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国的城市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泰国城市化的进程战后以来,泰国经济一直以平均超过7%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人口的发展进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高增长阶段。60年代,泰国年均人口增长率曾经达到3%,70年代起泰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比死亡率下降得快,人口发展速度才逐渐慢下来,70年代年均人口增长率为2.5%,80年代为1.8%,1990年泰国总人口为5600万。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同时,泰国的城市化水平也有了迅速的提高,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80年代以前为5.1%,80年代仍高…  相似文献   

2.
序言在过去的二十年期间内,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以相当快的速度增长着。以平均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看:泰国为4.6%、菲律宾为2.6%、印度尼西亚为4.1%,马来西亚为4.0%。当然这些国家在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由于实施了家庭计划,人口出生率开始有所下降,但人口增长率仍然很高。在人口增长率仍然很高的情况下,平均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还能取得这么高的水平,这说明了东南亚各国已经开始拥有尽管人口有所增长但仍能提高平均人口收入的经济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代马来西亚的种族对立与收入分配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序言有关发展中国家问题的研究从六十年代后半期以后便越来越关心于收入分配问题.其背景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经济有所增长,(可以说正是由经济增长所引起的)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化却不断有所进展,贫困问题更加深刻化。人们已经对过去那种强调只要有持续的经济增长便能够解决贫困问题的经济开发战略发生了严重的怀疑。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和目标。正如迈耶(Gerald M.Meier)所说的,目前最为人们所接受的经济发展的定义并不是单是实际人均收入的增长,而是在“不增加绝对贫困线”下的人口数字和收入分配不更加不平等  相似文献   

4.
一、东盟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动向东盟国家的城市人口虽然不断有所增加,但到了1980年为止,农村人口仍然占绝大比重(新加坡除外,其他四个国家的农村人口比重最低的也高达64%)。七十年代,东盟国家的高经济增长率(东盟五国的经济增长率均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主要是由于制造工业部门的增长所带来的;无论从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结构看或者从劳动力的部门结构看,农业部门所占的比重均已在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孟加拉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呈稳定增长态势,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如GDP、财政收入、外汇储备、出口额、海外劳务收入等均稳定增长。但两位数的高通货膨胀、货币大幅贬值、国际收支失衡、政府对燃油进口的巨额补贴以及欧美经济低迷的不利影响等是目前孟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的几年,基于孟经济收入的三大来源:出口收入、海外劳务收入、外国援助有相对稳定的保障,经济发展前景比较光明,GDP的增长率可以达到6%-7%。  相似文献   

6.
一、导言七十年代以来,印尼的经济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这种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政府采取了各种经济措施来进行和支持经济的重建和恢复工作。此外,这一时期的世界环境对印尼也是十分有利的。印尼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两次由于盛产石油而大走鸿运,其经济增长率高于亚洲石油进口国。至于收入分配情况,人们的意见并不一致。看来收入分配不均和其它形式的不均等现象依然存在,而且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有所加剧。  相似文献   

7.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一定成就,文教卫生事业成绩卓著。60年代,由于不利的国际环境和缺乏建设经验,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很低,前期年均增长率为1.9%,后期实际为0.4%(古巴公布的数字为3.9%)。70年代前期,古巴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严重的比例失调的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恢复,由于政策得当和当时国际市场糖价上涨,经济恢复较快,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也渐趋合理,年均增长率超过10%,人均增长率达13%。70年代后期起,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十多年来,改革取得一些成效,但不是一帆风顺。 1975年底,古共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经济管理和计划体制”的决  相似文献   

8.
(一) 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们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前进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特别是近一、两年来,东盟国家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新的、严峻的挑战。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初级产品价格趋于下跌、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利率高昂,造成出口收入锐减,国际收支赤字大增,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特别是菲律宾和新加坡的经济衰退情况尤为严重: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由1984年的8.2%下降到1985年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印尼经济的学者(印尼的及外国的)一直在争论着世界石油价格下跌对印尼经济发展前景的影响。自六十年代后期到1981年,印尼从原油、石油产品及天然气的出口所获得的收入稳步增长,到了1981年,这些出口收入已超过200亿美元;1982年下降了20多亿美元,这一年印尼的经济增长也显著下降,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2%,是1967年以来年增长率最低的一年。人们普遍担心,七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率已经一去不复返,它在八十年代更为严峻的国际环境中是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当第四个五年建设计划(1984年4月至1989年3月)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计划指标为5%时,许多人认为这是很难实现的(尽管七十年代印尼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就有"先增长后分配"和"边增长,边分配"两种战略。以色列可以说是采用第二种战略的典型国家。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以色列曾经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在25年时间里年均增长率接近10%。但由于相对忽视了社会收入分配问  相似文献   

11.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贫困人口比重很高,是拉美国家长期存在的现象。按联合国《千年宣言》规定的到2015年将极端贫困人口比重减少一半的目标来衡量,拉美国家在过去15年完成了51%的任务,今后10年还有将近50%的任务要完成。由于拉美各国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贫困人口在不同国家间的分布也很不平衡,不同国家在今后10年实现减贫目标的难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1991~2005年期间,对绝大多数拉美国家而言,减贫工作取得进展的原因是:增加社会开支,降低通货膨胀,侨汇收入增长,2004年和2005年的经济复苏。同期,拉美国家减贫工作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经济增长率偏低,就业形势严峻,农村贫困人口比重上升,收入分配不公继续加剧。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民工,对我们来讲,己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简而言之,就是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民。他们是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农村人多地少,人地矛盾非常突出,有限的耕地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去耕种。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口若每年增长1%,要想保持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那么平均年经济增长率就得超过4%,中国农村在1949一1978年间,人口增长率高过2.07%,农业国民收入增长率只有5.56%,因而从50年代到70年代以来户国农村形成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当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  相似文献   

13.
印度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存在极其不平等的现象,这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的原因。印度政府曾把减少收入分配不平等和实现公平分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在各个五年计划中加以明确规定,并制定了许多反贫困、减少分配不均的计划,但成效甚微。一、经济学家们的争论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平等(或社会公正)目标往往不一直。刘易斯和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分配的平不等,可增加储蓄和资本形成,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率。凯思斯认为收入平等才能使经济持续增长。后凯思斯主义者库里哈纳进一步发挥了凯思斯的观  相似文献   

14.
一、亚太经济的腾飞引起苏联的关注和反思拥有33亿人口的亚太地区,战后以来经济扶摇直上:1960——1980年的20年间,欧洲经济增长率为4.5%,而亚太则为8%。80年代初,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只有1.4%,而亚太保持年均4%的增长率。1989年的亚太年均增长率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为6.1%,而欧洲共同体和美国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和2.9%。可见,亚太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有生气的地区。亚太地区外贸发展、金融活跃。1980年,亚太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2.9%,90年代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美国对亚太贸易额由1980年的1200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2710亿美元,远远超过对西欧的1860亿美元。美国企业对亚太投资已超过330亿美元。日本55%的出口、58%的进口依靠亚太市场。亚洲“四小”、东盟和中国也以亚太地区为自己的主要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孟加拉国宏观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如GDP、财税收入、外汇储备、商品出口、海外劳务汇款等均稳定增长。同时,政治冲突与不确定性、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收支不合理、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也是制约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的五年,基于支撑孟经济持续增长的三大源泉:出口收入、海外劳务汇款、外国援助仍将保持稳定上升态势,孟经济发展前景比较光明,GDP年均增长率可以达到7%。  相似文献   

16.
一、侨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978年以后,中国当局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国策,中国经济在近20年里以近10%的年增长率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沿海的侨乡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与产业升级远较中国其他地区更快。20年来,广东、福建沿海侨乡地区约25个县市、3,000万人口的经济增长率几近20%,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活力最大的经济支柱之一。以我们的重点调查对象——福建晋江市为例。改革开放以后的“六五”、“七五”、“八五”期间,晋江经济发展速度分别…  相似文献   

17.
巴基斯坦人口状况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基斯坦人口状况令人担忧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深受其害。巴人口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居高不下的人口增长率、庞大的贫困人口、低下的人口素质、扭曲的城市化进程。虽然现在巴政府做出了新的努力 ,但考虑到巴国内的现实 ,短时间内人口问题将很难解决 ,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1985年,是新加坡20多年来经济发展较糟的一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7%。1986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一年半经济复苏的口号,当年经济增长率回升到1.9%,1987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8.3%。新加坡经济迅速复苏和增长,有利于我扩大对新加坡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并有利于发展通过新加坡转口东南亚各国的贸易,以及发展与国际垮国企业进行的直接贸易。让我们从前年“广西商品展销会”看看新加坡市场对广西商品的需求吧。1986年8月下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在5%以上,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的世界经济衰退、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出口贸易萎缩、外债额增大的不利影响,已经导致国际经常收支状况的恶化。财政收入减少,外国援助停滞。因此经济开发计划进度已经缓慢下来,经济增长率已经下降。  相似文献   

20.
人口增长、环境恶化和经济发展。是一个全人类正在面临、而且越来越紧迫的问题,它正日益成为有关学者、政策制定者、商界甚至普通白”性关注的焦点。为了具体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拟从菲律宾的实例出发。首先介绍战后菲律宾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环境变化情况,然后着亟分析三者之间相互作见的机制,最后讨论菲律宾政府及相关部门为解决有关问题所做的努力及其成效。一、经济、人口和环境发展的状况1.战后菲律宾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950-40年为7%,1960-70年为5.1%,19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