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份不寻常的礼物一件热心肠的“份外事”“老外”因此赞口不绝——事情发生在泰国曼谷的香格里拉饭店国际会议厅,时间是1990年9月间。国际住宅金融协会委员会会议暨亚太地区住宅金融联合会代表会议和研讨会正在举行。一位黄皮肤黑眼睛的汉子,正以舒缓而充满自信的调子向来自世界各地的80多名代表介绍道:"广州市现在每年建成的住宅数,约相当于改革开放前平均每年建成数的8倍,即1年等于8年。n年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已从3.8平方米提高至7.6平方米。广州人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咔嚓,咔嚓,不同肤色的手  相似文献   

2.
最近,广州市有关部门就自行车失窃问题对1000户居民进行了电话调查。调查表明,1993~1994年间,1000个家庭中有743户自行车被盗,最多的一家达15辆,共计失车2640部,平均每户损失700元左右。 “不丢自行车,不算广州人”,这一令广州人又气又恨又无奈的现象,似乎已成了无法改变的顽症。  相似文献   

3.
不仅仅是环保问题假如就“责任感”出一道考题,广州人能得多少分? 5分!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前不久一次大规模的“考试”,表明广州人的责任感离“及格”还相差甚远。出“考题”的是广州市环保部门。岁岁重阳,年年登山,广州的白云山在重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如同骑在马上找马的命题,听起来滑稽可笑。然而,相当多的广州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重复着这一可笑的命题。 记得我初来广州不久,到黄埔一家工厂去联系工作。厂办公室一名同志抱歉地对我说:“真不好意思,厂长去广州开会了,让您白跑一趟。”我一听直纳闷,黄埔不就在广州市吗? 又有一次去石牌某学校,见到黑板上有一则通知:“全体教工明早  相似文献   

5.
国宝忧思录     
20世纪最后的龙年是多事之年。久违了诸多票证的广州人突然发现在单位食堂吃饭要交一种“搭食专用粮票”,又来了个“当月定量当月供应”,平时任买的议价粮一下子不易买到,于是,个体饮食业告急,广州市近50万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部门透露,1988年广州市财政用于蔬菜方面的补贴是1600万元。广州市自1984年底以来,坚持蔬菜价格全面放开,用于这方面的财政补贴均低于其他菜价没有放开或只有部分放开的大城市。 1988年,这项财政补贴按人均占有计算,广州市的人均占有数是4.97元。同年,北京人均占有数是广州市的3.5倍;上海市人均占有数是广州市的2.3倍;与广州同等规模的武汉市用了9000万元,人均占有数是26.9元,是广州市的5.4倍。同是菜蓝子,一个北京人,一个武汉人,一个广州人,所耗费国家的补贴是大不相同。对照一下,能不深深地感受到广州流通领域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吗?能不感受到广州人的一份自豪吗?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有条很偏僻的小巷叫胜源西街,倘若上街打听,一万个广州人不一定有一个知道它的名字。然而它的大名却出到了世界上,不但吸引着成千上万个港、澳、台游客,连那些黄头发绿眼珠的“番鬼佬”也纷纷慕名而来,留连忘返。难道里面发现了稀世宝藏?  相似文献   

8.
“苏梅克一列维9号”慧星与木星“千年之吻”腾起的云烟至今仍未消散,地球人仰望苍穹之时心中不无侥幸之感。不过,今天的广州人已实实在在地受到了来自天上的袭击。那袭击物,便是遍布城市上空的电视信号接收器——广州人称之为“镬”的抛物线型金属物体。有心人统计过,广州市上空大约有“镬”4000只,直径为2~5米不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乐在工作”的上班族。然而,工作之外,我们又该如何善待人生?如何面对不工作的时光?“乐在不工作”是近年来的一股新潮流。1994年3月,台湾著名的音乐人李宗盛便自发地暂别工作2年,远走他乡。,成为“乐在不工作”的实践者。通过李宗盛对自己决定远行所作的剖白,相信读者对“乐在不工作”会有一番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少人为新来旧去而大伤脑筋,不少人既希望更新换代而又舍不得丢掉旧货。于是,应运而生的“广州市旧货交易市场”,标志着广州人一件物品用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五个手指有长短其实,旧货交易在广州早已有之一清代咸丰年间开始至1957年,广州专门收售旧货的集市“天光墟”就已闻名遐迩。翻一翻信托老字号利群商场的记录: 1980年后,国门初开,不少有海外关系的家庭里,  相似文献   

11.
一夜之间,南大门平添了不少反光眼镜,眼镜后面,是一双双又红又肿的眼睛,据统计,从7月底至10月,广州市的红眼病患者突破了20万。 4位中学生到市郊的矿泉游泳场游泳,第二天,有3位眼睛红肿; 一个三口之家,继儿子在幼儿园染上红眼病之后,两夫妻也一起眼红起来,成了“红眼病之家”; 一位个体户一连三次染上此病,医生告诉他那是马路上的灰尘带来的病毒,于是他吓得不敢开摩托,不敢上街,连生意也不做了。某医院内科,数天之内5位护士因红眼不能上班,焦急的护士长一筹莫展。红眼袭击着南大门上的眼睛,痛痒和异物感困扰着广州人的日常生活。人们开玩笑说:“广东是最不善于眼红别人的区域,为什么偏偏流行起红眼病?”  相似文献   

12.
熟悉我的人近日都象发现了新大陆:“你?发福了!”我免不了一遍遍抚摸着日渐凸现的“啤酒肚”向对方点头微笑:“是,发福了。”对方有时还有新发现:“每一个发福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善烹调的贤妻!”我这回摇头了:“错了,是我自己做的菜搞胖自己的。”我说这话时并无半点责怪妻子不贤的意思。妻子上班的地点远,要等她回家才买菜做饭那我的肚子就得拨长空城计的时间,我受不了。广州人眼中的“最佳妻子形象“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可我从正式进入二人世界那一天起就代为承担了“入得厨房”那一半(另一半则我  相似文献   

13.
傍晚,街头人迹疏落,电视台、电台在紧急报告:“第七号强台风今晚在本省登陆……”奇怪的是,中共广州市委礼堂大门前却人声喧沸。一辆辆出租汽车、摩托车鱼贯而来,走下一批批衣着入时的男女客人。有人告诉记者:“‘橙色计划’正在执行,它关系到一个火烧眉毛的问题……”光不光彩? 问题出在广州个体户身上。据今年六月的统计,广州市注册个体户有一万四千多人。而有关人士估计,实际从业人数当在三十五万到四十万之间。就是说,每十个广州人当中至少有  相似文献   

14.
“透明度”这个物理化学概念如今作为政治术语广泛流传。如果说几年前广州人对它存在着一种陌生的距离感的话,那么今天的情况就逐渐不同了,“透明度”已经从较为抽象含糊的政治术语开始转化为广州人生活工作中具体的“形象”,并且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一些看得见的好处。出国定居者的福音广州市某公安局的办公室传出了一阵哭骂声。“我们分居五年了,比我晚结婚的女人走了,比我年轻的女人走了,比我晚申请的人走了,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走?我哪一点不够条件,你们讲啊!”一位丈夫在香港的妇女大声地质问民警。  相似文献   

15.
广州人有喜庆事,喜欢到酒楼摆上几桌酒菜款待客人。目前市面办喜寡的标准,按收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饭店、招待所,每桌100至150元,主人往往碍于面子,怕人说“寒酸”,于是,渐少光顾了;二类是酒家,每桌150至200元,主人常乐于此道,因为既经济又实惠;三类就是一些中外合资的高级酒店了,每桌200至400元之间,广州人形容来这些酒店饮喜酒为“吃地毯”。来这些酒店吃喜酒,人们心中会有把秤,“吃在肚子里,算在心头上”,算出端上来的食物其价值仅仅占交付金额的一半,另一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的改革,给广州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广州人中既有勇于进取的气概,亦有狭隘浮浅的陋习。人们往往对前者看得多,而对后者认识不足。赶浪头——广州人喜欢一窝蜂,一哄而起,没有主见。当狂潮一股大量进口的冷暖风机和“838”计算器成了“跳楼货”后,这应该是个沉痛的教训。漠视他人——在公众场所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是不少广州人的嗜好。无论是他(她)个人的私事,还是别人的隐私,一律来个公开抖落,并逼着你非去听不可。你若够胆量去请他们把音量收小一点,他们旋即瞪起眼:干你屁事呀!我讲话用得你××管么?“人必先自爱然后人方爱之”。广州人,教人如何去尊重你? 缺乏同情心——骑单车的女士不小心跌倒了,很  相似文献   

17.
如蚁轻爬,如电轻触,如风轻袭,如火轻噬……个中之“轻”,且看——从南下的列车,到泊岸的货轮, 人们不时被箱箱件件的长白山参茸,烟台阿胶,大兴安岭的冬虫夏草吸引住。源源滚滚是何物?宝!试问.“讲饮讲食”、“最识补”的广州人,谁人不识宝!然而,近年来,笔者发现广州人又多了  相似文献   

18.
是与非正与邪善与恶在纷繁世事中争斗铁门、铁闸、“猫眼”、双保险锁,一时身价倍增,受到广州人的青睐。居民联防,这件文革后濒临失传的“法宝”,又一次被广州人“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9.
水的作用真是说多少,有多少。却说面对着长期严峻的城市治安形势,广州有一户人家,白天外出时便把自来水龙头打开,那“哗哗哗”的流水声似在警告往往在这时要撬门作案的盗贼:广州人家里并不静悄悄……“这可万万使不得!”广州市节水办公室副主任张振锋提起种种浪费自来水的现  相似文献   

20.
(可以说,他是一夜出名。尽管很多人还记不清他的名字,只记得与一个“大人物”的名字很相象,但如果说起“广州人精神”的设计者,大家应该有印象。对,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的干部,李齐念。他籍贯不是广州,来广州不过是第3个年头,甚至不会讲广州话。但他热爱这座南国大都市,也理解这里的市民。“稻穗鲜花献人民”,广州人接受了这个非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提出的“精神”。) 能谈谈你这个“稻穗鲜花献人民”的构思过程吗? 那是去年春天的事了。各界人士参与“广州人精神”的设计,我天天留意报纸,总觉得欠缺点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