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人物     
《小康》2019,(31)
正筑梦者袁隆平10月15日,袁隆平通过视频邀请大家尝鲜海水稻,并立下一个小目标:耐盐碱水稻10年内发展1亿亩。袁老说:"每公顷增产2吨,可以增产1亿六千万吨稻谷,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这是我的梦想。"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也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他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  相似文献   

2.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75年,袁隆平和协作组成员一起攻克了制种技术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1986年他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由三系法到两系法到一系法和从品种间到亚种间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发展阶段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已成为国内外公认杂交水稻育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35-35
<正>袁隆平在其《袁隆平口述自传》中回忆了华国锋对其杂交水稻事业的帮助。袁隆平在书中说,"很多年过去了,我始终怀着对华老的感念之情。我认为杂交水稻有今日的辉煌,华老起了很重要的领导作用。"点名袁隆平介绍杂交水稻情况1959年7月的庐山会议以后,中央调张平化担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华国锋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农业工作。  相似文献   

4.
曾有人风趣地说,中国的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袁隆平的这个梦想也是亿万农民的憧憬,为此他付出了40多年的艰辛努力。虽然这个梦想还没有最后实现,但袁隆平培育出的高产、质优杂交水稻已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袁隆平已经成功培育出亩产可达800多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国际权威人士认为,整个世界的饥饿问题将因此得到解决。为此,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  相似文献   

5.
人物     
《小康》2016,(23)
正致敬者袁隆平首届"吕志和奖"于10月3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颁奖典礼。8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香港嘉华集团董事会主席吕志和手中接过证书和奖杯。吕志和奖由吕志和去年9月在港出资20亿港元成立,每年拿出6000万港元奖励3位个人或机构,以向世界宣扬"正能量"。每个类别的最终获奖者将获得2000万港元的奖金以及证书和奖杯。除袁隆平院士外,还有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和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同时获奖。近年来,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我国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现在,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越南、美国、巴西等国大面积种植,对世界粮食安全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为什么中央电视台日前在财经新闻中向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敬,那是因为袁隆平在创造了水稻亩产上千公斤的世界纪录之后,又正式启动了"海水稻插秧暨中华拓荒人计划",中国因首次进行耐盐碱水稻全国范围试种试验而再创奇迹。如果我国能发展一亿亩盐碱地种植水稻,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这不仅对我国粮食安全有重大意义,沧海变良田甚至改变人类命运。上月末,袁隆平带领海水稻研发  相似文献   

7.
新闻事件:7月19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2008年湖南车展上参观时被市民发现,他来为老伴挑选座驾。报道称,袁隆平是一位汽车发烧友,"家里已经有六七辆车了"。之后袁隆平的助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先生表示,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优秀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获得高产成功,解决了中国人民吃饭的大事。然而,"直到1995年在经历了湖南省第四次推荐后,才艰难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至今他仍然不能被中国科学院所接纳,  相似文献   

9.
《小康》2006,(11):4-4
袁隆平在世界上率先培育成功并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水稻生产革命,使水稻产量在一个世纪中增加了2倍。杂交水稻这一育种途径由此从亚洲、非洲到美洲广泛传播,养活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口。近年来,袁隆平主持的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又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超级稻中稻大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     
正一稻济天下,肝胆两昆仑。——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相继离世。斯人已逝,而科学永恒,精神永恒公益第一,圈钱勿进。——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备受争议的"公参民""集团化办学""关联交易"等将得到规范  相似文献   

11.
<正>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农业科学成果举世闻名。他研究培育的杂交水稻,至少为全世界6000万人解决了饥饿问题,功莫大焉,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是,据媒体披露,他老人家含辛茹苦几十年科研攻关的成果,最终,却让他伤感不已,老泪纵横。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因为,当我国政府将"杂交水稻"定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个专利技术出口项目时,该项技术却出现无人问津的窘困局面。原来,一些部门、报刊为了扩大所谓宣传效果,有哗众取宠之嫌,连篇累  相似文献   

12.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0,(15):59-59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荣登2010年中国心灵富翁榜榜首,这是主办方给他的上榜辞。  相似文献   

13.
2010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考察广西超级稻种植情况。在灌阳县,袁隆平得知超级稻亩产超过800公斤时,连叹"了不得",并欣然挥笔题词:灌阳,广西超级稻高产第一县。  相似文献   

14.
袁隆平教授1995年1月自长沙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启程,乘飞机前往北京接受10万港元的何梁何利基金奖,这是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会对于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而授予的奖金。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的“魔稻”,在中国引起了一场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袁隆平现象”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跃辉 《湖湘论坛》2003,16(2):60-62
科技创新是指新规律的发现、新知识的产生以及对技术和知识运用方面的革新 ,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完善的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持续不断进行的重要保证 ,推动科技创新 ,首先必须解决创新的动力机制问题。袁隆平 ,这位享誉全球的中国农业科学家 ,率先在世界上突破理论禁区 ,成功地培育了杂交水稻 ,他被授予中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际上誉之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不仅是对袁隆平本人的肯定 ,更是对杂交水稻首先在中国研究成功 ,并且始终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同时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袁隆平现象”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10月9日上午,静谧的桂林市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响起了欢快的音乐,谁也想不到,一个时代的楷模人物会出现在这里。当一位身穿素色西装、红格衬衣,神采奕奕的老人进入人们的视野,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整个会场沸腾了。他,就是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当天,历时三年建设的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这里举行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全景中国”单元中,展映了中国电影史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其中有我国第一部重点描写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传奇人生的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片《袁隆平》。影片《袁隆平》描写了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科学研究,并取得杰出成就的风雨历程。导演史凤和运用国产片创作的许多创新手法,  相似文献   

18.
孙道荣 《传承》2008,(13):56-56
如果不是错失了两次机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人生,也许会被完全改写。袁隆平从小就热爱游泳。不到十岁时,就敢横渡长江;16岁时,在武汉读高中,参加湖北省举行的游泳比赛,一举获得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和全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考上西南农业大学后,他是全校的游泳冠军。  相似文献   

19.
<正>潘建伟和他的量子世界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媒体和众人眼球。他被各种媒体"解码""探秘",于是"顶尖科学家""最年轻院士""量子世界领跑者""‘潘之队'的领头羊"等称号见诸报端。他和他量子世界为何如此引人关注?前沿领跑,终将捧起量子世界"圣杯"对于普通人而言,量子这个词汇耳熟能详,但是要去深究和理解它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个叫袁隆平的人,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杂交水稻,大辐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不仅为中国解决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创造了条件.也使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广泛受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