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立民办高校监事会制度的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应有之义,是民办高校中权力分工与制约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民办高校中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建立民办高校建立监事会制度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民办高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建立监事会制度的若干建议,以期对我国高校的办学进行有效监督,实现民办高校综合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民办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其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学校高级管理人员、教职工、学生、家长、政府、社区、公众等等.民办高校应对目前由投资者控制的单边治理结构进行改革和创新,吸收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进入董事会,形成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治理的共同治理模式.民办高校共同治理模式的建立,不仅需要民办高校自身的努力,更有赖于外部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民办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其利益相关者包括民办高校出资者、学生、教职工、国家、债权人、社区等。基于此,民办高校在管理上应当权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最大化,而不能以出资者或某一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当前,由于我国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采取投资者控制的单边治理模式,其公益性和公共性难以得到真正维护。因此,加快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治理的法人共同治理模式,成为推进民办高校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保障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考制度实质上是围绕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所产生的利益分配机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以及考生是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核心利益相关人.近10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由高度统一性向多样化演变,由中央高度集权向地方分权转变,这些变化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博弈或行为协作的结果.未来的高考制度需要通过建立以各利益相关者责任和利益为核心的规范体系,既要确保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利益博弈和受益的机会,又要规约他们的利益诉求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以达到四方利益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多维质量观: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的利益相关者是一个由里到外、由亲及疏的差序格局网络。大学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是影响或决定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主要变量,利益相关者对大学教育质量的不同价值诉求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质量观,而高等教育质量观正是这些利益相关者价值诉求博弈的结果。时间和结构是分析多元质量观形成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和时间、结构维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维分析框架,可以为大学教育质量观的确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治理是治理现代化的城市实验。从利益博弈视角去透析现代城市治理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以及城市治理的实践困境,依循“多元互动、协同共治”这一基本理念,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构建一种与现代城市型社会相匹配的“政府负责、企业协同、公众参与”治理模式,是城市治理的创新之道,为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适应现代城市型社会需求,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分析框架和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7.
项目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项目下乡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多元利益诉求重构了乡村社会利益网络,使乡村围绕利益分配形成新的治理秩序。通过对W村蘑菇产业项目落地案例的实地考察发现,基于政绩诉求、经济效益、伦理秩序以及社会效益行动逻辑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使得下乡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形成了分利秩序。各利益相关方从权力、社会和资本等多方面影响着进村项目的落地与实施,并通过多重利益共生机制、利益联盟机制以及利益协调分配机制发挥整合作用,推动利益相关者形成合力,保障项目下乡的有效运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8.
民办高校筹资问题是关系到民办高校能否长足发展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从民办高校筹资现状与发展趋势入手,通过分析影响民办高校筹资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提出了民办高校的筹资激励措施,即鼓励多渠道筹资,拓展优质民办高教资源;财税配比组合,引导闲置资金进入民办高教领域;政府搭建桥梁,促进筹资和投资双方的深度合作;完善机制,破解民间投资准入难的问题;转变家族财富传承观,吸引富裕阶层捐资民办高教。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产权管理是对民办高校产权各项权益进行界定、配置、监管、运作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的统称。民办高校产权管理的理论基础可上溯至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面对以所有权、收益权、控制权和处置权为核心的民办高校产权权益体系,可从产权界定、产权配置、产权监管和产权运作等四个层次来把握民办高校产权管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经历了税费改革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并发生了重大变迁。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角度来看,这些变迁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农民等三方利益主体在需求决策、财政筹资、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利益博弈的结果,在当前的制度情景下,进一步走向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同治理和利益均衡是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