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     
《南风窗》2013,(18):17-17
1文化产值比重不断上升,文化消费比重却在下降——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占GDP的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与GDP的比例就下降0.8个百分点,两项比值之间在80%的程度上成反比。  相似文献   

2.
媒体     
《南风窗》2013,(19):14-14
01保护伞下的中国银行业英《经济学人》8月31日"中国的银行不是真正的银行",中国中信证券收购经纪人安德鲁·罗斯曼指出,中国金融机构备受国家保护、免受竞争压力以至于顺境中谋巨利,逆境中不作为。去年,中国银行利润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近3%,而美国银行利润占其GDP比例在近几十年最高也只有1%。中国四大行已然成为银行界巨头,进入全球银行资本排名前十,  相似文献   

3.
李潇潇 《工会博览》2008,(10):38-39
近年来,我国由于资源开发的迅速扩大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本文从GDP的概念出发,指出目前GDP核算局限性,分析我国实行绿色GDP的现状及存在的难题,并提出实行绿色GDP核算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期间中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视“走出去”在转变外贸与国际收支结构方面的重要性 一、改变中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造成实际资源长期净流出的局面 按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来衡量,1999年至2003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以下。  相似文献   

5.
<正>在前现代社会的一千多年里,中国曾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且直到19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依然举足轻重。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中国1820年的GDP占当时全球的三分之一。然而,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的兴起,中国在近代以后不仅日渐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沦为他们的半殖民地。其结果是,中国经济在全球GDP中的比重直线下降至5%的历史低点,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  相似文献   

6.
卓勇良 《南风窗》2014,(15):70-72
<正>目前全国农业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口比重仍达30%多,而日本1990年已仅5.9%,所以这方面的效率提高仍有较大潜力。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直白地说正处于一个重大拐点上。此前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往后或将越来越依靠消费。超常规下的非正常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投资推动在2009年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对GDP增长贡献高达79.7%,2001至2013年算术平均为51.5%;净出口推动2005年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次高,  相似文献   

7.
税制改革何处去?(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货膨胀和短缺经济绝不再是主要矛盾,取而代之的是金融危机重压下的总需求萎缩和产能过剩。财政收入不足及其占GDP比重的偏低,也肯定不再是主要难题,取而代之的是财政收入持续十几年之久的高增长之后,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的持续下降。这些都表明,税改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格尔 《南风窗》2007,(7):57-58
城市里,随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等的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消费占GDP的比重骤降。工资收入增长缓慢、福利保障制度不到位和贫富差距过大是中国消费低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田磊 《南风窗》2011,(3):64-67
对现阶段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形成机制的分析所得到的经验发现,市场化机制造成的不平等对总体不平等的"贡献"大约占50%,非市场化机制造成的不平等所占比重大约为37%,还有13%来源于其他自然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非洲当自强     
内忧外患将非洲推向边缘 在亚非拉三大洲中,非洲发展相对滞后.冷战结束后,在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民主风潮的冲击下,非洲国家深层矛盾激化,政治经济局势剧烈动荡,"边缘化"趋势严重.非洲人口超过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1%以上,但GDP仅占世界GDP的1%,人均不足500美元,对外贸易仅占世界贸易的1.5%.目前,全世界最贫困的49个国家有34个在非洲.  相似文献   

11.
媒体     
《南风窗》2013,(18):12-12
中国经济没撞上"南墙"英《经济学人》8月17日纽约时评员一直胆战心惊地观望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走向:经济增长从早期的两位数陡降到7.5%,但投资率却畸高不下,超过GDP的48%,而国民负债总额约占GDP的200%。中国经济增长从当初风驰电掣的10%降到今天的7.5%,被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结构性放缓的良性增长,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其定  相似文献   

12.
策划人语今年中国的"两会",被境外媒体描述为"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中国自1997年始"一直坚守的图腾般的经济增长目标""保八"也第一次淡出了国人视野。"十二五"期间,GDP增速被定为7%。如何让普通民众感觉更幸福成为本次"两会"的一大亮点,在"两会"热点问题中,民生问题更是占了一半。"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希望到2015年城镇化率提高到51.5%。外媒把中国城市化进程形容为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实验"。将承载超过中国半数人口的城市,如何让幸福感与城市化同步,缔造对百姓来说具有竞争力的城市?  相似文献   

13.
@微天下     
《南风窗》2011,(15):21-21
@财经杂志:渣打银行分析师王志浩估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正式、非正式债务总和达到28.2万亿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2010年中国GDP的71%。至少有4万亿~6万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债务将最终无法偿还。"总有一天,中央政府不得不出手干预地方债务这一巨大窟窿。"  相似文献   

14.
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中国修正了2004年GDP总量,使得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人民日报》的社论认为,统计工作的完善,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奠定基础。同时,中国重申,人均GDP在世界的位次变化不大,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这预示着在多边贸易谈判中,中国的谈判基本立场不会因为经济总量的调整而有改变。坚持享有特殊差别待遇仍然是中国的基本立场。GDP总量的调整,带来了一些宏观指标的变化,比如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下降了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等等。…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承诺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用于举办中小学的经费,校办产业减免税部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达到发展中国家1980年代的平均水平。"到2000年,这个目标没有实现,从此4%就成为中国教育领域的一个情结,或者说一个心头之痛。1993年的4%承诺的分母是国民生产总值,即GNP。而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1个5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中,4%的承诺再次得到重申,不过分母是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相似文献   

16.
石破 《南风窗》2008,(12):55-59
"从3月份起,不用缴学费了,只缴15元的杂费。没想到刚开始不缴学费,我女子就死了。"中央1993年就提出:教育投入的平均水平占GDP在上世纪末要达到4%,但十几年过去了,至今也没有达到。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投入补偿性的增加,在大灾下暴露的积弊面前,不免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24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四读通过了“2007年联邦预算法”。新预算既反映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态势和走势,也显现出明年乃至更长时间俄政府经济政策的新趋向。第一,俄经济形势将继续看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新预算确定的宏观经济指标就很令俄国人振奋:GDP将达到31.2万亿卢布(约1.17万亿美元),将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增长6%;预算收入7万亿卢布(约2600亿美元),为GDP的22.3%,增长13—15%;预算支出5·5万亿卢布(约2050亿美元),为GDP的17.5%,增长26%;财政盈余1.5万亿卢布(约550亿美元),为GDP的4·8%。这么大的预算盘子充分显示了俄经济…  相似文献   

18.
石化业朝阳与没落之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把石油化工当作朝阳产业发展是否恰当?当石油能源在短短数十年后枯竭殆尽,耗巨资投建的石化产业将何以自存?作为占世界各国GDP平均比重最大的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的2009年注定是多事之秋。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背景下,为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1,(20):78-78
在半年之前,对于中国购买西班牙国债的举动,欧洲人还发出了"中国在接收欧盟,我们欧洲人在出卖自己的灵魂"的警告,但现在,恐怕他们已经顾不上这么想了。欧债危机正在愈演愈烈,意大利债务额达到1.9万亿欧元,占GDP的116%,希腊这一比例则高达126.8%,  相似文献   

20.
媒体     
《南风窗》2012,(5):16-16
01顺差减小,不可思议英《经济学人》2月18日根据上周公布的数据,中国2011年贸易顺差仅占GDP的2.8%不到(其中第四季度仅占2.5%),考虑到GDP总量,这是2002年以来贸易顺差最小的一年。即使以绝对数值计算,2010亿美元的顺差总额也是2005年以来最小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