了一代代的孩童,足球赛场上的胜负成为国家的荣誉,他们是足球的民族,足球是维持其民族团结和凝聚力的阵地之一。此外,像韩国的跆拳道、印度的瑜伽等由于其强身保健的功效,迎合了当今追求健康生活的时尚潮流而受世界流行。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主要关注从2003年到2008年12月中国对苏丹西部达尔富尔地区冲突的立场。苏丹国内和国际上都有人指责中国与苏丹政府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向苏丹政府提供了无条件的支持。中国也被指责阻碍了旨在推动苏丹政府和平解决达尔富尔冲突、停止该地区蔓延的暴力活动的国际决议。这在很大程度上困扰了中国外交,使中国外交投入了宝贵的精力和时间,来为自己的立场辩护,并在国际舆论面前改善自己的形象。实际上,这是对中国在达尔富尔冲突中立场的误读,忽视了中国立场的转变和为冲突解决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