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代民主主义者为探寻救国之道 ,自然地转到了马克思主义 ;为追求真正民主 ,又自然地转到了马克思主义。故从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乃是历史的必然 ,这种转变虽也有诸多遗憾 ,但这是历史前进中必付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关系,对于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意义十分重大。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上,曾发生过重大的失误,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的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则在这一问题上制造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的种种神话。“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论,实质上是更深理论层次上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这股思潮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的思想界和理论界。对此,我们必须在理论上给予澄清,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3.
巴黎公社的实践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中举足轻重,马克思在其遭到镇压后写作了《法兰西内战》,对其予以记录和总结。《法兰西内战》中透露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念,是在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基础上提出的真正的民主,是消除了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民主。回顾并借鉴马克思的这些观点,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要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因为著作当中含有丰富的思想,而这种丰富的思想只有通过同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的联系中才能把握。本文在反思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回到文本解读马克思的必要性,并提出阅读马克思的原著应该遵循的方法及教学方式。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今天,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 众所周知,人们对价值理论的研究已经历数世纪。劳动价值理论并不起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劳动价值理论的。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古典派在劳动价值论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特别是李嘉图对此的贡献最大;但他们的价值论仍然存在着根本的缺陷,主要是由于资产阶级眼界的局限,没有对商品交换关系的性质作深入的研究,而只限于研究商品交换关系的数量关系;没有揭示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6.
在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后,德里达并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行将终结,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关系,因此他出版了《马克思的幽灵》一书。在人权方面,德里达的许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相契合。例如,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还没有真正完全解决马克思揭露的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病,包括人权问题。所以,他提出,仍然需要“忠实于某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即要以批判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解释和质疑当今世界的人权状况和西方普遍认同的人权概念和理想。当然,我们也不能将德里达的这些人权思想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无法避绕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民族主义的动机——挽救民族危亡,拯救百姓于水火——成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传播,并且推动马克思主义超越其他社会思潮而发展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从坚定爱国主义、批判大亚细亚主义的立场出发,到提出以民族自决、民族解放为基础的新亚细亚主义,李大钊逐步实现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从民族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只是通过解读马克思哲学文本的形式难以完成“走近马克思”这一目标。这是因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中 ,“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的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传统哲学体系和马克思哲学的对立” ,这一系列的观点为今天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设置了重重迷雾。哲学研究的现实任务 ,即是拂去这些迷雾 ,以为真正走近马克思开辟一条通途。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奠定了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他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在其奋斗的历程中,充…  相似文献   

10.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政治经济学”,存在着一些误解,甚至偏见。这个名称并不是马克思发明的,他只是沿用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曾经普遍使用过的这一名称。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不是政治学,但从它所在现的立场、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政治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政治性是与科学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