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我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乡村的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的年代,荤腥味呛鼻。心灵也一样,乡村是素馅的,城市是肉馅的。  相似文献   

2.
11.第一公民迎着初冬的暖阳,我们走进了比利时王国首都布鲁塞尔。在这里只能逗留3个多小时,行程安排是:拜访第一公民于连,游览黄金广场和购物长廊,参观皇宫和欧盟总部。显然,时间那么紧,是不可能看得出名堂来的。写点什么呢?又是城市中的街巷,又是街巷中的老房,又是老房中的故事……要不然,就只好搁笔。尽管“赞美城市已成为一种庸俗,漫步乡村才是一种时髦”,我也只能是这样“庸俗”下去。要晓得,白云片片,炊烟袅袅,小桥流水,野花浅草……那不是随便就能游玩得到的,也不是我等俗人从中玩得出味的,更何况在国外。其他游览放在一边,先去拜访第…  相似文献   

3.
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把最绚烂的舞台交给了一个"放羊娃",把最动人的时分交给了一个乡下人.头扎白毛巾、身披羊皮坎肩、腰系大红绸带的年轻汉子阿宝,和歌唱家吴燕泽、戴玉强精妙而和谐的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一举获得春节晚会大奖.这是主流音色与乡村小调的协唱,这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共舞,这不也是城里人与乡下人的统筹吗?  相似文献   

4.
上海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城市面貌比较破旧,城市功能急剧下降。站在这样的历史交汇点上,上海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何去何从?带着这一疑问,我们采访了原市建设党委书记李春涛同志。问: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重大转变的历史关头,一个国家、一座城市都会对自身的发展道路进行慎重选择和思考。对上海来说,打开80年代工作局面的重大举措有哪些?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统一思想的问题?答:对上海来讲,80年代比较有影响的重大事件是制订了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这起源于对城市功能的反思与定…  相似文献   

5.
童大焕在《东方早报》刊登文章指出:导致中国乡村社会底层沦陷的最根本原因其实只有两个:一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对乡村社会大幅度的摄取,导致乡村社会全面的贫瘠化;二是乡村社会被  相似文献   

6.
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滋润一座城。城市,像人,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品貌、性情,城市也一样,自有属于它的品格。如今,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鳞次栉比的高楼充斥着城市,也不断冲击着"世界最高"的记录;城市道路不断拓宽、延伸,扩张着我们的生活圈。林立的高楼以及便利的生活条件,为城市增添了一份冷峻的现代气质,在这些冷峻的背后,我们是否已忘却了城市特质中那些应有的浪漫?如何保持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我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家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成长在“十年动乱”年代,1975年高中毕业下乡当了知青小组组长,挑水做饭养牲口,犁地种麦摘棉花,啥活儿都干过。艰苦岁月过早地磨砺了我坚韧不拔、奋进不止的意志品格,也馈赠了我忠厚友善、朴实豁达的秉性情怀。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的过程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现代品格,而如果没有具有现代品格的市民,如何去体现具有现代精神的城市文化?因此,市民的现代意识的提升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头戏。关于中国的"首都意识"的研究已有一些文章,但这样的研究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则从报上看来的故事。可惜当天没有剪报,如今也不记得那报纸的日期了。好在因为那内容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所以还记得它的梗概,当然再写出来远不如原作那样生动了。 原作者是一位在德国留学的上海姑娘。她回家探亲。妈妈说,“我到飞机场接了一个乡下人回来。”她听了很纳闷:自已留洋归来,怎么  相似文献   

10.
正乡村振兴无疑要落脚在地域空间上。但具体落脚到哪儿?也就是说,乡村振兴的地域依托是什么?对此,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和行动倾向。两种倾向都是有害的一种倾向是就乡村论乡村,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乡村从城乡地域分工体系中割裂开来,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乡村振兴。这种倾向既忽视了城镇在城乡区域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忽视了城镇在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忽视了乡村振兴是点线面空间结构再建的有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乡镇村庄会更加壮大,有的则会收缩甚至消亡。因而,这种倾向是要不得的,是必须坚决克服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出现了城市“落伍”者和乡下现代人的特有现象。 城市和乡下,是有区别的。城市,人口密集,信息灵通,交通方便,文化发达;乡下不少地方人口稀散,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文化滞后。德国大哲学家费尔巴哈,由于他晚年离开了城市,蜗居在穷乡僻壤,以致限制了他在哲学上取得更大的成就。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为他惋惜。不管城市自身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城市比乡下进步,城市人比乡下人文明,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气度     
正黑驹酒馆在11月6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什么最能体现城市的气度?林语堂在《大城北京》中说,北京的真正魅力在于普通百姓,在于街头巷尾的生活。他说,"宽厚"是北京的品格,人们"生活简朴,无奢求,易满足",几百年来一直如此。他还说:"现代商业活动的喧嚣吵嚷对北京的影响很小。在这种简朴的生活与朴素的思想的熏陶下,人们给精神以自由,创造出了伟大的艺术。"看到这样的文字,今天生活在北京的人或许会有一种伤感。那个时候不一定比现在好,但仿佛有什么宝贵的东西永远也找不回来了。事实上,许多问题都可以浓缩为一个:谁的城市?加拿大的女记者简·雅各布斯1961年写过一部城市研究和城  相似文献   

13.
乡村的节奏     
正我喜欢乡村的节奏。炊烟依然缓缓地上升,在早晨的阳光里散发着植物的味道,玉米味,槐树味,松香味,混合在空气中,随着时光的飘转发酵,扩散到村庄四面的丛林中。一代一代的坚守,虽然偶有烟煤的污气从远远的城市飘来,试图包裹山野的昏暗,但在山川的绿色屏障中,在袅袅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部署,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取得了哪些丰硕成果?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何历史背景?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宋洪远:会议的主要成果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一是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相似文献   

15.
我叫苏博,来自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工委。前几天一大早,我刚来到辖区的鸿安大厦,就看见澳大利亚籍经理人老陈,气喘吁吁地走进工作站:"巩书记,我恢复党籍的事儿怎么样了?这是我这两个月的思想汇报。"我一听,恢复党籍?一个澳大利亚人写的思想汇报?这事听着可真新鲜。我和老陈一聊啊,才搞清楚,原来他名叫陈伟邦,多年前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后来移民去了澳大利亚,两年前回国开办了一家人力资源企业,地点就在鸿安大厦里。  相似文献   

16.
这两次出差北京,我注意到北京的街头巷尾都树起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宣传牌,称之为"北京精神"。在"走遍中国"时,我发现全国各地多个城市都推出了类似的"城市精神"。这是一个良好的尝试,也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创举。一个人得有点精神,一个城市不能没有灵魂,那么,一个国家呢?一个国家的精神与灵魂,就是国民共同拥有的核心价值理念。实事求是地说,同世界上绝大多数确  相似文献   

17.
正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这是一个全面深刻的思想大课堂,是一场正当其时的精神大洗礼。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的重要节点上,要学习杨之坚守、松之刚毅、竹之高洁,善于从党的发展历程中汲取智慧、涵养品格,用好党史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部署,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取得了哪些丰硕成果?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何历史背景?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宋洪远:会议的主要成果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一是明确了  相似文献   

19.
一双旅游鞋     
正在80年代初期,一个暑假里,我在团部大商店里看上一双新款旅游鞋,一看价钱25元,囊中羞涩,只有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可我还是念念不忘那款旅游鞋,光想买,又不敢问爸妈要钱,咋办呢?弄得我寝食不安。说来也巧,机会来了。我们连队来了三车化肥,30多吨,没有人卸车。我就给保管员说:"我找几个人卸车咋样?"保管员说:"你行不行啊?力  相似文献   

20.
周旋 《共产党人》2009,(7):52-52
银川的城市品牌是什么?这是我从《银川晚报》上拿来的题目。要我说,就两字:气质。气质是一个人的人格和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它包装不了,伪装不成,掩饰不住。一颦一哂,举手投足,气质都会由内而外自然流露。单用"外在美"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