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7400亿元,比上年增长5%,国民经济运行发生五个明显变化。①农业生产突破了前几年的徘徊局面。去年粮食总产量43500万吨,比上年增加2745万吨,粮食、油料、糖料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农业总  相似文献   

2.
在90年代的钟声敲响的前几天,国家统计局传来消息:预计198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4074.5亿公斤,达到了历史最高年份1984年的水平。 农业部权威人士指出,我国粮食生产自1985年以来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去年粮食丰收是近几年来一次较大幅度的回升。一些专家评论说,中国粮食生产正在出现新的转机。 农业升温的新起点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321亿公斤增加到1984年的4073亿公斤,创了历史纪录。6年中平均每年增产150亿公斤。但在1984年后,由于对粮食生产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忽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农业发展徘徊不前的原因我国是一个十一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和粮食“两基础”的地位至关重要。小平同志早就提醒我们:“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也恢复不过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就是出现恢复性的增长,农业发展徘徊局面也并不一定完全摆脱。产生农业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对农业生产形势判断的失误和宏观决策的偏差。农村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使长期在极  相似文献   

4.
大力加强和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我国今后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局长刘文举在谈到这一问题时,高兴地说:“《纲要》把加强和发展农业放在今后十年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地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90年代在加强和发展农业生产问题上,  相似文献   

5.
当粮食减产,粮价上扬;当棉铃虫不由分说地“吃”掉2—3千万担棉花;当虾病的暴发流行不仅使对虾一池池地死掉,还有可能“逼”得一些虾农跳楼……上至中央下到普通农民,又一次把期待的目光投向科学技术,指望它说明原因,拿出对策。然而,农业科技研究现状却并不比农业生产形势更好。农业部科技司计划处处长刘兴海用“徘徊爬坡”作了令人遗憾的概括。 有统计数字为证:1985年,在农业总产值增长中,有35%是靠科技进步实现的,而这以后,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作用,减少7个百分点,降为28%; 更有实例为证:我国在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上,  相似文献   

6.
只要领导重视,因地制宜地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扭转农业徘徊减产的局面并不难。这是河南省濮阳地区近几年农业发展历程展示的一条真理。 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一向被视为贫困落后地区的濮阳地区,在1980年至1982年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农业生产获得较大发展,到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10.4616亿公斤,为家庭承包前1980年的一倍半。但是,到1985年,全地区粮食总产量又掉了下来,减产9500万公斤。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和疑虑,难道家庭承包制的活力使尽了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0,(20)
1989年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有较大增长,形势是好的。1990年,党和国家把发展农业列为发展经济中的第一位的工作,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但仍然面临着耕地与人口的矛盾、养殖业出现滑坡苗头、乡镇企业面临调整、市场疲软和资金不足的困难。完成1990年生产计划任务繁重、意义重大。要在稳定党的农业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力量切实把粮棉油生产搞上去,打破徘徊局面。要发展养殖业,丰富城乡人民的“菜蓝子”,在治理整顿中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记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粮食生产有大幅度增长,这是举世公认的。问题是近四年又出现粮食徘徊,引起人们议论纷纷,也有人认为出现了农业的危机,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张根生:目前在我国分析农村形势,首先是看粮食生产如何,去年我国粮食生产比1987年略有减产,  相似文献   

9.
刚刚过去的1990年,我国粮食生产大获丰收,农业生产形势喜人,这是近几年来全党上下重视农业的结果。在新的一年里,我国农业面临的任务仍很艰巨,我们切不可因去年的丰收而产生盲目乐观的思想。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农业继续“升温”,采取切实的措施,保持这几年得之不易的农业生产发展的好势头,争取农业生产再登上一个新台阶。这里发表的一些去年农业成绩较好的省、地、市、县的想法和打算,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
向宁 《瞭望》1990,(44)
我国长期实行的粮食低价统购统销制度,实际上人为地压低了农产品价格,结果压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压抑了农业的发展。1979年以后,国家几次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在销售制度方面一直未作根本调整。粮食销售价格基本上仍保持在60年代的水平上,从而形成了粮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农业生产形势喜人,亿万农民的辛劳夺得了一个丰收年。我们应当怎样全面认识我国的农业形势呢?本刊发表的《1990年农业形势述评》对此有概括的评述,可供诸君参考。在大好形势面前,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把农业放在基础的地位上,才能从根本上突破农业的徘徊局面。才能给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省农业发展迅速、成就瞩目,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1996年粮食总产量在经过多年徘徊后,一举突破百亿公斤大关,达到105亿公斤,畜禽、果品蔬菜产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500元。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人、财、物的投入,不注重科技投入、投入产出率低、资源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粗放经营的方式普遍存在,从而…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要不要大规模推行农业机械化历来是两种观点见仁见智。70年代,党中央曾提出“1980年我国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宏伟计划,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机械化一度备受冷落。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民为投资主体的农业机械化又逐渐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14.
关中地区水、热资源条件比较优越,土壤保水保肥耐旱性强,适宜农作物生长,自古以来就是陕西的“白菜心”,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建国四十多年来,我省历届政府都很重视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问题,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关中粮食总产保持着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势头。但近几年来,关中地区在农业生产上也潜存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中低产田面积太大。据1989年底统计,关中五个地市高产田(亩产300公斤以上)所占的比例依次是:西安市5.8%,宝鸡市2%,咸阳市1.66%,渭南地区0.82%,铜川市为零;而五个地市中低产田所占的比例平均却在95%以上。二是粮食平均亩产普遍有所徘徊或下降。掂统计,关中地区(除铜川市外)的粮食平均亩产,1983年为201公斤,1986年为207公斤,1988年降为193公斤。粮食生产固然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和市场价格的影响比较大,产量在有的年份出现一些波动也是正常的;但近年来关中地区在农业生产上的粗放经营确实是一个问题,它不仅是造成近几年关中粮食亩产出现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关中粮食再上一个台阶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农业科研成果不少,水平不高的爬坡徘徊局面给未来农业的发展笼罩了一层阴影的话,那么,现有的新成果新技术很难推广,就更是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科技部门迫在眼前的烦忧了。举例说,我国是个水资源很紧张的国家,过去我们1毫米水只能生产0.2—0.3公斤粮食(发达国家早已达到1公斤/1毫),现在我们这方面的技术已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可至今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华然 《瞭望》1989,(37)
我国农业主要是粮食生产,在连续四年徘徊之后,今年开始有上升的趋势,夏粮增产25.7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有些同志有松一口气的情绪,似乎可以放心了。这样的认识是不符合实际的,有害的。我们还要继续增强发展农业的紧迫感。夏粮增产,农业形势不错,这是事实。看不到这一点是错误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前几年在农业战线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完全、真正解决。分析农业形势,我们要看到好形势,又要看到存在着的问题,绝  相似文献   

17.
如何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怎样理解和处理好稳定与完善的关系?这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农业发展正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按经济学家们的分析,目前我国农业存在三个基本矛盾:分散自发的家庭经营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的矛盾;细小的生产规模与先进生产力的矛盾;农业效益与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农村现实生活中则表现得很具体:农民种地积极性下降,对土地的投入减少等等,严重制约着农业的稳步发展。 虽然1989年和1990年我国农业生产连续两年获得丰收,开始摆脱徘徊的局面,但农业要再上新台阶,就必须解决目前农业发展所遇到的这些矛盾和问题。 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呢?各地都在实践中探索,积累经验。前不久,我们采访河北省廊坊市属的固安县,发现这个县以完善土地制度为中心,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解决农业生产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走出了一条“在稳定的基础上完善,以完善来保证稳定”的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成功之路。固安的经验打破人们的一些疑虑,过去一说完善,就怕不稳,其实,稳定绝不是一切原封不动,调整、完善完全可以在稳定的基础上来搞,反过来,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更加完善,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得利,才能有真正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连续几年徘徊,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振兴农业的希望在哪里?最近,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山东省副省长高昌礼同志根据山东的实践撰写此文,认为;只要注意和善于发挥政治优势,就能够缓解农村诸多的经济矛盾,加快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技推广:为何渠成水难到本刊记者杨桃源本刊实习生马文生所有关心中国农民和农村发展的人士,下列数字应该铭记:*我国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近几年一直徘徊在35%左右,而发达国家则高达60%。*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30~40%,转化成果的普及率也...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一直推行农户承包经营制度,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目前这一制度亟待随着农户生产积极性的降低、农户对农业科技兴趣的缺乏而有所改变,发展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必然。家庭农场最核心的条件是要有一定规模,其规模应该使农场主的纯收入能够大于或等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家庭农场要健康持续发展,应在借鉴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农场发展之路,即以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实行精细密集经营,发展同一主体农业第六产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做好农产品市场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