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腐败问题,历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也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正像一些网民所说,因为从根本上说,这个问题牵涉到损害老百姓利益的问题,老百姓需要廉洁刚正的公仆为他们办事,而不是骑在老百姓身上作威作福的贪官。但贪官腐败现象在今天依然愈演愈烈,带着这个人们不能不关注的话题,《思想者》专访了知名党建专家、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  相似文献   

2.
老百姓之所以普遍关注药监局腐败窝案,并痛恨郑筱萸、曹文庄等贪官,首先是因为这些贪官们的贪墨行为直接危及13亿老百姓的用药安全乃至生命安全。尤其是2006年以来,“齐二药”、“奥美定”、“欣弗”等重大医疗事件接踵发生,药品和医疗器械审批注册等环节的诸多问题随之显山露水。  相似文献   

3.
邓聿文 《政府法制》2013,(12):37-38
有关特赦贪官的话题.一直备受争议。去年年底,历史学者吴思、反腐专家李永忠以及经济学家张维迎,都提出了特赦贪官的问题,均主张以赦免贪官原罪,唤起他们支持政改。  相似文献   

4.
贪官在法庭上作最后陈述的时候,大都要敷衍几句"我对不起组织"之类的话.很少有贪官向老百姓特别是那些还在过着穷苦日子的农民忏悔.成克杰在倒台之前,倒是常常嘀咕"一想到,广西还有那么多老百姓吃不饱饭就寝食难安."事实证明,这话是虚伪的,他在和情妇大肆聚敛钱财的时候,心里哪里还装着老百姓?贪官虽然号称人民公仆,内心中却总以为自己高高在上,自己吃点喝点贪点挥霍点,似乎都是应该的,广东省汕尾市原副市长马红妹就理直气壮地说:"我以为我是人民的公仆,吃、穿、用的都应是公家的."  相似文献   

5.
官员腐败问题一直是鲠在老百姓喉咙的利刺。自习近平总书记上台之后,大举实行"打虎行动",给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带来了新气象,但贪官外逃依然是反腐败活动的一大障碍,而引渡制度的苍白无力,使我国虽有心将外逃贪官抓捕归案,却常常无功而返。因此,如何摆脱外逃贪官难以引渡的困局,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紫木 《检察风云》2006,(16):16-19
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的商州区,是一个老区,也是全国重点贫困地区之一。然而就在这个全国重点贫困地区之一的区里,却出现了一个女贪官,不但卖官受贿,而且经常拿公款到全国拜佛,被坊间老百姓称之为“拜佛女书记”。2006年7月4日早上,西北政法学院南校区教学法庭内。49岁的  相似文献   

7.
官场变色龙     
严羽 《政府法制》2006,(7):30-32
据有关资料分析,人是有双重性格的,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贪官亦如此,他们一面是人,一面是鬼。在他们饕餮开口,鲸吞国家、集体财产的同时,也会拿出一点钱用于公益事业。这些人被称之为“双面贪官”。“双面贪官”也确实能蒙蔽一些善良的干部群众,然而,假的就是假的,伪装一旦剥去,贪官的真实面目就会暴露无遗。“双面贪官”:既做婊子,又立牌坊,官场上的变色龙老百姓有一句骂“伪君子”的话,叫“既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用这句话来骂“双面贪官”真是痛快淋漓、入木三分,而这也恰恰是“双面贪官”的做官哲学。他们一方面把自己乔装打…  相似文献   

8.
有效惩治犯罪与避免伤害无辜,是刑事法治永远讨论不断的话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这种价值追求、现实选择与制度平衡的一个缩影,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遇到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制度问题的一个体现.关于"保护贪官"存在合理性的责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两弊之衡取其轻的功利选择,在司法实践中作为贪污、受贿等罪的兜底性规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关于面临"涉罪无辜"正当性的质疑,问题在于制度不足.因此,建立保证本罪正当性的"前制度"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刘峰 《公民与法治》2014,(24):39-39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浪潮中,随着大批贪官落马,贪腐黑幕曝光。单就官员如何藏匿赃款这个问题来说,真是五花八门,除了向海外转移非法所得,购买不动产、古玩字画,投资股票这些手段之外,很多贪官还喜欢在家里藏钱,保险柜、大衣柜、枕头、煤气罐、厕所,到处都是成拥的现金,  相似文献   

10.
张远方 《政府法制》2014,(24):38-39
贪官与情人是个老话题,但民间的热议从未间断。众多的案例表明:权力使贪官找情人变得容易,绝对的权力,使贪官找情人更加容易,甚至肆无忌惮。未来不能仅仅依赖于情妇翻脸、日记丢失、家中失窃、不雅视频曝光等这些偶然事件去披露、查处腐败案件,而是要靠法治和健全的日常制度。  相似文献   

11.
200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在回应四大焦点话题中毫不掩饰地提到执行难的话题.被老百姓称为“法律白条”执行工作是民事行政诉讼最后一道程序.是司法救治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被老百姓视为法律是否可信.是否被亵渎的一道防线,因“执行难”使司法权威大打折扣.因“执行难”使国民对司法机关乃至政府失去信心,这充分反映了“执行难”是人民群众迫切解决的问题,在人民法院内部亦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微博     
《政府法制》2013,(22):33-33
@于建嵘 不恨能干的贪官。但恨社会不公。在深圳乘出租,司机是江西农民,爱聊:许宗衡是一位好市长,做了好多好事,原来燃油补助由政府直接打到司机卡上,现在要司机向乘客收。他是个贪官,但他贪的是那些老板的钱,与老百姓没有直接关系。最恨不公平,现房价高得离谱,打工的不可能买起房。没机会成为深圳人。  相似文献   

13.
从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庞家钰、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原局长周金伙,到出走巴黎不归的温州鹿城区前区委书记杨湘洪等,一个个典型的裸官引发舆论哗然,让老百姓在贪官们的胜利大逃亡面前惊叹无语。  相似文献   

14.
说起贪官,人们都十分痛恨,他们仗着手里的权势,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去做交换,中饱私囊,甚至为了个人利益置老百姓的死活不顾。  相似文献   

15.
他,曾给老百姓办过数不清的“小事”;他,曾率先提议罢免了沈阳市沈河区反贪局的一名贪官;他, 曾建议沈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该市人大史上第一个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对张伟才案进行调查:他,曾质询原  相似文献   

16.
贪官到底是“聪明人”呢,还是“蠢人”?回答这个问题,恐怕不少人对此都会有点儿犯难,甚至一时语塞。因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回答得准确,却又不那么容易了。  相似文献   

17.
一说特赦贪官,许多人就愤怒、谩骂,高呼“杀无赦”。这种情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囚为他们把对政府和制度的不满都砸到贪官个人的头上了。然而.贪官都是十恶不赦的妖魔吗?这些年,我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一些贪官。其中,有些人是真坏;有些人本来不坏,或者说不太坏,但未能把持自我、约束私欲而陷入泥潭。我感觉,后一类人所占的比重可能更大些。  相似文献   

18.
颜彦  金言 《检察风云》2006,(22):69-71
『劳动是财富之母,土地是财富之母』,中国的『财富之母』状况如何?卖地挣钱,在卖地的过程中自己捞钱,贪官绝不会放弃这个发财的机会。当然,法律也不会放过贪官。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是一个外来语,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大概是在2002年的10月,香港明星谢霆锋因妨碍司法罪被判240小时的社区服务,免去了坐监服刑,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聊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1995年,反腐败创造了共和国历史上的“三个之最”:处决的干部级别最高;查出的经济贪官最多;处理的腐化官员最大。因此,老百姓拍手称快,社会各界交口赞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