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口供应当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有罪的供述以及罪轻的辩解,而不包括无罪的辩解。在刑事诉讼中,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既是案件的实施者,又是诉讼结果的承担着,决定了口供具有"证明案件的直接性"、"口供内容的真假混合性"、"口供形式的反复多变性"等多重特征,并在探明案件真相、证明案件事实及保障人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向楠 《工会论坛》2011,(2):149-150
口供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对于案件事实有直接的证明作用,同时证据又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基本方式,但是口供也具有虚假性大,前后反复多变的特点。因此司法人员在收集证据时要坚持尊重人权、遵守法定程序、保障诉讼权利三个原则。在审查判断口供时要把握以下几个关健,一是口供的动机,二是获取口供的手段,三是前后口供之间是否一致,四是口供与其他证据是否相互印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非法获取口供,做到重证据,不轻信口供。  相似文献   

3.
口供在诉讼证据中的地位呈现出一种由低到高再逐渐降低的过程 ,反映了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由愚昧到科学、从野蛮到人道的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各国关于口供可采性的规定大体分为两类 :其一、确认口供为法定证据 ,但必须加以限制 ;其二、认为口供不是法定证据 ,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在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我国应加强对口供证据地位及建立口供可采性规则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发挥着直接证据的诉讼功能。建立口供补强证据规则非常必要和迫切。《刑事诉讼法》第46条的规定充其量只是具有证据补强意义的制度设计,而不是补强证据规则本身。我国应加强对口供补强证据规则基本问题的研究,同时借鉴美日等国有关补强证据规定,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口供补强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将技术侦查纳入刑事诉讼法、明确电子数据的法律地位、规范录音录像及其视频资料、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等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科技证据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广泛运用,有利于我国革除传统口供主义的弊端,促进正当法律程序改革,但同时也带来了人权保障方面的诸多难题。在将来的修正案中,有必要依据证明力上的关联性、证据能力上的容忍性等积极完善科技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质证机制,强化刑事司法机关的科技配置。  相似文献   

6.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重申和明确了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强调了证据在认定犯罪、打击犯罪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新的刑诉法实施后的司法实践来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之以前有个很大的  相似文献   

7.
司法实践中,翻译人员参与刑事诉讼活动主要存在缺乏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中立性不足、参与刑事诉讼范围有待进一步完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程序不规范、缺乏必要监督、管理体制尚未建立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翻译人员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应制订刑事诉讼翻译制度规则、明确翻译人员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合理界定翻译人员参与刑事诉讼的范围,明确翻译人员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义务,规范翻译人员参与刑事诉讼程序,强化司法机关对翻译活动的监督,以及建立刑事诉讼翻译人员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建立我国完善的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世界各国法律均对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作了大量程序性和权利的保障,但是对于证人的保护却有明显不足,特别是我国,这种立法上的缺陷导致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不敢、不愿出庭作证,使得有的犯罪人逃脱法律的制裁,同时也损害了法律的威严.本文拟对刑事诉讼中证人保护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保护制度的构想,以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的积极性,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9.
试论辩护律师的诉讼地位蒋历在现代刑事诉讼中,辩护律师的诉讼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刑事诉讼文明、民主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在我国的刑事诉讼过程中辩护律师是否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这一问题争论已久,观点各异。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和刑事司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证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联系实践中证人因惧怕打击报复而不敢作证或作伪证,以致影响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提出证人精神被害这一研究课题。并由于在刑事诉讼中,证人出证在一定程度上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从而笔者拟将证人作为被害人的一种,并从这一角度出发,尝试研究证人精神被害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特殊侦查措施适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996年3月17日修订通过的刑事诉讼法未将特殊侦查措施列为法定侦查措施,检察机关侦查手段陈旧,基本上依靠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这不利于惩治职务犯罪.应以修改刑事诉讼法为契机,尽快明确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有权运用特殊侦查措施,并构建具体的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价值目标是刑事诉讼价值的追求方向,它主要包括公正、效率、秩序和自由四大价值。我国刑事诉讼价值目标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要使刑事诉讼价值目标朝更优化方向发展,同时在刑事立法和实践中得以完全实现,还必须更新社会大众的刑事诉讼价值观念,完善刑事诉讼程序,健全配套制度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唐律疏议》是中国古代法律的集大成者,对后代的立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现行刑法与唐律疏议在时间上相差千年之久,但是却有着浓厚的渊源关系.从血亲规范角度比较二者,现行刑法与唐律血亲规范一脉相承,唐律血亲规范的重要历史作用和对我国现代刑法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保护公民自由、保障人权一直是刑法溯及力发展的指导思想,对我国的刑事立法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旧兼从轻原则中从轻的法律比较范围除了应当包括行为时法、裁判时法之外,还应包括"中间时法;"刑法溯及既往的效力范围除了应当包括发生在新法生效前的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生效的行为之外,还应包括判决已经生效但新法作了非罪化处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刑事辩护律师权利保障之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刑事辩护律师的权利保障一直处于令人担忧的境地。国家虽然在各个方面对此问题均作了不少的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结构中控辩双方力量的失衡。因此,我国刑事辩护律师权利保障的出路在于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实现控辩双方力量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陈述是一种重要证据。它是追究犯罪的起点,也是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与非罪的重要证据来源。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由于种种原因,在司法机关向其收集证据时,作出了违背客观事实的虚假陈述,干扰了刑事诉讼的证明进程,妨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有些案件还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社会影响很坏。对于此种行为如何定性,无论在我国刑法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亟待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7.
刑事法视野中的诉讼欺诈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欺诈以伪造证据、提起虚假民事或行政诉讼为手段,严重破坏审判秩序、侵害被害人利益,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已超出民事和行政手段可以调整的范畴。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分歧很大。事实上,诉讼欺诈与诈骗罪存在巨大差异,并且,它并不是敲诈勒索罪的特殊形式,而且将其纳入妨害作证罪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当今刑法无现成的罪名与之相匹配。因此,我国刑法应增设诉讼欺诈罪,合理配置其法定刑。  相似文献   

18.
自首从宽处罚是自首制度赖以存在的关键,当今世界各国(地区)大多在其有关自首制度的刑法规定中采纳了从宽处罚的原则。但理论界在从宽处罚的根据方面的认识并不一致;而且,对自首是采取绝对从宽原则还是相对从宽原则,世界各国(地区)也存在着不同的立法例。虽然我国现行刑法主要采用了相对从宽原则,但绝对从宽原则对我国刑法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口供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就其被指控的犯罪事实以及其他案件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具有真实性、自愿性.口供可划分为庭外供述和庭上供述,就审判阶段而言,庭外供述必须转化为庭上供述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在共同犯罪中,同案被告人口供不能作为证人证言使用,即使同案被告人口供一致,仍需其他证据予以补强.  相似文献   

20.
侦查程序是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刑事诉讼进程。侦查程序的价值设计,要以人权保障和秩序保障的侦查目标为导向,完善侦查监督体系,增设司法授权和司法审查制度;强化犯罪嫌疑人和辩护人的保障性权利;实现逮捕与审前羁押相分离制度;确定适应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