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最近几年,我们的耳朵里听到了太多关于市场参与者损人利己的事。例如,制假贩假、剽窃专利、偷税漏税、制造虚假广告、故意违约等;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中,经营者利用所有者的授权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特别是在证券市场上,出现了一批违规的证券公司、股份公司和中介机构,使国家和股民蒙受巨大损失。面对这些令人困惑的现象,有人认为大可不必惊慌,因为没有市场参与者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就没有市场竞争,因此,损人利己行为是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还有一些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人们为了追…  相似文献   

2.
家庭经济是指以家庭为单元,以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依靠自身力量来从事生产加工、服务经营等活动的经济实体和经济形态。随着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过渡,家庭经济在我国一些城市快速发展起来,并由简单的商品经营向产品加工延伸,在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后,开始走向扩大再生产,逐步向生产领域、科技领域发展,进而孕化出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它已成为一些地方增加群众收入,实现小康目标,富裕百姓生活的重要的生产组织形式,也成为城市经济最具有群众性和广泛性的增长基。一、家庭经…  相似文献   

3.
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数据显示,我国一季度GDP增速低于去年全年平均GDP增速,也低于去年四季度GDP9.8%的增速。根据这一现象,市场上有一部分观点呼吁,“警惕我国可能出现滞胀。”对于这一警示,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经济学界普遍认同,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尚未到位的  相似文献   

4.
2008年2月20日,今年全省首家上市企业山东联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是沂源县的第4家上市公司。作为老区、山区的沂源,短短5年间竞有4家公司先后上市,成为全省县属企业上市数量最多的县份。这一现象引起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被业内专家称之为“沂源现象”。  相似文献   

5.
龚建国  秦拯 《探索》2002,(2):133-135
经济的发展虽为道德的进步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物质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就会自然而然地带来道德的进步。历史上,经济的发展与道德的进步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处于同步前进的状况,甚至常常出现经济的发展与道德的堕落共生共存的社会现象。这就造成了所谓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在这里,经济和道德的不同价值取向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孟范晶 《新长征》2008,(11):46-47
产业集群是由相同、相近与相关产业的企业聚集某地,进而吸引为其服务的相关机构进驻该地,共同构成的群体。在经济发达国家,产业集群现象十分明显,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集群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不少地方出现了产业集群。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普定县进入九十年代后,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综合实力在全省的位置由1992年的73位上升到1997年的38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和岩溶石山地区生态重建项目为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组合的方向发展。普定的崛起作为一种“现象”,引起了领导同志、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以及各界人士的瞩目,都在寻求‘谱定现象”的奥秘所在。换脑筋识大势重实际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程度,这是“普定现象”的哲学要义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发表以后,县委、政府重新审视自己,从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8.
在今天的中国,如果你向不同的人们问起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所得到的回答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实际上,回顾中国经济改革十七年的历史,人们所看到的现象往往是令人忧喜交加的矛盾和困惑:一方面是名义GDP年均增长17.7%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亏损面的不断扩大;一方面是一些发达地区人均年收人数万乃至百万的富足,另一方面人均年收人仅几百甚至几十元的贫穷也并非罕见,类似的矛盾现象在中国的现实经济中可谓是不胜枚举。而当我们把目光移到中国的经济界中来的时候,我们看到十七年喧闹的主旋律也是一些纯粹的管理体制上的改…  相似文献   

9.
《前线》1998,(7)
看待当前经济问题切忌简单化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6月2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最近一段时期,在社会商品总供求关系上,面临着供给大于需求的问题,表现为有些商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增多,一些生产能力多余而开不了工,等等。为了解释这一现象以便找出解决途径,在社会上...  相似文献   

10.
葛扬 《唯实》2001,(7):35-38
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建构是经济转型期我国企业公司化改制的核心问题,也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基础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及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出现了大量经营者损害所有者权益的现象。这种现象表明,转型期我国企业治理结构还不是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内部治理情况,是传统计划体制下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强控制在渐进式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演化的结果,经济转型期我国企业的经营者具有“经济人”和“行政人”双面特性。因此,以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很难有效解决经济转型期我国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浙江省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呈现加速增长的强劲势头,引起了江苏省各级的高度关注,有关江浙两地经济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增长机制的对比分析常常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要讨论和研究的课题,并且由此引发了我们对浙南的“温州经济现象”和浙东的“宁波经济现象”两种各具特点的发展模式的研究。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于2001年3月来到浙江省宁波市,先后考察了雅戈尔集团、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北仑港等单位,听取了有关领导的介绍,使我们对“宁波经济现象”有了较为实在的理解,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2.
董展眉 《世纪桥》2009,(3):141-142
礼仪作为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属于社会制度非正式规则中的意识形态。礼仪是经济活动赖以进行的一种社会形式,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规范、凝聚、激励、节约和补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对通化县15个经济薄弱村的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村虽然经济薄弱,但村干部的经济违纪现象却普遍存在。仅以一个村为例:这个村自1981年以来,经济发展缓慢,各项工作滞后,是有名的后进村。该村先后共有11人出任村...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气候、地理、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数千年来中国一直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夏商以后,位于黄河流域的关中平原和华北地区是全国的政治和经济重心;唐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明清时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次第展开,中国经济的重心又一次发生移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商品短缺现象已经成为历史,广大农民正由温饱型生活向小康型生活迈进。但在这一进程中,农业的生产、经营、流通等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又提出一些新的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现,最为突出的是农民增收的幅度相...  相似文献   

16.
张雄 《理论文萃》2000,(6):36-39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亚当&#183;斯密以来的整个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史,都可以被看作是经济个人主义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在今天,谁都不会怀疑这一事实:经济个人主义是解析古典经济学传统乃至新古典经济学一个十分重要的轴心。随着20世纪市场层面的非均衡、信息非对称、非理性现象的出现,经济个人主义的信仰和方法受到了怀疑和查审。人们不断追问:每个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陈述能否都可以直接还原为关于个人经济行为的陈述;经济行为本质上能否归属于单纯的个人理性的计算;在信息非对称的经济世界里。个人最大化目标能否完整的实现;个人的经济自由度的空间究竟有多大;经济决定论的因素中有无非经济因素的存在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经济学本身是无法达到的,许多问题的性质都涉及到哲学问题,这里仅就经济个人主义的语义范围、哲学渊源和现代意义上的价值判断作些粗浅的哲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
着力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文登工业现象”透视金志涛,徐洪强文登工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服了许多过去从未遇到过的矛盾和困难,呈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被有关领导和新闻界称为“文登工业现象”。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8.
发展集团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徐祖荣进入二十世纪下半叶,全球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经济区域集团化。随后,区域集团内部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集团成员国获取的利益越来越多。这就为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处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时期的我国,如何认识我国所...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经济新闻?尽管至今尚无一个得到公认的定义,但相对而言,笔者赞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李道荣的说法:经济新闻是人类社会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经济潜意识是指深藏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经济观念或价值取向,是支配人们从事和评价各种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潜在意识。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思维活动,人们的经济潜意识总是在一定的经济交往中形成的。因此,经济潜意识的产生必然会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并反过来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发生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人们的经济潜意识也会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例如,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人们的经济潜意识往往表现得十分淡薄,凡事先算“政治账”,后算甚至不算“经济账”的现象十分普遍。改革开放以来,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