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88年出生的我,也许和每一个80后一样,从小听到的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是"改革开放"。记得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们家在农村居住。当时我们家住在一个小胡同里,房子都是土坯的,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穿梭在它们之间,路面是泥土的。我们这些80后就在这些凹凸不平的土路上玩耍着、奔跑着,每次回到家里都像一条条黑色的小泥鳅。下雨时,我们只能无奈地听雨从房子的瓦面上涓涓流下,落在天井的地面上开出一朵朵  相似文献   

2.
在整个长三角地区,高涨的房价已经深入地改变社会生活。中介的手段“你在上海有房子吗?有没有贷款?”2005年3月,记者在一个场合遇到上海一个著名中介的高管,作为一种友好的表示,他这样问记者。“如果没有贷款,我可以帮你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再在我手上的这几套二手房中选一套过户下来,3个月,我保证只要3个月,让你赚个10万8万没问题。”他说。其时,上海正在流行一个说法:上海的房价近期目标将是123,也就是外环内、中环内和内环内价格分别为每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2,(21):70-71
在中国足坛这样一个"多事"的地方,为什么我从不放弃?我又凭什么相信自己的耕耘会有未来?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一种信仰。1992年,我从国家队回到上海,有人曾给我算过一次命。他说:"你马上就要开始10年的好运了,会一直向上走。"——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信命"的人,甚至被人说有些"迷信"。但这些"大师"说的话,在我心里却始终会有份量——所以,我掐指算了算,10年后?也就是2002年,不正好是世界杯比赛年吗?所以我觉得,冥冥之中,命运是有所注定的。这个吉利数字一出,工作上竟真的有了变化。93年我接手"有  相似文献   

4.
赵川 《南风窗》2013,(19):90-93
19世纪,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和世界工厂的鼎盛,但它的早期之恶,在恩格斯1845年写就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有详细描述。而在今天的中国,我们能否无愧地解释,我们是在一种怎样的基础之上,延续着"世界工厂"的历史?2009年7月第一次去曼切斯特城,是去参加一项艺术节活动。闲暇时在城市里逛,走过一排排今天尤显高大的老早的红砖房子。它们有着特别的气息。我渐渐意识到这些房子和街道,它们见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个"老大难"式的话题:房子。说实话,以前我是很不喜欢聊房子的,为啥呢,感觉在北京,买一套房子对于我来说太遥远了。既然买不起,又没有过硬的知识储备,所以聊不出啥,每到这个话题,我只能说:"有钱的怎么着都能买,没钱的咋折腾也买不  相似文献   

6.
燎原 《南风窗》2012,(1):40-41
每年到高考报名期,以全国政治中心北京为首,总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聚集在一起"声讨"教育部门,表达阶层诉求,希望能获得平等的高考报名和录取机会。户籍四川南充的罗加鹏,2000年2月来到上海,并在上海买了房子,他儿子罗睿自小学起就在上海读书,目前在上海读初二。念完这个学期,罗加鹏打算让老婆带着儿子回四川老家上学。"一个家,就这样散了。"罗加鹏说,当初辛苦打拼,就是为了家庭团圆,如今却不得不再次分离。  相似文献   

7.
姚明:我们误解了“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统奎 《南风窗》2012,(1):87-89,86
"我们的体育是属于精英文化,要求你是这方面的行业精英,唯一的目标是争夺成绩,用成绩去激励我们的市民,激励我们的国民。但我的感觉是体育应该走进社区,它有更多、更全面的功能性,不能仅仅体现在成绩上。"2011年12月17日,这一天,上海最高温度6度,姚明仅穿一件黑色毛衣。一点也不怕冷的样子。虽然住在上海市中心一个高端小区里,但姚明的家布置得很简单,书房挂着一幅字上书"大展宏图"。姚明出身"篮球之家",父母都曾是上海篮球运动员,普通人家,年少时为了玩游戏,不得不与刘炜一起凑零花钱,一个小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买房子 屈指算来,来美国已有五个年了,手头也有了些积蓄,加上老婆、孩子都跟了过来,就着手买房子,作长久打算。看了好多新房子旧房子,要么对房子不满意,要么对所在社区不满意,要么嫌房价太贵,可看了半年,房价就涨了半年,而且没有一点停的迹象,最后不得已咬牙花了近30万美元,在一个比较满意的社区买了一栋已使用了20多年的Ranch(平房)。 老父从国内来看我们,见我们花了200多万元人民币买了这么一个一拳可以打个洞、一脚可以踹倒一面墙的旧房子,很是心疼。他知道我们小夫妻这两年虽存了一些钱,但添置这添置那,现在手头离30万还差得远。而且他还担心我们在美国人生地不  相似文献   

9.
《工会博览》2010,(10):10-11
俞正声同志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真实的上海也不只是世博园区,真实的上海是上海的全体,上海有的地方还有很多破旧的房子,还有不少的居民生活很困难,这是上海的真实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要作出长期的很大努力,也就是说,我们迎接世博会,不是用一个十全十美的上海来迎接,这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我和老公都是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在城里打拼了六七年,终于在城里拥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我们的小窝是七十平方米小户型,可就这套房子的首付和装修已经让我们两手空空了,当了房奴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次父亲从乡下来看我,他看到我们餐桌上仅仅是一盘土豆丝、一碟辣椒酱,不禁皱起了眉头,嘴里念叨着:“日子可不能这么过,你本来体质就不好,这样过日子身体怎么受得了?”父亲回乡后很快就寄来了5000元钱。拿着汇款单,我心里沉甸甸的,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仅靠种地为生,  相似文献   

11.
人生的花费     
敏行 《法制博览》2009,(12):8-9
一个人到底要多少钱才够过一生。答案是,397.2万元。这还只是和平年代排除风险及不明朗因素得出的最低限耘.买一套像样的房子,包括装修大约50万元。我想,50万能解决的房子,一定位于北京的顺义,上海的浦东机场附近,深圳的龙岗……这些城乡结合部。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16)
正在中国,无数新的城镇拔地而起,这些城市是按照欧洲城市的风格建造的。在这里,我们能找到微缩的山寨的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或者威尼斯。建造这些城市的目的便是吸引新兴的中产阶家庭。这是初秋的一个中午。房屋中介带着我们前往此行的目的地——一个仿造奥地利哈尔施塔特(Hallstatt)建造的中国城。一路上,漂亮的房子让我们觉得神清气爽,湖边的房子呈现出暗绿色、天蓝色和橙色,水天相接,云雾缭绕。从2011年起,就有一大批来自住客在这里安家落户。我们的导游看起来是一个漂亮的奥地利姑娘,而事实上却是一个地  相似文献   

13.
田磊 《南风窗》2008,(22):42-43
(一)我今年60岁了,建国那年刚刚出生,种地种了一辈子,现在三个娃都在上海做小生意,我一个人在家种着他们的地,有几十亩。我们村离小岗村不到二里地。以前小岗村比我们差多了,可自从1978年以后,人家就翻身了。  相似文献   

14.
王晓渔 《南风窗》2010,(10):43-44
4月30日晚,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距离第一届伦敦世博会相隔159年。联合国192个会员国几乎全部到齐,盛况空前。184天的会期,预计会有7000万人次到场参观。上一次最多国家参展的世博会是2000年的德国汉诺威,共155国,参观人次最多的是1970年的日本大阪,有6400万。上海世博会除了要刷新这两个"最"之外,还创造了另一个"最":5.28平方公里的历来最大场地。全球性经济衰退,使得中国变成比危机前更强大的经济竞争者。但从2002年申办成功至今,围绕着上海世博的种种议论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提醒我们,后危机时代的上海世博,不应该仅仅是一次炫耀国家实力,让世界"在危机中看到希望"的盛会,更应该促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当前中国的问题、世界的问题,并奋起直追。  相似文献   

15.
丁学良 《南风窗》2011,(7):97-97
政府垄断是最有可能造成房价居高不下的。这不仅在俄罗斯,在香港也同样得到验证。我最近几年也想在喜欢的地方买房,所以这里不从理论,而从消费的角度来谈谈房价问题。有人说,中国房价高居不下,是因为东南沿海的土地太紧张,人口太多。这个解释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我去年10月份到俄罗斯远东的一个重要城市考察,我们的翻译也曾经在北京和海南工作。他带我们去看他在俄罗斯的房子,3层楼,70多平方米,楼龄大概有7~8年,但是价格一点都不便宜。俄罗斯的土地超级丰富,一个城市就四五万人口,到处都能看到空地。但问题在于,这些空地不能随便盖房子,因为土地是政府所有。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22)
正今天我们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向往,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他的自杀固然是自己的性格、心理,还有因为文青思维入戏太深造成的,但仍然可以让我们想到:守住那份内心的坚强。2016年10月9日,一个典型的中产阶层男人,口里念着一句“我想在大理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准备“逃离”一线城市。他的眼睛,充分地释放出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倦怠,还有对“诗和远方”的向往。我的目光,迅速回到了27年前,1989年1月13日。有一个诗人,  相似文献   

17.
幸福辩证法     
幸福,是一个极易被浪漫、被文艺的词,比如,有歌《幸福不会从天降》、《幸福在哪里》等。幸福,入诗很多。诗人海子的一首诗道出了普通人的幸福: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甚至连海子本人的英年早逝都有人解释为追求幸福去了。  相似文献   

18.
媒体     
《南风窗》2010,(2):8-8
<正>1【美】《国家》2010年1月11日不确定的未来应中美交流基金会(由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创办)的邀请,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国庆之后的一个月第一次到了中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杨洁勉告诉我们:"中国现在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过去30年中国在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期待能在下一个30年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魏加宁 《南风窗》2007,(20):63-64
宏观调控15年1991年的时候,我刚刚从日本回国,回国撰写的第一篇研究报告中,对当时的经济形势作出了一个判断,就是中国经济"正处于新的一轮大起之前夕"。后来证明这个判断是比较正确的。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当时我们经过紧张的调  相似文献   

20.
住房三十年     
初秋,我倚在新房子窗前,看着金色的大地,一轮橘黄色的太阳将天边染红,思绪回到了30年前……1978年,我分到了集体宿舍,15平方米的小房子3个人住。那时,我们白天上班,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