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建立什么样的制度规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思考和研究的系列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完整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框架的初步形成,也是对国际上关于"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争论的有力回应,理应成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宏观视野和发展坐标。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贤娇 《求实》2007,3(11):77-79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失效,说明"西方模式"不具有完全的普适性。与此同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却蓬勃发展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这说明中国在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经过近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经济模式、文化模式和社会模式。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或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二是合理地利用资本主义;三是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刘芳 《理论学刊》2020,(4):85-9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焕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而且创造了中国经验,这主要体现在"五个结合"上:把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要义与依据时代特点、本国实际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结合起来;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把突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与坚定不移推动改革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推动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走自己的道路与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走好中国道路,同时也可以给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问题上,"一致论"和"突破论"提出了迥然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分别强调二者的相同、相异,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苏联模式和苏联剧变的看法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根本性质和基本制度、思想路线和主要经验、具体制度和体制模式等方面对苏联模式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但不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否定.我们应结合历史和现实条件.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历史地、辩证地理解二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两大奇迹"背后的重要支撑,"中国之制"为"中国之治"提供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苏东改革是中国接触和认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世界样本,是改革开放酝酿和起步阶段重要的学习借鉴对象。从"走出去"考察苏东改革模式,到"引进来"学习苏东改革理论,再到"钻进去"研究苏东改革经验,中国实现了对苏东改革经验的比照、借鉴与超越。苏东改革经验不仅对中国改革开放产生了"去魅""探路""试错""指向"等重要作用,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依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揭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需要把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放在世界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下考察。从世界历史视野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紧密结合"上:一是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把走自己的路与走人类文明共同发展之路紧密结合起来;三是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在确认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要辩证理解"成熟定型"问题,多维视角理解"模式"内涵,客观对待外国探讨中国模式的意图。界定中国模式既要廓清其基本内涵又要明确其边界限定,中国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和体制以及实践纲领和发展战略,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道路和经验,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全方位的社会发展模式。看待中国模式要保持理性的态度,"中国模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围绕中国近代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并将"中国道路的探索"作为教学主线的。因此,站在世界历史的视野关注近代以来中国道路探索的历程,需要打破现有的教材结构,将一百多年的历史按照大学生已有熟悉的经验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探索阶段、初见成效及经历曲折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阶段、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阶段。同时,需要将中国道路的探索放到世界不同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视域下去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在美国的爆发以及在世界范围的蔓延证明了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特点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不足与缺陷,进一步削弱了这种发展模式的生命力,破除了世界各国对单一化发展模式的迷信。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良好表现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外在吸引力,向世人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本文结合金融危机的大背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在美国的爆发以及在世界范围的蔓延证明了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特点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不足与缺陷,进一步削弱了这种发展模式的生命力,破除了世界各国对单一化发展模式的迷信。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良好表现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外在吸引力,向世人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本文结合金融危机的大背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在美国的爆发以及在世界范围的蔓延证明了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特点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不足与缺陷,进一步削弱了这种发展模式的生命力,破除了世界各国对单一化发展模式的迷信。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良好表现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外在吸引力,向世人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本文结合金融危机的大背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当前,对中国道路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上,而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从渔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发展变迁的角度,对中国道路的经验和教训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在大历史观的视角下,通过对中国农业文明道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较,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过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闫方洁 《求实》2013,(8):68-71
"社会主义原罪说"曾一度盛行,它虽然片面但却客观指认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困境。通过反思苏东发展模式,不难发现,低层次的生产力与扭曲的公有制关系、过度集权的上层建筑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群众等三对矛盾,构成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障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根本上找到了化解"三大困境"的途径,较为成功地超越了"原罪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获得的成绩和经验极大地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宝库。它从理论层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体的认知,从实践层面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重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对于四个对象有所指,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主义的论述、苏联模式、其他科学社会主义模式、非科学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表现在若干方面,不可能列举穷尽.从理论意义来看."特色社会主义观"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现实现了由"本本社会主义观"向"经验社会主义观"的转变.从实践意义来看,"特色社会主义观"符合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模式”之概念辨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宣 《前线》2010,(2):28-32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模式"的探讨不绝于耳,赞同者有之,效仿者亦有之。相比较国外学者热炒"中国模式",国内的媒体和学者对这一概念的使用则显得比较谨慎。明晰"中国模式"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更好地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模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僵化、不教条、不照搬、不固化,永葆"中国模式"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种科学而有用的理论,主要体现为:面向中国问题,破解现实难题,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了"脑袋"问题和"口袋"问题;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用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的新水平;促进中国成功、改变世界格局,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中国模式"的提出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本文就"中国模式"的由来、基本内涵、面临的挑战和世界意义作了相关阐述.作为一种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上说,"中国模式"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理论学说,从实践上看,"中国模式"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角度看,在新型科学社会主义成熟前社会主义实践已出现过三种类型:苏联模式、民主社会主义(莱茵模式)和"第三条道路",这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背景。中国的新型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吸取了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兼顾了"统一"与"多样",开启了社会主义实践的第四种类型,即社会主义实践4.0,也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可称为"第四条道路"。就中国的实践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升级版,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新型科学社会主义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其现代化路径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从建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着"中国问题"的视角,即"问题"的中国特色与中国特色的"问题";从建构路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遵循着两条路径:一是遵循从"中国实践"到"中国理论"的路径,一是遵循从"国外理论"到"中国理论"的路径;从建构原则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照着五个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人民性原则和本土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