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山东省就业困难群体及其社会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平 《理论学刊》2004,(6):125-126
所谓就业困难群体,一般是指那些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实现就业或充分就业,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就业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当前在严峻的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下,不但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多,而且劳动力市场就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就使得原本就业就困难的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因而对于就业困难群体的社会支持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就业困难群体在山东省的突现山东省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众多的人口,既是经济发展的丰富人力资源,也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参与百村调研,笔者认为“就业状态”是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农民“就业状态”包括四个基本内容:就业环境、就业结构、就业能力和就业保障。笔者认为,从改变就业结构看,非农就业收入将是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途径;从完善就业环境看,各项政策的出台将为农民非农就业提供制度保障;从提高就业能力来看,各地正在完善就业培训机制,提高劳动力素质;从促进就业保障来看,低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就业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3.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东风街道党工委以民生为本,通过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创业促就业等手段安置管区内失业人员走上新的就业之路。一、搭建组织平台,提供就业工作保障劳动保障组织工作平台是抓实各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载体,也是街道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东风街道注意在搭建组织平台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改革进程中凸现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城市存在就业困难,很少考虑农村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就业一直没有纳入国家劳动就业政策的视野。改革以来,农民在创造了新的农业经营体制、新的农村工业化方式的同时,也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创造了新的就业机制,但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一、80年代农村劳动力转移遇到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迅速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中国妇女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经济独立的重要途径,也是妇女获得男女平等权利的前提与基础。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回首中国妇女就业走过的曲折历程,展望今后妇女就业的趋势和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何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正确把握妇女就业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妇女就业历程回顾中国妇女就业的历程与共和国发展的历程是一致的。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确定了妇女就业权,倡导、优待女性就业,并以法律、行政手段吸引和组织妇女就业。社会也给女性以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关怀,社会舆论把女性参加社会劳动作为妇女解放、提高…  相似文献   

6.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所遇到的 就业问题特别是青年就业问题的正确选 择,是对共青团组织研究、解决青年就业 问题,推动青年就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 提高共青团组织做好党和政府助手能力 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共青团组织自 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青年就业达到全面、协调和可持 续发展,是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终极目 标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结构性就业困难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昔日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人中龙凤",如今也面临着就业困难的尴尬局面。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总供给并没有大于总需求,这说明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是结构性的。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压力较大,另一方面许多职位依然闲置、空缺,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我们党立足我国国情、全面分析我国就业形势、自觉遵循扩大就业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正确战略选择,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和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就业形势的严峻,人才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大学生能否实现成功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在广泛关注的情况下,又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大学生就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就业能力也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文章主要对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的心理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就业问题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就业腐败直接损坏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廉政制度,破坏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公平竞争体制,同时就业腐败也是一种权力的腐败。就业腐败问题的不断产生,不仅践踏了社会公平正义,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必然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肌体的健康有序发展。只有坚决遏制就业腐败,才能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高校毕业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中最有活力与创造性的群体。通过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对帮助他们认清就业形势,解答就业困惑,并引导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向理性化转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我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陆续启动,但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平衡的问题。应在健全工作机制、资金筹措、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政策落实等方面采取对策,以保证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我省作为中西部省份,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就业岗位相对不足,就业再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就业和再就业也一直是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毕业生就业市场要素中,毕业生质量是关键要素。提高毕业生质量,是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坚实基础。而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则是就业的根本保障。就业工作关系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储备,关系毕业生家庭和个人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学院自身的生存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就业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近年来,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综合管理全市劳动就业服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廊坊市就业服务局充分发挥整体服务功能和桥梁、纽带作  相似文献   

16.
就业既是民生之本,也是脱贫致富之要;促进农村群众就业,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解决好农民就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2021年中央颁发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具体部署,提出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为新时期提高农民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界中的就业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就业,事关大学生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硬件”。高校有必要将就业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育人功能、引导功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推动其走向理性化就业。一1.就业教育未贯穿于日常教学中。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度的增加,教育部将大学生就业确定为高校的“一把手工程”,各高校对就业工作也逐步重视起来。然而,这样重要的、事关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并没…  相似文献   

18.
国外政府促进灵活就业的主要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活就业在世界范围里也是一种被普遍认同的就业形式。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和临时就业者占到就业总量的30%多,再加上自营就业、独立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等其他就业形式,灵活就业总量可达就业总量的50%左右(平均值);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更高,自营就业和家庭就业平均约为就业总量的55%,再加上其它灵活就业方式,灵活就业规模更加可观。而且各种灵活就业几乎遍布于各产业、行业及各类职业,适用于各类不同层次的劳动者群体。由于灵活就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欧盟、美国、日本及拉美的一些国家,都在政府的正式工作报…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采取配套措施,狠抓就业与再就业工作。2004年新增就业人员23.35万人,失业人员就业17.43万人,其中“4050”失业人员再就业5.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基本保持了全市就业局势的稳定,实现了扩大就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立足根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发就业岗位。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但经济发展不可能自动解决所有的就业问题。因此,政府不能消极地等待市场自行配置人力资源,而必须有所作为,这是加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北…  相似文献   

20.
"一五"时期,为了保证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业工作主要是配合工业化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而开展。由此引发就业制度的相应变革:政府将劳动力资源逐步纳入政府计划管理的渠道,加强就业的计划性和统一性,是就业政策演变的基本取向,城市就业的计划体制在这一时期确立并基本形成。这一时期的北京就业政策及就业制度演变,与全国既有一致性,也有特殊性。多种就业政策解决了失业问题,计划就业制度保障了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适应了北京由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转变需要,对首都经济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但也存在劳动力不能充分调配、企业自主性低、一次分配定终身的局限性,为企业效率低、人浮于事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