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坚持科技引领,突出创新性;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系统性;坚持效率优先,突出先进性。澄清认识误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统筹产业发展,既求“新”也提“旧”;因地制宜,既要逐“新”也要务“实”;建立新型生产关系,既要抓发展也要抓改革。真抓实干,在科技创新、数字赋能、人才引育三个方面重点着力,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强数字赋能,助力塑造新优势;厚植人才沃土,着力夯实新根基。  相似文献   

2.
张宁 《群众》2024,(4):32-34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适应并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关联是当前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论命题。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理论驳接基础可以追溯至马克思“技术-社会”范式对于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讨论,通过整合行动结构机制论与功能结构机制论,建立起连接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动力-要素-结构”理论框架,以此考察数字化转型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脉络与系统影响,并就如何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相适配的新质生产力进行讨论。概括而言,技术逻辑、社会逻辑与关键事件构成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动力来源,而新质生产力的要素迭代则进一步作用至社会的行动结构与功能结构之中,行动结构与功能结构的结构性变化以及两者共同构成的总体性社会变迁勾勒出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的全景图,最后从技术支撑、数据赋能、场景重塑和人才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加快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相适配的新质生产力,即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深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引领作用,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助力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先行省,应当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普惠共享的特色优势,以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先行。一、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数字技术全面提升经济效率,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形成了新的数字生产力,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和关键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工具,形成了新的价值创造逻辑,产生了数字技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三种典型模式。一是倍增效应。数据要素为劳动、资本、科技、知识、制度等要素充分赋能,实现单一要素的叠加效应和价值倍增。  相似文献   

5.
周晓平  宋雨彤 《群众》2024,(2):35-36
<正>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相比驱动方式更具颠覆性,驱动领域更具独特性和竞争性。依赖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构筑相适宜的生长空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变革从局部走向全局、从初级走向高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终极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强调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只有通过工业化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才能顺利完成。新质生产力是其中最硬核的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志彪 《探索与争鸣》2024,(3):23-26+177
<正>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1))这揭示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成长的基本路径,提出了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产业政策指向。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孙锐 《人民论坛》2024,(6):26-30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人才引领驱动的生产力。环顾世界,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一个战略机遇期,如果不抓紧,就将落后于时代。人才助推发展的“马太效应”为新质生产力的先发国家“越跑越快”提供了动力。为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培育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急缺的战略人才力量,深化重点领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并完善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和制度体系,从而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8.
陈峰 《政策瞭望》2024,(3):23-25
<正>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要靠教育。省委“新春第一会”着眼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军,就建强“三支队伍”作出了部署,并聚焦“培养人”,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自主培养体系”的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教育之于人才强省、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建设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现代化先行省建设。  相似文献   

9.
王洪海 《乡音》2023,(4):35-36
<正>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您如何看待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具体到承德,又该如何去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10.
孟祥宁 《当代广西》2023,(19):17-18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相似文献   

11.
张宁 《群众》2022,(23):46-4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电科十四所坚持“四个面向”,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付天财 《创造》2024,(2):58-6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富源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持续升级“培育”人才政策、搭建“用好”人才平台、保障“奖励”人才经费,促进富源成为“聚集”人才小高地,人才的集聚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富源县生产总值达316.2亿元。  相似文献   

13.
王华 《群众》2024,(3):12-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去年底,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行了专门部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南京有科教人才资源富集的底蕴禀赋,有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李晓华 《人民论坛》2023,(21):15-17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表现为构成生产力的各种要素的质的变化,是生产力的巨大跃迁。新质生产力呈现出颠覆性创新驱动、产业链条新、发展质量高等一般性特征,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新质生产力还具有数字化、绿色化的时代特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进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同时要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新型基础设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国际合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相似文献   

16.
<正>2024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立足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擘画了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对标关键目标任务,广西积蓄了哪些动能?又将如何发力?我们为您解读。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相似文献   

17.
杜传忠 《人民论坛》2023,(21):26-30
工业革命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打开了机会窗口,正在迅速发展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数据、算力赋能生产力升级,通过数智技术应用创造“新质劳动力”,外加数字产业化过程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创新驱动。进入新世纪以来,技术革新在多领域集中爆发,更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多措并举加快形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陈卫 《群众》2023,(9):37-3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9.
谢梅 《人民论坛》2024,(5):66-68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揭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一国历史传统与社会文化对国家科技创新系统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积淀,它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我们要通过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核心要素聚集与产业化发展,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20.
蒲清平 《人民论坛》2023,(21):34-37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的高质量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注重围绕创新主线任务、产业载体功能、人才主体资源,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开放合作,从而形成系统布局、多管齐下、合力攻关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