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党的执政方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的执政方式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其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以下方面:执政方式的内涵与类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演变;执政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依据及评判标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现状及改革与完善的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执政形象本质上体现民众对执政党的综合认知与价值判断,是一种群体性主观评判。对致力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特殊的政治地位、组织属性及其功能决定了执政形象构建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逻辑:"执政形象"是后发现代化国家政党政治实践的新命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构成基础源于政治使命与政党功能;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依然对执政形象具有内生性需求;中国共产党要立足新时代,正视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现实问题,科学构建提升执政形象的路径,为党的长期执政创造坚实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3.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对自身执政方式的重大创新。这一创新,实现了党的先进性与执政方式科学性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升;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与依法治国方略的一致,完成了我国迈向"法治"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与世界政治文明的融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新的国际形象。依法执政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必将为党的事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带来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是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也是现代政党政治学的前置问题与基础命题。廓清中西语境下合法性的概念阐述及合法性标准的评判差异是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理论前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源自其生成逻辑、理论体系、执政理念、政治实践四重维度上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具有合律性、合理性、合价值性、合实践性、合历史性、合民意性等内在特质。面对来自西方政党政治逻辑、意识形态的外部挑战和国内经济发展放缓、国家治理效能亟须提升的内部挑战,需要在执政合法性话语体系的自我建构、历史叙述模式的创新发展、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多元重塑、执政效能提升与党的自我建设、推进法理型合法性建设等方面实现党执政合法性的巩固与维护。  相似文献   

5.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历史方位的转型以及由此引致的生存压力的消解,客观上给中国共产党延续和秉承优良传统增添新的变数甚至使之呈现动力衰减之势。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行动准则和执政逻辑赋予其联系群众强大的精神信条。但更为重要的是,应从政党与公权的关系出发,建构一套科学的民主选举和监督机制来规约和框定党群之间常态的互动融合和关系守恒,以执政行为的自适性调整来获取社会认同,实现党的长期执政。  相似文献   

6.
执政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仅实现了由革命党的地位向执政党的地位的转变,而且在理念、结构和功能方面逐渐实现由革命党角色向执政党角色的转变,即党的意识形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渐实现从神圣性向世俗性,从斗争性到包容性,从封闭性到开放性的转变;党与国家、社会的权力结构逐渐实现从高度集权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转变;党对社会的功能由逐渐由冲突的力量向整合的工具转变.  相似文献   

7.
<正>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新一轮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已落下帷幕,但群众路线的实践以及对于群众路线的研究却不应收场。从党的历史来看,重视党群关系是党的一大优势,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从权力来源看,中国共产党属于外生型政党、以"反现政权"为目的成立的政党,获得民众支持是实现其利益诉求的唯一途径。为此,共产党需要"论证自己存在的价值,说明其代表与如何代表哪个阶级、阶层或群体的利益,从而表明自己的性质、纲领、目标,以及在上台执政之后要  相似文献   

8.
张克文 《党政论坛》2014,(11):18-20
党的纯洁性是党的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政党性质的纯洁度。表现在党的理论纲领中的马克思主义含量;党的政策中的社会主义含量,党的执政体制中的民主与法治的含量,党组织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中的两个先锋队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党的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地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是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是理想目标。规范明确党的执政理念必将对党的自身建设、国家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本质上要求按照党的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之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规律认识和把握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管党治党能力、多党合作能力、执掌政权能力、领导国家和社会能力以及政党外交能力,是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内容支撑和实现机制;研究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科学化的价值意义在于,为党的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和优化发展提供学术引导,为深入思考如何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职能有效地转化为人民当家做主的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柯芳 《学理论》2013,(21):319-320
学校主要靠办学质量赢得生源,对于独立学院,更是如此,学风状况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目前独立学院的学风存在很多问题,既有学校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的因素,那么就应从这些原因入手着力去改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涉及到一个学科群,至少包括马克思学、列宁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系列考据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逐步把这些学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也有助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意识,国民社会责任感的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频发,严重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对象,分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进而,从多方面努力,避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来建构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的。在他看来,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的需要,意识形态基础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映人民的愿望,法理制度基础必须在民主的基础上体现人民的意志,执政党权威基础必须在维护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传统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材料力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6.
姜胜影  李广才 《学理论》2010,(10):238-239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冶素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德治思想,从汉代儒家逐渐取得独尊地位以后开始影响我国两千余年。在这期间我国自君主以下都十分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执政者也将德治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治国实践中。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政府在选拔官吏上也特别注重候选者的道德修养。在此思想刺激下,我国曾经出现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士大夫。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德主刑辅的思想也必须随之改变,形成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的现代国家制度。让德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而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才能使德治思想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宁 《学理论》2010,(21):155-157
作为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特殊阶段,建安文学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游仙诗以其风骨与绮靡并存,写实与避世共生的异质,从另一个角度辉映了建安美学的一切特征:雅好慷慨,追求一种清刚之美;诗赋欲丽,注重情感表达性;天人合一,打造抽象形式美。  相似文献   

19.
张承栋 《学理论》2010,(21):4-6
江泽民讲政治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科学态度,总结当代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强调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正确处理和把握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寿林同志以执着的理论勇气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经多年潜心学习和不断探索,现在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一书奉献给读者.本书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 比较厚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是一门科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