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拙作《“扣除价值”不应抹煞“公共价值”》(见《党校科研信息》第23期)发表后,承蒙文大会同志著文作答(见《党校科研信息》第31期),使我也有机会听到批评性或争鸣性反映,自然也是非常高兴的。  相似文献   

2.
本学期初,我院学生举行一次征文比赛。经评审确定,《看“故居”》(作者:陈志怀)获一等奖;《总是难忘》(作者:肖康生)和《两叠菜票》(作者:李湛莹)获二等奖。还有三篇文章作者分别为麦泰韧、李正聪、姚子钦获得三等奖和五篇文章获得优秀奖。现将获得一、二等奖的文章刊登在本期上。  相似文献   

3.
累计处罚,这是处理盗窃和其它经济罪案的司法惯例。然而,王绪春同志在黑龙江省法学会和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学与实践》1991年第1期上,发表的题为《盗窃案件盗窃数额累计之我见》的文章中(以下简称《王文》),认为处理盗窃案件:“只有对于行为人多次盗窃中的每一次达到数额较大的盗窃数  相似文献   

4.
《党校科研信息》第2期刊登了齐连池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几个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齐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完全否定了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民主与集中的对立统一关系。笔者认为,这种否定缺乏严密的论证,有商榷之必要。  相似文献   

5.
《理论前沿》1998年第8期刊登了一篇题为《要完整准确地宣传十五大的有关理论》的文章。其中提出一个观点,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此,我曾写了一篇文章向该文作者请教。文章以《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6.
《理论前沿》于1996年4月创刊,胡锦涛同志撰写《发刊词》。今年是《理论前沿》创刊十周年。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开创未来,我们于4月30日召开“《理论前沿》创刊十周年座谈会”。来自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的领导、在京著名专家学者、中央党校领导、首都新闻单位记者、作者读者代表近百人出席了座谈会。刘延东、姜春云、布赫、王文元等领导写来贺信、贺词。我们怀着十分诚挚的心情感谢大家与我们一起分享办刊十周年的喜悦。现将座谈会发言摘要及部分贺信、贺词集中发表,以期在下一个十年将《理论前沿》办得更有特色、更有影响、更有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前、笔者在报上读到一篇文章题为《设斩“马谡》”文章写道:“马谡,言过其实、玩忽职守之徒也、近年来,经济领域“马谡”颇多,应痛斩之。”读了此文,觉得痛快、但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文章似乎表达了这样一个意念;“马谡”,本质不坏,系客观受害者,由于工作疏忽的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斩”无以对群众,“斩之又觉痛心”。而本人认为不然,文章作者之所以有此意念,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专栏的文章是由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推荐的。今年6月12日杨浦区检察院召开了“强化法律监督职能”专题讨论会,这两篇文章,都是在这个会议上交流的论文。会上还举行了杨浦区检察院《检察论丛》首发式。我们感谢杨浦区检察院对我刊的关心与支持,并热忱欢迎司法实际部门的同志给我刊提供既有丰富实践内容、又有理论深度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在刑法学界,传统的观点一致认为,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但王礼仁同志发表在《法学评论》1991年第4期上的《间接故意犯罪未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文,认为间接故意在特定情况下也存在未遂。但是仔细阅读后,发现王文对间接故意犯罪有一些误解,论述中也有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0.
《党校科研信息》1990年第20期(总第106期)刊登季传亭同志《“五四指示”有两个全称》一文,提出在党史教科书及文章中对“五四指示”同时使用《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和《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两个名称,造成一些问题和疑问,不利于普及党史知识和党史教学。这个意见是有道理的。但季传亭同志的文章,还提到在1962年康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m可称作“扣除价值”》一文(见《党校科研信息》第14期)追述了建国以来给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m起名的争论过程,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给人以启迪,是一篇有学术价值的文章。但是,作者在概括近几年发表的论文和著作中,给m起名的几种意见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却略去了一个引起许多理论工作者共鸣的重要意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因果论     
一任何文章的形成都有它的原因,无因之文是没有的。例如鲁讯1931年12月25日发表在《十字街头》第二期的一篇题为《“友邦惊诧”论》。此文为什么能在那时形成,为什么论“友帮惊诧”,为什么要痛斥“国联”,为什么说“长此下去,国将不国”?文章回答了这些,也正是这些回答了文章的原因。一篇文章总有它形成的原因,才有结果,但文章表现的因果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下面分别  相似文献   

13.
论免予起诉制度──与崔敏同志商榷丁慕英,陆德山《法制日报》于1993年11月7日、1994年1月20日发表两篇崔敏同志否定免予起诉制度的文章(以下简称“崔文”),基本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特撰文与作者商榷。-、免予起诉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免予起诉的存在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论坛》创刊号发表的《意识形态的神话与现实》是一篇有严重的政治性错误的文章。作者直接将矛头指向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文章在表面上探讨意识形态的“学术化”、“多元化”问题,实质是在攻击、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15.
本刊今日发表外交部离休干部、中国外交史学会副会长丛文滋同志撰写的文章《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对外交学院的关怀和指导》。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同志在阅读这篇文章后作了批示 ,批示原文如下 ,“外交学院应坚持外交业务和外文教学两手抓。业务基础牢 ,外语能过关 ,这才是名符其实的‘外交’学院。外交部各地区司对学院毕业生是欢迎的 ,要坚持下去。 5月 6日。  相似文献   

16.
作拙《从唐律析李自流夜郎》(简称《“从”文》)在《法治论丛》1990年第3期刊登后,引起了一些同志的兴趣,特别承蒙张春生、金懋初两同志的厚爱,他们撰写了《也谈李白流夜郎与唐律适用》一文(简称《“也谈”文》),对我文章中的“未尽与欠妥之处”提出商榷意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论坛》今年1期上,刊载了一位自称“神话学者”的文章:《意识形态的神话与现实》(以下简称《神话》)。作者是《河殇》的作者之一。如果人们通过《河殇》那扑朔迷离的文字无法理解这位神话学  相似文献   

18.
用系统论原理来解答法的概念研究中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还是我的初步尝试。我与苏晓阳同志商榷的文章,在《政法学刊》1986年第二期上发表后,吴世宦同志在同一刊物的第三期上提出了对那篇文章的看法,这对我是一种帮助,促使我再一次尝试,更详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吴世宦同志引用了上海交通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王浇尘在1986年6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上发表的《系统的基本特征》中  相似文献   

19.
朱华泽、刘升平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几个问题》(《法学研究》1987年第一期,以下简称《文章》)中认为,“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科学表述是:规范化、条文化了人民意志,或简称为人民意志的体现”。《文章》也承认社会主义法“还是带有阶级性的”,并且说“阶段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一种进步”。但又认为,“分析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时,我们所强调的就不应是阶级性而是人民性,人民性应是社会主义法律最根本的属性,或者说是本质属性中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周少华(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法律科学》副主编)对编辑来说,发表别人的文章是我们的工作,是分内之事。但对作者来说,意义就不一样了:一篇文章的发表,可能让作者拿到了学位,或者得到了重用和提拔,从社会意义上说,可能激发一个人的研究兴趣,帮助一个人学术成长,甚至有可能造就一个未来的法学家。同样,如果草率地对待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