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1997年"新界租约"到期的临近,近年来,有关香港前途的问题引起了国际上一些人士(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议论与猜测。尤其是去年(1982年)9月27日下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第二次访华后在香港发表了有关香港问题的谈话,更是引起很大的反响。这次谈话要点有二:其一,撒切尔夫人宣称"英国对香港居民有一种清楚明确的责任",她到香港的目的就"是要显示英国对香港人的承诺"。其二,撒切尔夫人坚持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签订的涉及香港地区的条约是"有效的"。她说"中国对于主权问题有他们自己的看法,英国  相似文献   

2.
解铃还须系铃人一封密函铺台阶中英双方经过十个月的僵持局面,“解铃还须系铃人”,铁娘子一封致中国总理赵紫阳的密函,终于为双方铺下了台阶。一九八三年七月一日,中英两国同时宣布:“中英关于香港未来的第二阶段会谈,将于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二日在北京召开。”七月五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  相似文献   

3.
1991年9月3日上午12时45分。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中国总理李鹏和英国首相梅杰,刚刚签署了两国政府的一份谅解备忘录,正同举香槟,相互道贺。7年前,也是在这个地方,中英两国签署了举世瞩目并载入史册的“中英关于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香港两家电视台通过人造卫星向香港600多万市民同时直播这一场景。香港人看到了也听到了李鹏的盛赞,“这是令人高兴的大事,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梅杰也说,这是“一份至关重要的文件”,“它标志着香港——北京——伦敦的关系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声音     
《南风窗》2007,(22):15-15
"中国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可以作为解决科索沃地位问题的一个参照模式。"——塞尔维亚总理科什图尼察在维也纳会谈结束后对记者说。但科索沃阿族代表团发言人当场拒绝了塞方的这一建议。  相似文献   

5.
1984年中英发表联合声明,双方按照"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就香港前途问题达成了协议。中国政府将在1997年恢复行使主权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现在的政治制如何,未来政治制度怎样,普遍引起关注,成为香港基本法制订中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有人主张"香港问题国际化"的时刻,这个问题更为突出。本文就香港的一套特殊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作一介绍,以便对"一国两制"的另一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24)
正这段时间,内地投资者买香港保险的事情激起了千层浪。之前,有一种观点认为,香港不再"香",这颗"东方之珠"正在衰落。不远的将来,它将被上海或者深圳取代。我并不这么看。近年来,内地投资者不断被曝"去香港买保险"的热潮至少说明,这个地方衰落得并没有那么快。它对资金、对人、对要素资源依然有它独特的吸引力,内地城市,至少现在还做不到。香港对资本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最流行的观点是法制环境,作为英美法系城市,它非常适合做金融中心。但在笔者看来,香港吸引资本有着三大因素,所谓"法制环境"可能根本无法放在第一位,而只能作为最  相似文献   

7.
张慧瑜 《南风窗》2013,(10):88-92
香港电影的文化登"陆"战,不仅诉说着香港人在内地经济崛起背景之下新的身份焦虑和定位,而且重构着当下中国新主流文化的想象。如果说1980年代以来以香港电影、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作为一股强劲的南来之风深刻地改变了后革命时代中国的文化景观及记忆,那么新世纪以来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的全方位融合所产生的华语电影则成为中国崛起时代的文化表征。这些香港电影的文化登"陆"战,不仅诉说着香港人在内地经济崛起背景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雅安市公安局长李海自杀得很不是时候,正好赶在中国的贪官将自杀作为一种"自我解脱"的时候。若是查一查互联网关于"贪官自杀"的信息,那么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香港《文汇报》1月29日报道中引述的一组数据:"2003年上半年,中国共有6526名党员及党员干部失踪;8571人贪官外逃;1252人自杀。"1252人自杀"这个数字说明什么?说明"贪官自杀"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已达千人之余的一群人,如果用社会学的标准来看,这已经够得上一种现象了,因而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正式回归中国的怀抱。香港的回归,是中国“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伟大胜利。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长期被英国占领和统治,收复香港属于中国的主权问题。冷战结  相似文献   

10.
风云     
《南风窗》2013,(12):21-21
中国绝不接受菲侵仁爱礁近日中国渔船、海监和海军舰艇在南沙群岛仁爱礁附近活动频繁。菲律宾也出动军舰驶向仁爱礁。菲律宾防务部门领导人称,将"为保卫领土战斗到最后一人"。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回应道:菲方应保卫自己的领土,而不是他国的领土。1999年,菲律宾一艘老旧登陆舰以搁浅为借口,在仁爱礁坐滩,中方多次要求菲方拖走该舰,菲方称未将该舰拖走是因为"缺少零部件",并表示没有在  相似文献   

11.
如果思想解放,策略得当,香港本身会成为一只浴火的凤凰,而不是令人困扰的负债。2004年,香港特首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宣布成立"政制发展专责小组",就政改问题进行咨询与研究,作为第一步,舂节后将北上与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见面协商。自2003年7月1日香港市民上街大游行以来,半年中,政潮汹涌,至今,总算在困境及迷雾中出现了一丝曙光。  相似文献   

12.
8月3日,当郎咸平登上复旦大学的讲台,发布《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演讲时,一幕席卷全国的争论,就此走向高潮。这位香港中文大学的财务学教授,目光炯炯,义正词严,直斥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席卷国家财富。在此之前,郎批判的大名单上,已经赫然排列着德隆、海尔、TCL这些大陆"声名显赫"的企业。德隆,曾经号称中国"第一民企",在2001年郎质疑之后,如今已经"崩盘",由华融托管,寻求重组求生的机会;而出身"国企"的海尔和TCL,先后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旗手"著称,在李东生8年磨一剑改制TCL之后,张瑞敏正力图"分享海尔"。郎以维护"中小股民利益"的旗帜,批判这些企业在"国退民进"中的"暗箱"操作,赢得了相当广泛的支持和喝彩。自2001年以来,以"郎监管"著称的他,更迅速"红"遍中国。此刻的郎咸平,正站在香港和北京两个潮头之上。北京方面,郎咸平现象背后,显现的是一场关于中国走向持续而深刻的交锋。其核心是,20年的市场化之后,国家权力及其哲学依旧试图继续掌控秩序设计与走向自由企业社会趋势的冲突。郎发出了比国资委还国资委的声音,质疑国企产权改革,守卫"国有资产"。香港方面,必须看到,"郎咸平热"可以说是张五常、张化桥、梁定邦、史美伦"现象"的延续。这些来自香港的人物,都  相似文献   

13.
刘胜军 《南风窗》2010,(12):4-4
<正>谷歌赌气退出中国内地、转战香港,引发了一场有关外资企业在华经营环境是否恶化的大争论。争论双方基本分为两大阵营:一方是西方媒体、跨国公司和外企在华商会,他们一面倒地抱怨和指责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一方是中国政府,不仅予以反驳,而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极力安抚外企、消除顾虑。  相似文献   

14.
李昊 《工会博览》2013,(16):48-49
近日,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火爆热映,很多人都在感叹一位香港导演能把中国大陆的现代创业发展刻画的入木三分.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的额头爬满皱纹,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让它们也爬在心里."文艺愤青、"土鳖"、"海龟精英",我们或许都能在人群中找到这些稚嫩的身影.6月,又一年的"毕业季",这个从1981年出现的"毕业季",已经有32年的历史.每一次青春身影步人社会都无不让人喟叹.是选择职业,还是在选择人生?是相信命数,还是相信这成百上千的大军造就的中国式就业?大幕的开启将是又一次人生的新旅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甲公司与某外国乙公司在中国境内创办有限责任公司,乙公司未足额缴付出资额并将全部出资转让香港丙公司。案例中出资额转让引发了违约责任承担等问题,文章从合同法理论角度和现实角度阐述了未足额缴付出资额一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出资额转让履行法定程序以及出资额转让的限制规定。  相似文献   

16.
张天 《南风窗》2010,(10):77-78
<正>国航收购深航后,与交叉持股的国泰航空,将实现在珠三角市场以及香港市场的完美对接。"国航收购深航,目前只等待政策的最终审批。"4月14日,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这起2010年中国航空业最热的收购案,即将进入收官尾声。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正2018年4月10日,第十届中英政党对话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隆重举行。来自中英两国的50余位政治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共同打造新时期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对话主题,开诚布公、娓娓而谈。  相似文献   

18.
郭巍青 《南风窗》2010,(22):8-8
<正>"社会企业"对国人来说,毕竟是一个很前卫的概念,就算在香港,也是最近这三两年才开始较多人知道。所以包括报道"社会企业在中国"的记者在内,都不能简单地把它完全掌握。作为我国"社会企业"的一员,我觉得有责任澄清一下。首先,它不是一般所谓"企业社会责任"。不然的话,任何一家企业,只要它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没有作奸犯科、巧取豪夺,也算得上是社会企业了。其次,它也不是一般概念中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陆港两地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双非子女"、水货客等系列社会问题,引发了部分港人的不安。在此背景下,香港社会出现激进本土主义的主张和行动,甚至出现激进主义的极端形式"港独"(香港独立)。这一现象与香港本土意识的发展、殖民主义影响及国民教育受阻、移民政策的变化、港人的悲情和自困、外部势力干预,以及对"高度自治"的误解和曲解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香港城邦论""香港民族论"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两种激进本土主义的观点,"香港城邦论"预设城邦认同,歪曲陆港两地关系,挑战中国国家结构;而"香港民族论"则打造了所谓的"香港民族"身份,鼓吹虚幻的民族自决。当前,香港激进本土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对香港社会和民众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0.
南书房     
《南风窗》2010,(9):96-96
<正>《为世界打造"中国梦"》吴旭著新华出版社2009年7月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如何为中国形象战略重新定位?中国应该怎样进行跨国公关活动化解危机?过去的两年,对于中美这两个"巨人"国家来说,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正剧、喜剧、悲剧、闹剧、哑剧,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一个在美国大学里教授"战略媒体与大众传播"和"高级公关写作"的中国教授,作者不仅提出了一连串令人耳目一新的国际传播作战法则,还忠实记录下自己在文化冲击和认知落差中碰撞出的火花,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