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今日浙江》2021,(21):后插4-后插6,封3
近年来,海盐县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在持续接力、连续发力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5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迈入千亿俱乐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4:1,全县村集体年经常性收入100万元以上实现全覆盖.  相似文献   

2.
数字浙江     
正首位去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51元,居全国31个省(市、区)第3位、省区首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106元,连续29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2.35去年,我省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2012年的2.37缩小到的2.35,小于全国的3.03。  相似文献   

3.
数字     
《中国人大》2015,(8):7
7.0%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平稳开局,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40667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6087元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7元,同比实际增长8.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同比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9元,同比实际增长8.9%。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6)
正浙江乡村振兴为何能走在全国前列?从城乡居民收入比这个数据切入,我们看到的是浙江如何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内在逻辑。1.96:1!1月19日,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9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6:1,连续8年呈缩小态势,自1993年以来首次降至2以内,为全国省区最小。  相似文献   

5.
根据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决策部署, 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切实提高站位、先行先试,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改革.2021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07亿元,同比增幅达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47元, 居全国各省市第1位,且呈现"三个高于"良好态势,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2个百...  相似文献   

6.
2021年,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下,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克难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8810亿元、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140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29元、增长11.2%,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位居全国前列,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居...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得很快,但有一件事儿,着实让党和政府挂心。那就是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还在继续拉大。 拿经济收入说吧,2000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280元,农村人均纯收人才2253元;2003年城乡收入差距已超过3:1。社会方面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1,(7):F0004-F0004
溧阳,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4.66tZ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7%和2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9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368元,分别增长10.3%和12.6%。  相似文献   

9.
领全国市场化取向改革之先的浙江,自改革开放以来,总是那么引人注目。近来,浙江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所取得的成就,又成为各界人士关注、全国媒体聚焦的一大亮点。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2004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4%,达到了6096元,这是连续第19年稳坐国内省区头把交椅;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2003年的2.43∶1缩小到2004年的2.39∶1,这是从1997年起8年以来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首次缩小。据前不久发布的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测评结果显示,按照农村小康社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正>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量及增长速度在全国均居于领先地位。2009年,该地区人均GDP达到5612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125元)一倍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667元,而全国平均值为17175元。  相似文献   

11.
正亮点玉林市玉州区荣获2017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城区荣誉。该区充分发挥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并实行城乡统筹,努力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4.68亿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446.6亿元,增长20.1%;工业增加值116.66亿元,增长7.8%;服务业增加值238.87亿元,增长9.1%;财政收入35.34亿元,增长6.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22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87元,增长8.5%。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均排在玉林市各县(市、  相似文献   

12.
傅继成 《政策》2011,(5):33-34
大冶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全市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走出了一条突破资源瓶颈制约、实施创新发展的新路子。2010年,大冶地方生产总值完成251.1亿元,同比增长17.1%;财政收入26亿元,增长40.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8亿元,增长6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20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6688元,增长19.3%。  相似文献   

13.
视点     
8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国水平上海收入最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019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同比名义增长13.0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0个百分点。8个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最高,为30205元,  相似文献   

14.
戴福生 《政策》2011,(3):59-60
麻城市委、市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平台,通过政策帮扶、项目拉动、资金投入、社会保障、鼓励创业和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有效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四年位于黄冈市和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5.
《松州》2016,(1)
正"十二五"时期,赤峰市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着力改善民生,强化各项惠民措施,做好就业、扶贫、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据赤峰调查队抽样调查,2015年赤峰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2元,比"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增长86.1%,"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3.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95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屯昌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扶贫、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2014年屯昌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9元,增长11.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42元,增长9.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6元,增长13.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4%;城镇登记失业率1.1%。  相似文献   

17.
谢豪斌 《政策》2004,(9):58-59
江北区是宁波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总面积208平方公里,总人口22.9万人。2003年,全区实现总产值达到35.2亿元、财政收入8.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77元、农村人平纯收入6687元。从了解的情况来看,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江北人冲破传统思维定势,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途径,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来抓,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全市乡村产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202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 1803 亿元,同比增长4. 7%,增速在全国列第7 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1元,同比增长8. 1%,在全国上升到第15位.今年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4. 63亿元,同比增长10. 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 4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49元,同比增长16. 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 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是在现代条件下城乡互补融合、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一种新型的城乡关系。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温岭市基本具备了加速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现实基础。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2亿元,人均GDP3921美元,财政总收入33.3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5元,  相似文献   

20.
庄光明 《政策》2013,(8):55-56
近年来,宜都市围绕"全国百强县市"、"全面小康县市"和"现代化中等城市"三大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道路,为冲刺全国百强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4.7亿元,同比增长14.4%;规模工业增加值211.9亿元,增长25.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3亿元,增长41.9%;农民人均纯收入1041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31元。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更强决心加速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