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辉  陈林 《刑事技术》2012,(2):15+43-15,43
1案件简介某年1月29日,某镇发生一起命案,技术人员现场勘查时在中心现场提取两节柳树的断树枝,其中一节树枝上沾有少量血迹。经现场搜索,在距离中心现场东南侧200m处的公路边发现有一棵柳树上有新鲜折断的痕迹,于是痕迹检验技术人员将提取的断树枝与柳树上的断树桩进行整体分离检验,将两者的分离面、分离缘相互进行调整对接,  相似文献   

2.
姚望 《刑事技术》2014,(1):25-25,33
1 案件简介 2008年某日,某县某寺庙内发生一起杀人案,守庙人袁某被人杀死于室内,现场勘查提取到犯罪嫌疑人DNA.2011年3月,某市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4月将上述两案现场提取的物证DNA上传至全国DNA数据库并案,但DNA所属对象不明确.  相似文献   

3.
临场分析,是指现场勘查过程中和结束后在现场就地进行的分析,是根据现场勘查、现场访问所获信息对案件有关情况做出的初步分析判断。搞现场勘查不能不分析犯罪活动,搞侦查破案不能脱离犯罪现场和对犯罪活动的分析判断,现场分析贯穿于现场勘查和侦查破案的始终。如果离开了犯罪现场和现场分析,现场勘查乃至侦查破案都将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失误。  相似文献   

4.
王龙 《刑事技术》2011,(5):72-72
某年2月,某镇发生一起撬门入室盗窃案,嫌疑人对现场翻动较大。笔者在对现场进行勘验时,现场已遭到破坏,但在中心现场三楼楼梯间(楼内置楼梯间)转角平台一侧的卧室窗户玻璃内侧面发现一枚指印,指印上覆盖有微量灰尘尘垢。将遗留有指印的玻璃整块提取带回实验室检验。  相似文献   

5.
1案件简介 某年12月31日,某信用联社发生一起抢劫、强奸、杀人、放火、投毒、爆炸的特大刑事案件,影响十分恶劣。现场勘查时,在一个已引爆未炸的包裹物上发现并提取到现场指纹一枚。由于某些原因现场指纹照片没有比例尺,想补拍却由于汽油挥发纹线遭破坏,无法将现场指纹录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进行查询比对。针对这类情况,笔者采用"线数比例法"将该枚现场指纹录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分别编辑、查询比对,成功比中犯罪嫌疑人石某。  相似文献   

6.
刑事犯罪现场尸体姿势各式各样,许多现场尸体姿势具有特殊性,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情况,譬如可以反映出被害人临死时的状态、动作,尤其是在持枪杀人案件中,被害人精神高度紧张,死后肌肉未经松弛阶段立即发生僵直、强硬、收缩并迅速转移为尸僵,将肢体固定在临死姿态,可以说,一切现场尸体姿态都蕴藏着犯罪信息。注意发现、利用尸体姿势,回溯现场情景,回溯被害人及作案人的动作,对分析  相似文献   

7.
1案件简介某年9月18日,在某地发生两起日系警车车窗被砸破,车内物品被盗的案件。案发现场因为光线较暗,视频监控图像并不清晰,案件线索有限,勘查人员在勘查现场的时候根据现场撬痕,推断嫌疑人是将副驾驶车窗用工具撬开,从而打开车门在车内进行翻动,进而将车内物品盗走。根据此特征,  相似文献   

8.
2000年下半年,长春市公安局决定将发生在市区盗抢保险柜案件由市局技术大队负责现场勘验及案件的串并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我们对这类案件的发案规律、现场勘查及串并案工作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形成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犯罪现场勘查中常出现的危险情况作案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未能及时离开现场,藏匿于现场,对现场勘查人员构成的人身安全威胁犯罪现场勘查是刑事犯罪行为发生后对现场进行的勘验、检查,具有滞后性和相对被动性,不管是当事人还是现场勘查人员往往有一种错觉,认为犯罪行为已经终止,危害结果发生了,已经是安全的现场,现场勘查人员到现场后,往往在思想上比较放松,警惕性低,缺乏应有的保护措施。然而在实际案件现场勘查中,勘查人员为现场中的危险因素所造成的伤亡屡屡发生,不得不引人深思。如在一起入室盗窃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宋某正在实施盗窃行为时,受害人突然回家,宋某来不及逃离现场,就在受害人家中躲藏起来。受害人发现被盗后立即报案,现场勘查人员马上出警对现场进行勘查,当现场勘查人员对现场进行搜查时与宋某遭遇,由于防护不够,受到宋某的攻击。  相似文献   

10.
1案件简介2001年3月1日凌晨,某工厂值班室发生一起持枪报复杀人案。在现场勘查中从死者胸腔中提取到制式猎枪弹塑料弹杯一枚。经侦查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并通过李某口供从其村附近一机井内将作案用五连发猎枪起获。本案李某在作案后便将弹壳带回并烧毁,能与现场提取的猎枪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现场重建所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发生了什么”和“怎么发生的”[1]。因此在交通事故所致损伤和死亡的案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2007年10月13日晚湖口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笔者利用现场分析与重建技术,成功地确定了案件的性质,现报告如下。1案件资料1·1现场勘验现场位于湖口县正  相似文献   

12.
1案例1.1案情王某,男,34岁,某日晚与他人发生纠纷,被人用木杆秤击中脸面部,当即倒地不省人事。110赶到现场,将王某送往医院时已死亡。1.2现场勘验现场农用车车厢后侧提取到木杆秤一把,该秤全长52.5cm,木质秤杆尾部直径为0.8cm,包有2.4cm宽铜皮,秤杆末端及铜皮缝隙中见血痕(图1)。  相似文献   

13.
速览     
《方圆》2020,(3):4-4
微新闻01上海涉疫情妨害公务案宣判近日,上海男子张某与妻儿返回小区时,与保安发生争吵后拒绝将车辆驶离现场。民警赶到现场后多次警告无效,准备将其强制带离,张某突然踩油门加速行驶,导致一名民警手臂受伤。2月21日,该案在青浦区法院开庭审理,张某因犯妨害公务罪获刑8个月。这是上海市首例法院受理的涉疫情妨害公务案。  相似文献   

14.
王光英 《刑事技术》2003,(Z1):45-45
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我们常注意寻找现场手印和足迹等常见物证,但对现场遗留的其它一些痕迹物证不注意发现和提取。笔者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提取了一些容易忽略的痕迹并利用其破获了案件,报道如下:案例11996年6月13日凌晨,崇阳县发生一起枪杀案,犯罪嫌疑人在室外窗口朝陶某的床上开枪,将陶某打成重伤。现场勘查在室外的窗下提取到一个纸垫,分析为土铳的压火纸垫。该纸垫由练习簿纸四折而成,纸垫最外面的两层各有一个环状压痕,两环形压痕分别反映出土铳的铳杆后孔及扳机盖帽的形态特征,将两环形压痕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在大环上有一处点状细节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成功剥离显现胶带粘面指纹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案件简介2004年6月14日、8月14日、9月23日,瑞安市相继发生3起抢劫轿车案件,犯罪嫌疑人均趁受害人上车之时,持刀将受害人劫持在车上,用胶带纸和绳索捆绑受害人,将车开至偏僻处后将受害人扔下,劫图1胶带上显现的指纹走财物和车辆,被劫帕萨特2辆、本田雅阁1辆,总案值70余万元。案发后,技术人员勘查现场时发现地面上扔有封受害人嘴和捆绑手的胶带,将其提回技术室,并在9月23日的现场胶带粘面上显现2枚指纹(见图1)。2检验方法2.1现场提取提取胶带的最重要原则是无损原则,既不损胶带,又不能对胶带上遗留的手印造成损害。上述3个现场所有胶带都已…  相似文献   

16.
现场足迹按照承痕体的变化不同可分为立体和平面的 ,通常根据立体足迹和平面足迹的不同情况而采用不同的常规方法提取。但有些案件现场因为承痕体质的原因 ,用常规方法难以直接提取 ,特别是承痕体表面底色的去取往往是影响提取效果的关键 ,笔者利用紫外照相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介绍如下。1 提取方法2 0 0 4年 3月 14日 ,某市发生一起爆炸未遂案件 ,案犯将爆炸装置安装在一辆汽车的驾驶室内 ,事主发现异常后及时报案 ,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发生。现场勘验过程中 ,在中心现场的汽车座垫上发现一枚灰尘加层足迹。用普通照相法提取 ,足迹只能出…  相似文献   

17.
陈林 《刑事技术》2012,(6):34-34
某年8月29日,受害人曹某(男,63岁)被人杀害,犯罪分子将尸体掩埋到某乡一山林中。经现场勘查验:尸体已高度腐败,技术人员现场未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案件发生后,民警发现本地村民柯某(男,36岁)有重大作案嫌疑,于是依法传唤了犯罪嫌疑人,但是柯某非常狡猾,经过两天两夜的审讯,拒不交待自己的杀人罪行,后对柯某进行测谎,依然没有结果,由于现场没有提取到认定嫌疑人的痕迹物证,只有将柯某放回家候审。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闫某驾驶本人的三轮农用运输车,行驶至一十字路口时,因遇红灯未及时停车与通过路口的行人唐某相撞,事故发生后闫某将肇事车辆留在现场,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地区连续发生几起拦路强奸杀人案件,且都发生在夏季高棵作物的农田地内,侵害对象均为单独行走的女子。这几起案件都在短期内破获。现谈谈该类案件现场的特点和现场勘查的几点作法。 1 该类案件的现场特点  相似文献   

20.
《江淮法治》2008,(12):58-58
上个星期,我驾驶货车运货途中,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对方车辆严重受损。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迅速赶到了现场.抢救伤者。勘察现场.并扣留了我的货车以及车上所载的货物。货物被扣.让我心急如焚.因为如果不把货物及时运达.将会给我造成数千元的经济损失。请问:交警部门可以将所载货物连同事故车辆一块扣留吗?马定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