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2014,(1):80-81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更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地处汉、藏、白、纳西文化交汇带上的玉龙纳西族  相似文献   

2.
李珍 《传承》2014,(5):32-33
周恩来作为第一代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处理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追求"事实上的真正的平等"。这使得民族平等的原则在实践中得到更加彻底、更加有效的实施,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3.
自2004年12月以来,我州各县市按照省州党委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社会更加稳定、民族更加和睦、边防更加巩固、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安康"的 "平安红河"创建目标,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平安红河"创建活动。经过一年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显  相似文献   

4.
“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是理论的基点。"民族交融"这一概念,是对不同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共同性因素增加的现象作出的准确概括,也标示出了中国当前各民族的关系朝着更加包容、亲近、认同发展的趋势。这一概念的提出丰富了中国民族理论的概念体系,其所指对和倡导的民族现象对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中国当前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道”与贵州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建构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贵州建省至清末,是中央王朝以军事、政治力量为主导,介入贵州新的历史形成过程,特别是"通道"建构、改土归流、"民族-城乡二元结构"、民族区域板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更加凸显出贵州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形成的特点.在国家与西南边疆民族社会互动的宏观过程中,贵州民族关系丰富了"一体多元格局"的内涵,即汉文化与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喀斯特区域以不同的进入方式,历经碰撞、交融和并存而形成的不同特色的区域类型.在凸显"民族-喀斯特区域"类型的同时,多样性的类型特征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6.
省外信息     
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2月24日至25日,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最主要、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把握"五个并存"的新常态,进一步明确我国民族工作的形势和方位;增强"三个自信"的底气,开辟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更加广  相似文献   

7.
提升软实力的关键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加快发展国家软实力,关键就在于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今日民族》2010,(8):I0004-I0004
<正>近年来,迪庆州委、州政府更加重视民族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国  相似文献   

9.
杨禹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5):97-10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国家出台的一项土地政策已运行10余年,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助推城镇化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原因,也暴露出一些隐藏着的问题,需要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结合双循环发展要求,认真进行总结和完善,使其更加规范,更加有效,更加科学,才能使这一符合民族地区实际并已为其发展起到较大作用的政策进一步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文章对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结合工作实践,分析研究民族地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提出民族地区增减挂钩政策转型完善的建议,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散居化的历史与原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是中国民族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口长期散居化发展的结果.民族的散居化是一个民族迁移和民族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自中国民族文明的兴起开始,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的发展,到今天这一过程仍在继续,且发展得更加深入和广泛.中国民族的散居化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受自然与社会、经济与政治、人口与文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 更好推动科学和谐跨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创新创优既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三创"的本质是"创",就是大胆开拓、进取求实、奋勇超越。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来自于"三创",未来的发展更加需要"三创"  相似文献   

12.
徐娜 《中国减灾》2011,(7X):2-2
<正>多难兴邦,乃中国古训。中华民族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和灾祸: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特大洪灾、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但中华民族却从来没有被灾难压垮。这是因为她有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着在艰难困苦面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这种民族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结合在一起,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集聚起更加巨大的能量,支撑着我们战胜各种艰  相似文献   

13.
改土归流后贵州少数民族生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黔"第一要务"--改土归流的完成,不仅解除了"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这一"大害",[1]而且也对贵州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尤其更加快了各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递嬗步伐.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哲学观点指导反腐败工作,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从而托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我国的民族地区,涌现出了各种形式的"生态博物馆"、"村寨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等,而在贵州更出现了"生态博物馆群".与传统的博物馆相比,尽管"村寨博物馆"更加强调原生态的生活空间的呈现.但在其文化展演的背后仍然受到一套"东方主义"式的话语/权力机制的操纵.村寨博物馆中出现的"景观的移植与重组"、景观展示中的"文明的冲突"等问题都是目前在此类"生态博物馆群"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环境对实现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中国提出并逐步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了促进沿线国家开展更加密切的社会经济合作,我们需要对投资国的文化、社会等领域进行研究分析,以便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和民族文化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昆明市民委主任赵殿桦: "十五"期间,昆明民族工作呈现快速、稳步发展.首先,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发展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与领导的广泛认识.民族工作的位置更加突出,知名度也逐渐提高;其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成绩优异,使7万多少数民族摆脱了贫困;再次,少数民族干部得到充分培养重视,在各级政府机构,少数民族干部的比例逐年提高;最后,由于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事件,努力协调民族关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永丰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监督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加大监督力度,努力推动民生问题解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关注教育公平让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多年来,教育问题一直牵动着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心,教育工作连续5年被列入县人大常委会监督议题。针对九年义务教育实  相似文献   

19.
鲁彩荣  李礼 《创造》2017,(9):26-2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是党中央站在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高度,充分认识到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和人民群众更  相似文献   

20.
我们这次来云南调研,目的就是一个: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有近1.1亿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情况不同,千差万别。目前仍有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特困地区、边远地区、边疆地区。所以我们应该很好地调查研究,听听大家的意见,向中央反映,采取更加特殊的政策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刚才,基层少数民族群众代表提出的,要在2020年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梦",与习总书记讲的"中国梦"是一致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