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玩摄影、养兰花、收集名人字画……原本,这些只是个人的“雅好”。但近年来,一些官员的“雅好”摇身一变成“雅贿”,让腐败也变得“文艺范”。中国青年报记者根据官方媒体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至少有27名落马官员涉嫌收受“雅贿”。“雅好”成腐败又一隐蔽通道。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06,(1):22-23
为了遏制“期权腐败”,浙江省委最近出台《浙江省贯彻实施(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意见)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辞职“下海”后,3年内不得到原管辖范围内经商。有关人士认为,官员辞职“下海”,不仅容易造成企业不公平竞争,而且极易诱发“期权腐败”。一些官员在位时通过职权给予企业“方便”,但并不谋求即时回报,而是等到离职后再享受回报。  相似文献   

3.
现实表明,官员“私生活”已经和一些官员的腐败结伴而行。预防和惩治官员“私生活”背后的腐败,必须要强化政治教育、严格制度规范、创新评价机制、实行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4.
石珉 《先锋队》2010,(1):58-59
俄罗斯:晒财产 钉照片 继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倡议建立官员财产年度申报制度,并带头在网上晒收入后,2009年6月10日莫斯科市又实施了一项监督官员腐败的措施——民众可将不满意官员的照片“钉”在政府网站的“耻辱板”上。这一招立竿见影——投诉马上得到解决。虽然不少人颇为担心此举可能导致公报私仇,但更多的人为俄政府惩治官员腐败又迈出一步叫好。  相似文献   

5.
大可 《党课》2010,(5):70-72
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官员也在变换花样,瞒天过海,腐败手段更加隐蔽,由此滋生出更加隐秘、曲折的捞钱手法来一利用延期的权力获取不正当利益,可谓“人”走而“影”在,被形象地称为“影子腐败”。  相似文献   

6.
刘冬舒 《廉政瞭望》2014,(11):46-46
地方官员可以轻易以“执行行政命令”作为其不严格遵守规定的借口,借此掩饰其腐败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腐败行为无疑更为隐蔽和难以证实,因此从整体上遏制腐败的难度自然更大。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21):77-78
“州官敢放火,我就敢点灯”——国人的公平观念 当下,不少人高呼“打倒贪官”,主要是痛恨腐败导致的社会不公、贫富差距,而并非真的出于捍卫法治正义。所以,当腐败现象难以消除时,他们会认为社会对己不公,从而为自己的腐败找到“正义”理由:“州官能放火”,为什么我就不能“点灯”!于是,反对大官用大权腐败的小官,会心安理得地用小权腐败;反对腐败官员的平民,自己也会托人结识腐败官员。  相似文献   

8.
吴春岩 《世纪桥》2008,(3):39-40
“高薪养廉”并未从人的内在道德体系中遏止了腐败,反而陷入了越“养”越“腐”的怪圈。只有从内在的道德体系中,提升官员的道德认知、坚定官员的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才是从根本上陷“腐败”于绝境。为此,我们应该从社会道德氛围及官员的伦理道德培训两个方去面着力重构官员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近期规定领导干部“下海”后,3年内不得到原管辖范围内经商,以遏制“期权腐败”。“期权腐败”是指一些官员在位时通过职权给予某些企业和个人“方便”和好处,但并不谋求即时回报,而是等到离职后再享受回报。  相似文献   

10.
人文荟萃     
□“削权养廉”才是治本之策旅美学者傅红春为中国反腐败开出的药方是:削权养廉。“高薪”难以“养廉”。中国官员的腐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正常收入低下。而且,“高薪”的标准如何确定?以中国媒体公开报道的官员腐败案例,金额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元,再高的“高薪”也填不满他们的贪欲。“严刑”也难以“养廉”。任何投资者,如果有高回报诱惑,那么再高的风险,他也会铤而一试。对中国官员来说,腐败是立竿见影、实实在在的收益,严刑却是有很大的机会可以逃脱的。中国官员的腐败,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权力太大。所谓“削权…  相似文献   

11.
国外反腐理论点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个国际性课题,许多国外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借鉴他们的理论,无疑将对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关于腐败产生的根源腐败是公权的滥用。国际反腐败问题学者一般认为腐败产生的前提有三:1.垄断权力。如果官员没有足够的垄断权力,腐败不可能发生。权力垄断程度愈高,腐败发生的几率愈高。2.稀缺资源。这里所说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如果官员掌握的不是稀缺资源,腐败也不易发生。相反,资源愈稀缺,“腐败市场”愈成为卖方市场。3.自主决定权。自主决定权愈大,腐败发生的空间愈大。如果官员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2.
布丁 《当代党员》2013,(1):70-70
有一种人,奔走在受贿者与行贿者之间,为两者见不得人的勾当牵线搭桥。他们有一个形象的称呼:“权力托儿。”近年来,因为“权力托儿”而东窗事发的官员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些“权力托儿”成为官员腐败的催化剂,社会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15):70-71
“发生初次腐败行为的平均年龄为47.48岁。带病提拔的省部级官员,其平均经济腐败时间在10年左右,绝大多数是5年到15年之间。”2012年12月中旬,一则题为《“带病提拔”官员初次腐败多在47岁》的新闻令舆论哗然。  相似文献   

14.
美国式腐败     
海纳 《廉政瞭望》2007,(3):49-50
“合法”腐败美国最大的腐败就是将腐败“合法”化。政府官员发家致富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政府官员在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几进  相似文献   

15.
热词     
“两手干部”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在落马官员中出现了这样一批人:他们中有的资历学历不浅、政绩业绩不菲、功劳苦劳不少,干工作有一手,工作实绩很突出;但在搞腐败上也有一手,身手不凡,贪污腐败也不差。这种“工作上有一套、腐败上也有高招”的贪腐干部被称为“两手干部”。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腐败”二字,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大权在握—私欲膨胀—贪污腐败—东窗事发—锒铛入狱—接受审判的人生轨迹,然而,有一点却鲜为人知,那就是“腐败—寿促”。据报载:巴西医生阿尼塞托·马丁斯经10年的潜心研究,得出令人吃惊的结论:卷入腐败行为的人,容易得癌症、心肌梗塞、过敏症、脑溢血、心脏病等。他对800名被指控犯有各种贪污受贿罪的官员进行了研究,并与800名廉洁官员进行对比。在不廉洁的官员中,70%的生病或死亡,而廉洁的官员中这个比例占20%。研究报告同时披露了20名官员的经历,他们利用公职谋取私利,被免职一段…  相似文献   

17.
“隐性腐败”是相对于显性腐败而言的。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逐年加大,一些贪官已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向隐蔽性较强的信息贿赂、期权贿赂等隐性腐败行为。随着官员腐败行为渐渐从“地上”转为“地下”、由直接转为间接、由“现货”转为“期权”,“隐性腐败”便成为时下腐败行为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8.
综观近年来官员腐败案件,发现其中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贪官的背后多有一个“贪内助”在帮助官员受贿或者直接受贿,以至于官员腐败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每倒下一个官员,其家人,尤其是妻子也难逃其责,双双甚至更多的家人进了监狱。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在两个月内,查处894名“不作为”官员。有人问,投有腐败,也要查处?是的,“不作为”,也是一种腐败。  相似文献   

20.
何谓秘书?根据《秘书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秘书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其工作具有辅助性、从属性和服务性。由此可见,秘书是“职员”,而不是“官员”。腐败指的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现今社会,不是官员、不掌握国家公共权力的秘书,却频繁发生违法腐败行为,并成为了当下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