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是传统工业地区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产业发展对于乐山市沙湾区实施“两化”互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由传统粗放型增长向生态化、集约化、高效化的转变。结合乐山市沙湾区建设中国西部不锈钢城的实践,就如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国民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西部地区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正视问题,抢抓机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常态促使临沂产业发展从成本竞争向效率竞争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传统产业的发展环境,使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此形势下,推进临沂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任务重、挑战多、压力大。为此,建议把握好产业转型升级的正确方向,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薄弱环节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县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传统产业高端化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升级换代,从低端走向产业高端。传统产业高端化的路径是分层次的。在企业层面,传统产业高端化的路径有四:通过工艺升级实现高端化;通过产品升级实现高端化;通过功能升级实现高端化和通过产业链升级实现高端化。区域产业高端化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实现:本土企业高端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域外企业。  相似文献   

5.
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是区域经济实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积极主动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国家和地区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加快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进程,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的战略目标。宾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南,自古为商贾聚集之地,传统产业历史悠久。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宾阳的传统产业却面临营运资金不足、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面对存在的问题,宾阳县应该采取政府出台政策、创新组织形式、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等措施,更好地实现宾阳县传统产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以自动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包括产业与工人的"双重升级"。被称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正在经历着快速的生产自动化升级。从生产体制视角出发,通过对珠三角汽配企业自动化升级过程的实证分析发现,升级过程呈现"渐进但不平衡"的基本特征,即企业通过生产管理制度可以消解自动化生产对工人的就业冲击,但工人升级进展缓慢;自动化升级并未带来企业生产体制的转变,转型升级主要聚焦于经济升级。加强产业升级和工人升级之间的平衡机制建设,实现两者协调发展,是"世界工厂"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是交通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公众的交通需求和实际享有的交通服务水平是衡量交通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更加合理配置资源,大幅减轻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更好地满足公众的交通需求,实现交通产业的升级,从而加快推进交通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新常态背景下,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市场准入的限制条件。中原经济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应运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解决发展方式粗放、创新不足等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形成生态产业体系,从而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坚持开放发展战略,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力度、推动产业合理转移,打破环境治理的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0.
学习贯彻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云南产业转型升级,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力度、构建对外开放机制、完善人才保障、加强政策支撑等措施,推进云南产业转型升级,努力闯出一条产业跨越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共云南省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抓产业转型升级、促经济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产业兴,则经济兴.云南省华坪县应审时度势,下定决心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统一思想,凝聚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识和力量 推进华坪产业转型升级,要务是发展,支撑靠产业,关键在投资.中共华坪县委、县政府认识到,随着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华坪县的产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一思想,汇聚起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识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群经济迅速发展,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主体,经济发达的区域必然有一个或几个产业集群存在。纵观中国各区域集群形态,大多数属于传统产业集群,这些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和转型升级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的研究,对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影响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历史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点低,环境差,活力小,速度慢。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速发展高新技术和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进而转变为现实优势;发挥后发展优势,实现加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在给各地经济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促使各地政府下大力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当地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省地处沿海,经济外向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初步实现了漂亮的转身,其有益探索和做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以后 ,政府在实现职能转变 ,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方面面临着紧迫的任务和问题 ,作者认为政府应着力从宏观管理、政策导向和法律监督等几个方面入手 ,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引导服务和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实现政府自身的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东部地区将一般加工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产业承接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构建对于西部地区实现产业创新和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构建存在一系列问题,为此,必须在深入分析区域创新障碍与产业发展的负反馈机理的前提下,采取多项措施,推动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构建,促进区域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起步之年,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加快沿边产业园区和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实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兴产业集链成群,坚决打赢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瞄准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一体推进“三大经济”,推动工业结构转型,构建云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先手棋和窗口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以后,政府在实现职能转变,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方面面临着紧迫的任务和问题,作者认为政府应着力从宏观管理、政策导向和法律监督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引导服务和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实现政府自身的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推进产业强省建设,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培育、产业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要把培育新动力和发展新经济作为云南产业发展的切入点,从建设产业强省的重大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依然存在。这既是云南当前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所在。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是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创新发展是云南较长时间以来的"短板"。近年来,云南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不断加强,但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产业是创新发展的试验场,两者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云南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转型升级滞后并存,产业发展仍然依靠烟草、电力等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体量小,创新发展缺乏载体,当前急需摆脱"资源依赖型"的发展路径,强化新动能培育,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