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树忠 《政府法制》2012,(33):50-51
内蒙古扎鲁特旗司法局自2004年7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试点以来,坚持以提高社区矫正质量为核心,以探索社区矫正有效方法和途径为突破口,在探索推行“三分四定”矫正措施的基础上,构建和夯实了“五个矫正平台”,保障和促进了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健康顺利地开展。  相似文献   

2.
高志超 《人民调解》2008,(10):18-19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自2006年3月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社区矫正试点区以来.按照“两院两部”文件精神和省、市工作要求.以试点先行为己任,以提高社区矫正质量为核心.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目标,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地深入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符合丰泽实际、具有丰泽特色的“丰泽矫正教育模式”.即“八化”工作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目前.丰泽区累计接管的127名社区服刑人员中先后有53人次受到表扬.有15人次被评为矫正积极分子.仅2人次受到警告处分。未出现一例漏管、脱控或重新犯罪现象.累计有40名社区服刑人员解除矫正健康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人民调解》2012,(2):24-25
为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司法局于2010年5月在全省率先建立“新港之岸”——社区矫正管理教育培训中心,使社区矫正工作向着基地化、集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有效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把社区矫正工作延伸到基层一线,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司法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向下延伸”工作机制,依托礼区资源,在社区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站,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帮教网络,加强日常指导和管理,努力将社区矫正人员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等工作延伸到一线,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少社区矫正人员脱漏管和再犯罪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体制和机制创新,是社区矫正在探索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使命。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是指,社区矫正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式方法等的总称。近年来,各试点地区根据“两院两部”的《通知》要求,经过实践探索,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司法所具体执行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6.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13,(3):42-42
2012年以来,社区矫正工作紧紧围绕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以贯彻执行“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为抓手,以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为核心,以确保社区矫正安全稳定为目标,不断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自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江苏省海门市司法局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摸索、创新社区矫正的工作思路和机制.在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中实施“四化”战略,大大降低了社区服刑人员的重新犯罪率.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提出街道和居委会开展社区建设工作,2000年开始推广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社区矫正”真正作为一个名词在国家官方语境下提及.是在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以下简称“两院两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通知中,按照当时的通知要求,社区矫正工作最先在北京、天津、上海等比较发达的六个省市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在司法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育亮点、形成特点”的工作思路,采取组织领导体系化、教育改造成果化、制度建设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举措.大胆探索.狠抓落实,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试点4年来,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7000余名.无一人重新犯罪,得到了司法部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济宁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围绕“完善制度、健全流程、明确责任、精细监管、提高效能”的目标,将社区矫正工作归纳为96项制度,分解为15个流程,细化为236个环节,用规范促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杨军 《政府法制》2014,(22):64-64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社区矫正工作的统一管理,改变了原先由10个街道司法所分片管理的模式,按照“集中、统一、规范”的原则,建立了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实现了“四集中、四统一”,即集中办公、集中学习教育、集中宣告、集中公益劳动,统一执法、统一档案、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电子监控,全面推进全区社区矫正工作更加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杨树忠 《政府法制》2012,(30):48-49
自2004年7月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我旗司法局始终坚持以提高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质量为核心,以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为抓手,探索并推行“二分四定”措施,(即:分类别管理、分阶段教育、分重点帮教和定人、定位、定量、定考核),实现了无一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无一重新犯罪的目标,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2008年7月8日,中国第一家,也是亚洲最大一家——北京市朝阳区社区矫正阳光中途之家开始运营。它给我们带来一个强烈的信息:借鉴国外经验,旨在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三无人员”安置,社区服刑人员就业难等问题的一种崭新的矫正模式,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地。北京市朝阳区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途之家”作为社区矫正的一种矫正模式,就像社区矫正制度本身一样,符合中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刑罚制度改革的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是,在它前行中,必然会带来与中国罪犯矫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会有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认真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近期山东省司法厅基层工作处对全省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客观分析工作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自2006年被确定为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区以来。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效能运作、高质量教育、高要求管理、高水平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四加强、四到位”的工作举措,大力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刑罚执行方式之一的社区矫正,以空前崇高而崭新的政治使命把它与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联系到一起。“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加快推进社区矫正立法,建立适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减少社会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黄明 《中国司法》2009,(11):13-14
一、全面了解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底数和动态表现 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对公安机关加强“五种人”管理工作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创造了有利条件。各地公安机关要以全面试行社区矫正为契机,把社区矫正对象作为人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真正纳入到派出所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中,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执行力,是社区矫正事业发展的生命力。2012年3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实施,对社区矫正执行工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定,有力地推进了社区矫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江苏是全国首批试点省份,9年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立足实际,不断创新探索,努力将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好、教育好,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姚建龙 《法学杂志》2013,34(2):40-46
加拿大矫正制度独具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实行大矫正模式;矫正体系二元化;矫正工作高度专业化;罪犯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居于基础性地位;矫正系统的管理“严而不厉”.尽管中加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但是加拿大矫正制度仍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以加拿大为借鉴,我国矫正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社区矫正在矫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矫正工作中应进一步引入与整合资源,建立矫正“两条龙体系”;探索建立罪犯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完善有中国特色、符合矫正工作特点的矫正警务制度;更新矫正理念,建立“严而不厉”的矫正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吴宗宪 《中国司法》2011,(11):66-70
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的对象——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多方面的工作。这些依法参加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人员,一般被统称为“社区矫正工作者”。根据目前已经形成的共识,社区矫正工作者是一个总的概念,其中具体包括不同种类的工作人员,例如,街道、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司法助理员)、矫正社会工作者、社区矫正志愿者等。在这些工作人员中,司法助理员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给他们确立恰当名称,对他们实行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社区矫正工作的成败。本文探讨司法助理员的恰当名称和科学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