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1年7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主办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邓丽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当前正处于《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的重要阶段,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这次《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工作,是进入新时代该部法律的第一次修改,  相似文献   

2.
依法保障妇女权益工作的新里程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本思路此次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所遵循的基本思路有三个:一是针对目前妇女权益保障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法律制度上予以回应,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二是尊重原法。考虑到原法是经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而此次是由常委会以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修改,从法律制定的位阶上说,此次修改应本着原法的内容不需要修改的就不修改,特别是文字表述方面,更要尊重原法的原则。三是注意与其他相关法律的衔接。作为保障妇女各方面合法权益的一部综合性的法律,其不可避免地存在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关系问题,如义务教育法、劳动法、婚…  相似文献   

3.
正民法典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民法典有许多内容涉及民政工作,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法治需求,完善了民政领域法律制度,为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连日来,全国各地民政部门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的重大意义,精心组织开展相关专题培训,采用集体学习与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届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将退出中国现行法律舞台,成为历史,以"婚姻家庭编"汇入民法典。在《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条款的修改和完善,看似细微实则影响深远。《民法典》对离婚财产分割的影响亦是如此,多个规定直接涉及离婚  相似文献   

5.
李倩文 《中国人大》2023,(11):20-21
<正>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需要法律的强力支撑。婚姻家庭制度作为规范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关系到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民法典设置婚姻家庭编,针对婚姻家庭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修改和完善,回应了时代需求与民众期待,为塑造健康和睦的婚姻家庭关系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0,(19)
正"通过!"2020年5月28日下午,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见证历史性一刻——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热烈的掌声,在人民大会堂久久回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一个重大标志性成果,是坚持人民至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制度保障,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天后,中南海怀仁堂迎来今年"第一课"——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围绕实施好民法典部署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二是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7.
妇女人权是妇女作为人所有的和应当享有的权利。法律是人权享有与实现的重要保障,人的应有权利一旦得到国家法律确认,便成为更加具体的、规范化的"法定权利"。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的20年间,中国制定、修改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政策,保障妇女权益、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妇女人权法律保障的内容更加全面,政策框架基本定型,妇女在政治参与、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人身权保障等方面的人权享有状况不断改善。2015后的中国妇女人权与法律发展应当与国家发展同步,以营造有利于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国家修改旧法、制定新法时,应充分关注两性的现实差异与妇女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律制度"上涉国本,下系民生",是民事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编作为民法典草案的首编,重要性不言而喻。乘着全国人大常委会编纂民法典的"东风",物权法开卷重修,物权编草案不断完善,将成为民法典草案中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重要一编。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居于"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地位,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标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民政部门应当严格遵守和执行民法典,将民法典作为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准绳。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0,(17)
正民法典继承编草案对现行继承法作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特别是针对民众关心的遗赠扶养协议制度等问题给予回应,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继承制度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财富传承的基本制度,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遗嘱、遗产、继承……这些被我们看作"身后"事,但其实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大多数人要经历的"身前"事。我国早在1985年就颁布施行了《继承法》,此次民法典草案继承编与原有的《继承法》相比,都做了哪些修改,又增加了哪些与我们切身相关的内容?专家认为,民法典继承编草案,更加符合公民处理遗产的现实需要,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推进老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瑕疵担保责任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在比较法继受中,大陆法系采取"双轨制"规范标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英美法系以违约责任统一规制。我国《合同法》第111条被认为是关于"(物的)瑕疵担保"的规定,《民法典》"违约责任"一章中第582条承继了这一规定,将"质量不符合约定"修改为"履行不符合约定",发生同样的法律效果,即通过违约责任规制标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这一修改主要起到了完善违约责任体系、呼应实质"债法"体系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法条的解释范围应限缩于"物的瑕疵担保"。这一修改对于瑕疵担保责任制度中违约救济方式变动不多,主要是调整了其前后顺序;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补救措施,但应以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准则;退货应当区分合同与交易情况,其所获赔偿数因不同情况有不同范围;对于减价与损害赔偿只能择一请求。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0,(17)
正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民法,社会生活的记载与表达。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相似文献   

13.
3月11日下午,新修改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以下简称"一法一规则")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这是两部法律施行三十多年来的首次修改。与民法典这样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法律不同,"一法一规则"似乎并不算"热门"。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开启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农村土地制度的巨大链条上,妇女既享有宝贵的制度资源,也受限于政策的性别中立立场;妇女的土地权益既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框架之下得以体现,也为家户所遮蔽。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充分认识妇女土地权益对于经济发展、基层民主、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促使法律政策倡导下的资源分配做出有利于性别平等的转变,实现"从身份到契约"过程中的男女平等,是重新构建农村妇女经济角色、治理角色、文化角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十三五"时期,我国民政法治建设硕果累累:配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编纂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修改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农村低保整治、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整治等专项行动;大力推行权责清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6.
正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民法典颁布实施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在全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民法典的热潮,将学习宣传民法典作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具有重大意义。”《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为地方立法树立了典范,也给地方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漯河市人大常委会以学习贯彻《民法典》为契机,坚持把《民法典》的核心要义、基本原则和重要制度落实到地方立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编,既关乎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也体现了风险社会下法律对人们行为模式的规范。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是在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等司法解释的基础上,迸行增删修改而成。从高空抛物到自甘风险,从好意同乘到公平责任,从损害赔偿到网络侵权,侵权责任编把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日常事务串连在一起,构建起保护百姓权利的法律大网。  相似文献   

19.
质疑"别居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家志  梁庆秋 《前沿》2006,20(5):105-109
别居制度是禁止离婚主义的产物,与婚姻自由原则不符;无论从一些国家民法典规定别居制度的内容,还是从法哲学、经济分析法角度进行剖析,别居制度均有一定的缺陷;根据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婚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我国民法典亲属编中不宜设立别居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件大事,社会各界对此予以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学习民法典,深切感悟到民法典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鲜明的内容创新和重大的现实作用,它为国家治理、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提供坚实法律保障。一、民法典的时代价值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表决通过了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