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政治信仰在苏联经历了确立、巩固和扭曲、信仰危机的产生与发展到全面崩溃的演变过程。对这一过程进行反思,可以揭示苏联剧变的深层次原因:广大群众的信仰危机为苏联剧变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必要条件;苏共党的领导人及党政精英的政治信仰危机是苏联剧变的关键性因素。苏联剧变是政治信仰发生根本变化的苏共领导集团在普通群众政治信仰变化的基础上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苏联剧变是苏联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子系统深刻变化并最终瓦解的结果。在强国家—弱社会格局下,苏联的社会与国家高度同构,社会整合与政治整合高度重合。长期以来,苏联由于对整合对象的作用认识不够,整合中心单一,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后,社会分化加剧,社会整合机制逐渐失效。社会整合失效既伴随着政治整合失败而发生,同时也是剧变发生的社会性因素,并且社会解体加剧了政治剧变的负面影响。通过探究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社会整合失败的原因,可以得到一些教训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苏联特权阶层的形成及对苏联剧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至今已有将近20年,但是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过,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还是出自苏联执政党自身,苏联干部制度中的"职务名册"制以及由此造成的特权阶层给苏联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结果,对苏联剧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联东欧剧变之后,西方"苏联学"随着冷战结束,无论在研究对象还是在受到资助的力度方面都遇到了挑战,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预见到苏联解体而备受诟病。但是,西方"苏联学"随着大量苏联解密档案的解密而出现复兴,摆脱了冷战时期意识形态的困扰,与西方主流社会科学不断融合,与俄罗斯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苏联解密档案为西方"苏联学"的研究提供了"客观基础",使得一些长期争论的悬而未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得到解决或者有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三个特征,深入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认真总结苏联剧变的教训,对正在深化改革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后,大量苏联时期档案的解密,俄罗斯国家制度的改变,导致了剧变后俄罗斯的苏联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来看,苏联史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档案成了苏联史研究的主要依据,档案材料的大量公布使一些回忆录、政论作品中有些提法的可靠性大打折扣,使以前不太清晰的历史事件更加清晰;研究苏联史的方法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苏联历史上重大历史问题的认识也不再是一个声音、一种腔调.  相似文献   

7.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社会问题的各种表现是极其严重的,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是直接的和深远的。在复杂和尖锐的社会问题背后所反映的是整个苏联社会的生活方式、社会心态、价值标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奋斗目标以及指导思想的失范和变异,这就为90年代初苏联的剧变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8.
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在总结苏联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时,众说纷纭,甚至截然不同。实际上,这涉及到评价的标准问题。苏联70余年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最终却陷入了难以解脱的泥潭。在与西方国家的经济竞赛中,苏联虽然取得过某些优势,但却以失败而告终。苏联剧变恰恰是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尽管我们不能完全以成败论英雄,但是仍然不能否认经济问题是引发苏联剧变的一个基础性条件和因素。  相似文献   

9.
苏联剧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问题在于如何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找出其中带有根本性的深层次原因,或者说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而不是简单地把各种有关因素加以罗列,不分主次,更不能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对剧变过程中呈现出的种种因素任意夸大或缩小。本文认为,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由此出发,结合我国现实存在的客观情况,我们可以从苏联剧变得出以下深刻教训: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不断地改革才能发展,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在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能否顺利转变,说到底也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十几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实践者对苏东剧变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在苏东剧变中的作用作出了评价,对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的命运进行了判断。尽管他们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看法不尽相同,但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则都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11.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前的苏联各历史时期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特权现象 ,但尚未形成特权阶层。到勃列日涅夫时期 ,这个社会阶层随着主客观条件的成熟而得以形成。特权阶层对苏联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该阶层的产生及其影响是诱发苏联剧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按照他的社会主义观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在总结了中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学术界围绕改革正进行第三次大争论。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地认识斯大林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以下几个问题: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列宁与斯大林主义的关系;斯大林模式在苏联长期未能根本改变的原因;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以及中国缘何要坚持"以苏为鉴"、深化改革与走自己的路。本文的重要结论是:斯大林模式与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相背离的,与列宁晚期所设想的社会主义轮廓也是不相同的;苏联历次改革的史实表明,在苏联剧变前基本上保持了失去动力机制的斯大林模式,这个模式即制度是导致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就是说,苏联剧变并不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定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中国只要坚持改革,不走苏联的老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和谐社会定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从"人的自由发展"看苏联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终极目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发展.俄国历史上没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战争也没有可能提出和解决.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朝这一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从20年代末开始,斯大林又恢复了军事共产主义制度,实行大清洗、大镇压,消灭"富农",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和大俄罗斯主义,从根本上背离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一目标,为此苏联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制度的超稳定性,不过,与"超稳定性"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当时持不同政见运动的风起云涌.从政治文化角度,我们可以把持不同政见运动视作一场"信仰运动",尽管这一运动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还是苏联政治生活中的亚文化,但它对苏联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不仅对苏联政治体制提出了挑战,而且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与政治认知,最终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因此,研究持不同政见运动对苏联政治文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苏联剧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苏联共产党兴衰成败的十个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苏联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关键是苏共自身出了问题。无论是在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领导方式方面 ,还是在发展经济、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制定农民和知识分子政策方面 ,以及在处理两制关系、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上 ,苏共既有一些成功的经验 ,也有一些惨痛的教训。研究苏共的兴衰成败 ,不仅对于我们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 ,而且在新时期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真正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科技革命不断塑造着国际格局。苏联的兴衰与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息息相关,当重视科技革命及产业革命时,苏联的国力就会不断增强;反之,苏联的发展就受到限制。苏联延误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造成了国力的衰败,这也是苏联剧变的基础性、根本性因素之一。苏联74年的历史与四次科技革命都有密切关系,总体上可简单归纳为:科技兴则苏联兴,科技衰则苏联衰。  相似文献   

17.
坚持公有制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丢掉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然葬送社会主义;但决非坚持了公有制,就一定能坚持社会主义。苏联剧变前的公有制规模不可谓不大、程度不可谓不高,但由于没有努力创新公有制的多样化形式及其实现形式,特别是没有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最终导致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8.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一书分上、中、下三册,共155万字。全书分六编:十月革命与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戈尔巴乔夫时期与苏联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相似文献   

19.
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失败与苏联剧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在斯大林模式下长期成长起来的在各个领域起作用的阻碍机制.这一机制到戈尔巴乔夫进行根本性改革时作用突显出来,最终发展成为政治冲突.主观原因是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失误.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最后导致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改革失败是加速苏联剧变的一个重要直接原因,但剧变的根本原因则是斯大林模式丧失了动力机制,这种模式的弊端带有制度性与根本性.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在方法上应该是"合力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应把"九评"、"一论"、"再论"再当成新的"凡是";"九评"也需要接受实践检验。将赫鲁晓夫视为"修正主义头子"和苏共"蜕化变质的源头",未必合适。苏共的衰亡有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总体看是先"左"后右,是长期的"左"发展到后期的右,最终导致苏共变质和苏联解体。苏共的蜕变也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部分质变到整体质变的长期发展过程。苏共在国内建设上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说主要是右的修正主义,不如说主要是思想僵化和"左"的教条主义。总体看还是指导思想上看近了共产主义,低估了资本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和僵化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是对苏联解体本质看得最透彻的人,以"南方谈话"为代表,他已将传统的"党建"思路发展成"大党建"的新思路。我们不应从"南方谈话"的理论高度再后退到"九评"的认识水准。从整体上认识把握苏联解体,就应按邓小平在苏联解体后尖锐提出过的那句名言行事,即拒绝"邪路",也不走"老路",而要走一条坚持社会主义又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