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已进入了表演的“盛世”。是可喜还是可忧,值得“冷眼关注”。在“演风”大炽的时候,我本来想去谈演艺界本身。因为演戏、唱歌的人本身的职业就是表演,靠作戏吃饭,举世皆然,有什么可说三道四的呢?要想说,我也只说一条:在中国,演艺界是当代最红火、最威风的一族,近于成了“贵族”,开价、享誉都很高。一个真正的男女英雄、志士、仁人,本人很可能穷得近于未脱贫,处处受难(假的除外)但扮演英雄、志士、仁人的人则抢先成了百万富翁。尽管如此一走红,真料的英雄、志士、仁人就越来越少了。但演员毕竟是演员,以演为业,不必对此说得太多。我特意要说的是,中国的各界人士中将实干进升为表演  相似文献   

2.
著名训话大师郝懿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巨匠鲁迅曾经在回忆性散文中记载过他的作品和名字,并将他的《蜂衙小记》、《燕子春秋》、《记海错》等三部著作辑校整理;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曾在日本神田大成中学发起成立“国学讲习会”专门讲解他的《尔雅义疏》等国学名著;著名学者周作人在专著中言及“至于个人撰述之作,我最喜欢《记海错》”;胡适赞赏《尔雅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一直在红学领域兜兜转转的著名作家刘心武,时隔10年终于又把笔触转向了现实题材。他的长篇新作《飘窗》日前出版,描写的市井生活被评论界誉为“当下的《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4.
不经意间,《人大建设》在奋进中走过了10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与《人大建设》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初交、知交直到挚爱的过程。10年来,《人大建设》伴我在人生旅途中逐渐走向成熟,扶我在生活中踏上写作之路,送我在工作中步入领导岗位。《人大建设》是我真正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5.
《人大建设》2005,(12):25-27
本期介绍的《中国贫困原因探悉》是李昌平的新作。五年前,李昌平以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身份上书朱总理.痛陈“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2002年.他的专著《我向总理说实话》在光明日报社出版.受到国内媒体广泛关注和推荐。他的这篇文章以《贫困源于不合理的体制因素》为题首发于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接着便被人民网等许多传媒转载.有人说这是他“又一篇敢向中央说实话的文章”.本刊摘转此文.仅在引起读者对此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相似文献   

6.
吴思先生被认为是一个有思想活力的学者,他创造了学术类陶书的销售记录。 继《潜规则》后,吴思又推出了新作《血酬定律》。两书之间的关系,作者在“自序”、“后记”中特地作了说明。“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至今,它的进展究竟如何?百姓告官多不多?告了官能不能赢?请看来自咸宁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谷长春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我在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工作。他把新作《少见多怪集》送给我后,我在最短时间,抽空读完了全部文章,感慨很多。  相似文献   

9.
纵观我国历史,民生思想源远流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到了唐代,柳宗元提出了“吏为民役”的观点。之后,清代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直至近代孙中山、梁漱溟等,都对民生思想加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最近,《了望》杂志上有一篇时评叫“忧患者生”,我觉得写得很好。我们描绘新世纪的发展蓝图,制定“十五”计划也必须有这种深切的忧患意识。对一切工作我们都要预见于先,未雨绸缪,方能成竹于胸。对于我省“十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我是充满信心的,但我也始终认为,我省经济的后劲与结构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隐忧,“十五”期间必须全力加以消除。  相似文献   

11.
我与李迎兵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于北京师范大学相识。那时的我,除每周到什刹海校区给大一年级的学生上两天课外均无所事事,闲暇时间里与一帮浪迹京城的文学青年们喝酒、吹牛虚晃着光阴。其间,李迎兵就和我说起想写一部有关变革时代北漂男女的情感与生存方面的小说,并和我详谈了他的创作计划,那年冬日他的小说《温柔地带》问世,并获“滇池”文学奖。2009年夏至到来时分,我又收到了他寄来的长篇新作《雨中的奔跑》,作为老朋友,对他孜孜不倦地创作热情,甚感欣慰,并写读后随想一篇,以示祝贺。  相似文献   

12.
闲云亦是景     
黄鲲 《文明大观》2003,(2):42-43
书法家吴乃光先生得知我已离任,便把他书写的“闲云”二字送我,落款处写明“丁丑深秋半醉鼎三堂”。据说,乃光写字半醉时写得最好。我细看,“闲”字稳重,“云”字飘逸,果然是好字。离任了,有人送我书法作品,自然高兴。由此,也引起一些回忆。  相似文献   

13.
李殿魁 《春秋》2013,(4):55-57
我对中国的三农问题有长期的工作实践和认真的理论研究。所以当2000年刘新海同志向我反映王邦直的《恤民十事·疏》时,立刻引起了我的重视,并力主将其推向国家研究层次。加深对王邦直“十疏”及其为民情怀和音乐基础理论的研究,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丰富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意义重大而深远。我接触这件事后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请专家帮助把《恤民十事·疏》翻译出来,以便于学习;第二,认真学习研究《恤民十事·疏》的现代意义,以便把王邦直的民本思想应用到现在搞好民生工作,把音乐理论的和谐转化为社会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日前读到我尊敬的作家陈善瞷先生的一篇散文新作《好贼余三》,心中一凛,没来由地想到了一句话:“人生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  相似文献   

15.
正从1993年4月,我加入农工党的第一天起,就与《前进论坛》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前进论坛》的忠实读者,我亲眼见证了杂志的成长、发展和进步。她如同一位师长、一位好友,时常陪伴在我身边,给我新知,给我鼓励,给我力量。《前进论坛》如同一位亲切随和的老师,让我对党派工作越来越有感情,也越来越熟悉。拿到每期杂志,最先看到的是中央领导在一些重要会议上的讲话。这是农工党的高层声音,这些让我们能  相似文献   

16.
《海南经济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一书新近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墨香中浸透着“土气”的新作,把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特别是未来的“绿色天堂”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读陈为毅同事新作,其精妙构思和神来之笔令我感奋不已。我十分赞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唐任伍先生在序言中对该书的评介,更愿意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把这部颇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探索之作推荐给广大关心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读者。本书没有宏声高调,有的只是从“海南情”、“中国心”之中涓涓流出的理智话语。在“特区已不再特”的条件下,他以新思维、新视…  相似文献   

17.
我第一次向吴全德院士请教,是在庆祝建国50周年时天安门前的焰火晚会上。他当时给我的印象是一位“智者”。吴先生的新作《科学与艺术的交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捧读之后,一直想写一点儿什么,但总觉得难以落笔。一本仅有一百零一页,字数仅为八万字的小书,在我看来竞如此厚重。  相似文献   

18.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之一,习楷书之人,无不奉为圭臬,加之魏征撰文,因此得以广泛流传。文章辞藻华丽,音韵铿锵,内容充溢着克己爱民、社稷为重的民本主义精神。当年魏征借奉敕撰文之机,以溢美之词,对唐太宗言规谏之意,“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居高思坠,持满戒溢”,道理深刻,言辞恳切,比之《谏太宗十思疏》亦不逊色,对当代党员干部提高修养亦有教益。  相似文献   

19.
《南诏德化碑》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研究唐史特别是南诏史的第一手资料。公元766年(唐大历元年),南诏阁罗凤立此碑于太和城(今大理太和村),表明南诏“世奉中国”,辩解他的“叛唐”是出于“不得已”;(《新唐书·南诏传》)后代“归唐”,“但指太和城碑及表疏旧本呈示汉使,足以雪吾前过也”(《蛮书》)卷3)。从而在他的继承者异牟寻时,南诏又归属唐王朝。《碑》文记述了南诏在唐王朝的扶植下统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元 《北京观察》1999,(5):15-17
今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80周年。毛主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就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翻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我的祖父马叙伦先生在“五四运动”发生之前正在潜心撰写他的学术巨著《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在北大仍取教书不问别事的态度,可是“平地一声雷”把他也卷入到“五四”运动中。那年他才34岁。马叙伦先生在1947年所写的“我在六十岁以前”回忆中,描写的当时“五四运动”中他的经历,是“五四运动”真实的写照,尤其是北大教师在这次运动中的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评价了“五四运动”。现摘录若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