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积极探索适合乌鲁木齐地域特色的社会管理模式,对于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与水平,筑牢社会维稳根基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乌鲁木齐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乌鲁木齐市网格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优势,以打造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共同体”为目标,创新基层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了社区治理的“泰达模式”。康翠社区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康翠社区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委托”等方式,  相似文献   

3.
王英伟 《唯实》2003,(4):66-68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行政型”管理模式带有传统操作方式的色彩 ,不符合社区发展自治化的历史潮流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 ;在城市社区实施“自治型”管理模式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提出第三种社区管理模式 ,即“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理事会为载体、以社区成员参与为核心”的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解决快速城市化区域的社区管理问题成为现实发展的迫切需求。近年来,上海浦东新区基于快速城市化的现实探索了镇管社区这一管理模式,形成了直接管理模式、间接管理模式和混合管理模式三种各具特色的镇管社区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相比较,在社区定位、管理体制和治理方式上具有显著的差异。要进一步完善镇管社区模式,需要在目标、理念、机制等层面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福建理论学习》2012,(9):40-42
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基本抓手。社区建设离不开基层党建工作这只基本“抓手”,城市社区党建也只有在推动社区管理与建设中才能获得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源活力。福州市鼓楼区委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社区党组织要为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多作贡献”的嘱托,近年来围绕创建“五在社区”(美在社区、爱在社区、乐在社区、安在社区、和在社区)目标,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创新“135”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即“强化一个领导核心”、“建设三支队伍”和“建立五项机制”)结合起来,将“135”模式引入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之中,以党建工作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目前,“135”模式已经在福州市全面推广实施。一、强化一个领导核心。构筑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坚强堡垒  相似文献   

6.
张岩 《实事求是》2012,(6):53-56
“单位化”管理模式是乌鲁木齐市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出的一种社区管理模式。“单位化”管理模式在社区治安、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为维护乌鲁木齐市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在现实的社区管理工作中,赛马场东社区的“单位化”管理模式存在着削弱社区自治功能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应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一治理模式,在具体运作中要认清同是“单位化”管理各不相同的理念,要善于分类推进,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提出不同的实施方案,突出社区特点,不搞一刀切。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居民生活方式日益“个性”化,城市管理模式日益“属地”化,使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近年来,浔阳区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社区作为“第一品牌”,以模式创新为突破口,以服务群众为立足点,积极探索和成功运行了社区党建“三级联创、三会共商、四大工程”的工作模式(简称“三三四”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社区党建新路子,使社区“小细胞”成为“大基石”,“小阵地”发挥“大作为”,增强了社区党建的活力,促进了全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街道社区肩负着经营和管理城市的繁重任务。要建设好一个“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型社区,就必须改变党组织传统的管理模式,构建以发展横向联合为特征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矿业资源型城市具有独特的城市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社区建设和管理应该符合其自身特色和实际条件。本文探讨了矿业资源型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党建文汇》2011,(12):F0003-F0003
为适应社会管理新形势新要求,萍乡市积极转变城市社区党组织管理观念,探索建立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城市社区“1365”社会管理服务新机制,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党领导下的城市社区社会管理服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张秀启  刘克文 《求贤》2011,(10):10-11
社区管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工程。近年来,以社区发展为标志,城市社会基础服务与管理的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以社区创新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不仅是适廊和推动社会转型的实践过程.而且成为理论探索城市社会化发展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解决政府部门与社区关系不顺、职责不清、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严重等问题成为现实发展的迫切需求。民政部牵头在安徽进行了社区体制改革的试点:铜官山区撤销街道办事处,实行“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为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新的发展路径。尤其是“一个核心三个体系”的社区组织架构有效地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的有机衔接与良性互动,为此,笔者进一步提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石的论断。  相似文献   

13.
宜兴市宜城街道在新一轮社会管理创新中立足县级城市社区实际,以社区服务为本源,在街道与社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以社区文化建设为引领,加强社区党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发展社区自治服务,全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了社区的和谐稳定与良性发展,成为县级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宜城样本。  相似文献   

14.
社区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平台。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社区建设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党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大背景下,以社区党建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以社区和谐为目的,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社区建设的重要使命。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党组织的职能,围绕社区“三化”建设为重点,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有力提升社区党组织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朝阳市共有37个街道、186个社区,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16781名。近年来,朝阳市从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创建“五个好”为目标,以服务居民群众为重点,坚持“四个创新”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有效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理论文萃》2007,(1):4-14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社区”这个社会学的专有名词被再三提及:“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社区服务,方便群众生活”;“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以上与“社区”相关的论述可以概括为3个关键词,即“自治”、“服务”和“党建”。如今,在浙江省,“社区建设”和“社区自治”、“社区服务”、“社区党建”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在社会领域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也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这是否预示着,中国基层公民社会的发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的快速发展,对社区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街道在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过程中,面对社区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定位社区党建的历史使命,先后探索出“党员社区联系制度”、“党员管理协调委员会”、“楼组党建”等党员管理模式,在创新社区党建机制的同时,促进了社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魏晔玲 《前线》2012,(6):37-39
2010年7月,原东城区和崇文区行政区划调整为现在的东城区。东城区管辖17个街道、187个社区,常住人口91.9万人。两年来,东城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着眼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探索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提高公共服务优质化水平,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2011年11月,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王安顺同志到东城区调研后说,“我真正想要看的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在东城看到了”。  相似文献   

19.
加强城市管理,重心在基层,关键在社区,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城市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西宁市城区规模也迅速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资源分配紧张。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社会服务不断向社区延伸,这对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城市基层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在新形势下以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举措和新方法成为目前需要认真研究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20.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工作的落脚点,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是搞好城市管理的坚实基础,是实现城市基层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新疆伊犁州首府伊宁市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坚持把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为伊宁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