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法律意识是我国现代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如果大学生不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就难以有效甄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容易产生一些失范行为。因而,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而言,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问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知法犯法案例逐年上升,大学生法律意识亟待加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构建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针对性法律心理辅导、学生权利本位意识培养、创设营造良好的个人道德环境和社会法治环境等多维视角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知法犯法案例逐年上升,大学生法律意识亟待加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构建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针对性法律心理辅导、学生权利本位意识培养、创设营造良好的个人道德环境和社会法治环境等多维视角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法制建设事业的生力军。然而,当代大学生存在法律知识匮乏、法律信仰缺失、法律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其法律意识水平与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探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模式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成因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增强其法律意识的方法与途径,以期全面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为新形势下推进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因此,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框架的指导下,从构建优质的法治环境、提高高校法治教育成效、充分发挥家庭的渗透作用、提升大学生个人法律信仰和法律认知能力等四个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缺乏民主法治的历史传统阻碍了法律意识的形成;当今社会的腐败现象尤其是司法腐败严重削弱了法律的权威;现行法制教育体制存在的缺陷,大学生不能受到足够的法律知识教育;大学生日常功利化的学习也是引起自身法律知识不足、法律意识欠缺的重要原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净化社会环境、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教育部代表国家和政府从宏观角度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措施;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优化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进行人文关怀;激发大学生的自我觉醒,内心形成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7.
朱振辉 《理论建设》2012,(5):48-50,7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中国法治建没具有深刻的影响;构建现代法治必须克服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些制约因素;积极培养民众的现代法律意识,建构中产阶级的市民社会,推进法治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到法治现代化的合理跨越。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缺乏民主法治的历史传统阻碍了法律意识的形成;当今社会的腐败现象尤其是司法腐败严重削弱了法律的权威;现行法制教育体制存在的缺陷,大学生不能受到足够的法律知识教育;大学生日常功利化的学习也是引起自身法律知识不足、法律意识欠缺的重要原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净化社会环境、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教育部代表国家和政府从宏观角度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措施;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优化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进行人文关怀;激发大学生的自我觉醒,内心形成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和发展路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肩负着推动国家法治建设进程的重任。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路径主要有: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化;开设与法律有关的专业课程;通过严格依法治校、参与社会法治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法治精神;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水平等。  相似文献   

10.
赖经洪  程术兵  黄河 《理论导报》2013,(1):47-48,50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对当前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炜 《世纪桥》2011,(3):59-60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法律知识比较缺乏、法律观念比较落后、违法犯罪比例逐渐上升等等。而根据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现状,作者认为提高法律意识的主要对策有: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正确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有益因素,为我所用;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和法治管理,力求实效;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层面来说,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必须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机制。法律意识培养机制创新是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础和保证,事关全局。因此,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要以培养机制创新为着力点,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外在保障、课程设置、教育整合、教育理念、方式方法、法律教育渗透、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探索、改革和健全。  相似文献   

13.
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也是提升现代社会治理能力的要求。目前高校法治思维教育存在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以及学生自主参与环境等问题,为增强法治思维教育的实效性,需本着法治价值与法律知识并重的理念进行知法教育,注重大学生程序价值和程序能力培育,加强校园法治环境建设,积极探索法治教育的新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法治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是社会成员精神和物质生活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国家国民现代化素质的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群体的公民意识教育,对培养守法、道德和参与社会的理想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将道德形象教育、诚信友爱教育、公民责任教育、民主法治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诚信意识、国家主体意识和法律意识,教学中重点突出人本、灵活、实践、开放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前言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实现,笔者认为村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是前提和基础,因此,本选题对和谐社会村民法律意识的探微,努力构建与和喈社会相适应的村民法律意识,对于推动法治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法律意识的内涵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思维上的反映。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 ,原材料都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人脑将外部世界 ,即从实践中获得的材料 ,进行加工后产生意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其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存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归根到底是来自客观世界。公民的法律意识很大程度上是整个社会法治建设现状的反映。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取决于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不能指望广大群众依据法学教科书上的概念、理论去形成法律意识。一种法律至上的法治社会 ,公民很容易形成尊奉法律的观念 ;反之在一种缺乏法治的社会 ,期望…  相似文献   

17.
法治的要义是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并得到普遍的遵从。讲法治,从我国国情来看,最根本的是树立一种崭新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目前关键是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揭示了中国法治进程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法治社会,在这个进程中,各级干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实施法律法规来实现的,领导干部如果缺乏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就谈不上政治合格。讲法治,从我国法治进程和干部队伍现状来看,应该是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更新和重建。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不仅会影响整个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的提高,而且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实施。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良好的法律意识,追求科学性、前瞻性和先进性的心态法律文化是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关键。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权力观念,明确法律是控权的,而非治民的;树立法律至上的价值观念,坚定对法律的內心信仰;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法治社会的法律心理;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9.
赵艳 《理论导报》2010,(1):57-58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未来建设新疆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法律意识的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虽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积极探索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陈吉庆 《世纪桥》2011,(17):58-59
本文在阐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含义、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而提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