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在这种新形势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伟大的民族复兴,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那么,怎样弘扬和培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呢?首先,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基点和氖围。其次,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能否真正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申创新.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
胡日查 《工会博览》2008,(12):92-92
构建和谐社会,无论是在广泛内陆地区,还是在各民族地区,都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参与,都不能忽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本文从“中华文化的孕育”、“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民族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对民族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民族政策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是世界上民族最多、问题最复杂的国家。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苏联曾刻意塑造"苏联人民",并一直大力宣传取得的民族国家建设成就,但在民主化改革和允许民众进行选择时,各加盟共和国都把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了苏联这个联盟国家的整体利益之上,国家认同感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实践证明,苏联按民族划分行政区域的做法无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并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苏联的解体表现为多民族国家的分裂,俄罗斯联邦也是多民族国家,在独立之初同样面临严峻的民族分裂问题。俄罗斯吸取苏联的教训,努力构建国家民族并增强国家认同意识。注意在立法上巩固多民族国家,强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不同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平等的联邦主体,强调公民的社会属性而不是民族属性,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国家的多样性发展;努力塑造新的国家民族,把全体国民视为一个民族,即俄国民族、俄罗斯人,在用语上把国家民族与族裔民族区分开来,通过加强国语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感;大力发展民族文化自治,满足少数民族对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世界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新世纪中国民族文化整合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新世纪整合与发展民族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博采世界优秀文化之长的原则。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自觉与政府引导的关系是整合发展民族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对中国人来说,春节过年,贩夫走卒、富商巨贾、达官显贵、草根农工,都是极愿在自己能力之下花大钱做的事情,但又实在最与钱无关。过春节,是中国人穷其所有,顾其所爱的大事。这时的钱,只是人们关爱亲情、关注命运的一个最庸俗又不得不依靠的手段。春节的时候,中国人最能达到清风朗月同享,困苦艰难共度这种社会和谐的大境界,就像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说得那样。清风朗月之下的春节,中国人"天、地、人"三位一体,瑞雪丰年,言情泯怨,笼统着的是一个民族的大和谐、大团圆。春节这个大年,就像清风朗月,天然地属于每一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研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民族问题尤其是俄国民族问题时,特别关注民族文化。针对以保护"民族文化"名义分化瓦解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社会思潮与纲领主张,列宁提出了"两种文化"的理论,并对民族文化自治、民族同化、语言特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尽管列宁有关民族文化的具体思想是在当时背景下、针对特定问题而阐发的,但他关注文化的全球化与文化的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时所持的立场与方法,对当前研究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关系问题,合理推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网络文化推动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国当代青年的民族认同感、自信心、责任感。在网络信息化的过程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关键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原则,探索新路径并加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时代挑战与当代民族精神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中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培育出当代的民族精神 ,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4,(8):56-58
3月22日,在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的盛大国宴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一身特色鲜明的中式礼服,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最高领导人夫妇第一次高调为民族品牌、民族文化代言了。2013年,习近平为北京的老字号"庆丰包子铺"做了一回"代言人"。再往前追溯,其实历任中国领导人,无一不在各种场合极力为民族品牌代言。可以说,对于培育民族品牌极端重要性的认知,近年来,无论是庙堂还是民间,几乎都是越来越强烈。过去的30多年里,依靠为全世界代工发展起来的制造业奠定了中国工业繁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实质上是重建民族与国家的整体目标与价值体系,维系国家的内在统一和社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及意义认同的精神支撑。要建构现代中国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促进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就必须坚持科学理性的认同视野、主体自由基础上的国家认同、以人为本的道德关怀和保持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多民族国家和地区建设一种民主政治,这是一个难题。哈贝马斯以欧盟为场域,探讨了全球化和多元化背景下建设民主政治的机制和路径。民主需要认同,但后民族民主的认同不可能通过特定的民族文化来培养,而只能通过宪政文化,通过公民参与权利和交往权利的实践来培养。哈贝马斯"双轨制"协商民主制度一是通过公共领域建立起公民的跨国联系,二是通过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互动把公民与超国家决策中心联系起来,然后,通过法律和制度把在公共领域形成的"交往权力"转换为行政权力,其实质是要建立起所谓的"欧盟人民的民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民族政策的角度考察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是研究中国民族关系的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的民族政策蕴涵着"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在解决少数民族发展程度较低情况下的民族问题方面体现了强大的功能,但在处理少数民族发展起来以后的民族问题方面则功能不足。而且,"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也蕴涵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促成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由"民族主义"向国家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1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 ,能够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注重对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保加利亚的政治转型与民族和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保加利亚族和土耳其族的关系充满恩怨。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保加利亚向多党政体的转型过程中,保加利亚不仅维持了国家统一,还与土耳其人达成和解,并未发生严重民族冲突。土耳其人建立了民族政党,甚至一度与保加利亚人联合执政。民族结构、转型期间的国家控制力、民族政党以及跨界民族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亨凯 《南风窗》2013,(3):74-75
为了《彬龙协议》规定的民族地区"百分百"自治权,缅甸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或战或和。就在克钦独立军与缅政府战事升级时,自独立以来就处于对峙状态的缅甸第一和第二大民族实现了和解。  相似文献   

17.
概率样本显示,地区经济水平、家庭贫富状况、受教育程度、汉语掌握程度、民族认同强弱等因素与维吾尔族青少年的分裂倾向无关;处于浅表层面的非法宗教活动、暴恐音视频传播或日常生活中的"极端表现"并非促成新疆维吾尔青少年分裂倾向形成的根本原因;就业困境、对资源族际分配的忧虑、对本民族干部的看法、与汉族交往的程度等深层因素是影响维吾尔青少年分裂倾向的关键变量。维吾尔青少年分裂倾向所反映的,并不是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是现代与逆现代、世俗与反世俗之间的冲突,或者说是某种"时代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错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是个民族理论专家,他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有继承也有贡献。在他执政的30年中,其民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广大少数民族摆脱了长期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落后状态,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同时,他在民族政策方面也有许多严重的错误,表现出理论与实践的不一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成就与结构性矛盾并存,民族矛盾与阶级镇压手段并用,民族平等与大俄罗斯主义传统并存。这些错误为以后的联盟解体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参与视野中的民族地区政治资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政治资源是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的政治手段和政治财富。政治参与是民族地区的重要政治资源。政治参与膨胀或冷漠所形成的并发症是民族地区政治资源流失的突出表现,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文化落后、民族意识狭隘、参与制度不完善等是政治参与并发症与政治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加强政治参与的治理,主要包括以顾客为导向,及时转变政府职能;以参与为理念,引入政府竞争机制;以有序为前提,优化政治参与制度;以创新为动力,提升政治参与水平;以发展为要务,夯实政治参与基础等路径选择,最终能高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民族地区政治资源,从而推进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发展,全面建设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它正确回答了民族地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在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保障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