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边  曾立  曾自 《各界》2010,(9):87-91
本文记述的是母亲董边1998年病重时,在住院的十个月里,给我们讲述的关于她的故事。 她怀念延安的生活,怀念和我父亲田家英相识相爱的美好日子,称“那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现整理出来,以释怀我们对父母的深深思念。  相似文献   

2.
李兴濂 《各界》2013,(8):69-70
萧太后(953-1O09,辽应历三年至统和二十七年),姓萧,名绰,小字燕燕,史称承天皇太后。在辽朝9帝208年的历史上,萧太后在其政治舞台上活跃了40个春秋,史称其“神机智略,闻善必从,左右大臣,多得死力。”她是骑在马背上的皇太后,建功立业的巾帼英雄,她还有一段被人津津乐道的风流艳史。  相似文献   

3.
江青与陈伯达是从延安开始认识的.那时,陈伯达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江青涉及政治工作较少,她主要负责照顾毛泽东的生活.所以,江、陈之间没有矛盾.据陈伯达说,江青曾两次向他表示想离开毛泽东,一次在延安,一次是解放初期在北京的西山.一段时期江青因身体不好,毛泽东就送她去苏联治病.  相似文献   

4.
李兴濂 《各界》2014,(12):61-63
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宣懿皇后萧氏,是兴宗生母钦哀皇后弟枢密使萧惠的女儿。她姿容冠绝,工于诗词,能自制歌词并吟唱,擅长弹奏琵琶。从小在良好教育中抚育长大,十四岁时即出落成一位倾国倾城、才艺双绝的美人,以至人们称她为观音。重熙年间,耶律洪基为燕赵王,萧观音以十六岁的芳龄进入王宫,第二年,兴宗去世,耶律洪基入主大位。丧事完毕,道宗便立王妃萧氏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行隆重的册立仪。  相似文献   

5.
闻静 《民主》2008,(9):30-32
在医院,她是备受尊敬的好院长;在家里,她是贤惠的好妻子;在患者眼中,她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在丈夫的战友眼里,她更是一位可亲的好军嫂。她,就是葛艳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百名好军嫂”荣誉称号获得者,民进吉林省委会常委、吉林省延安医院院长。  相似文献   

6.
王鹤 《各界》2013,(1):76-80
有关萧红(1911—1942年)的故事,通常是这样开场的:她与未婚夫同居于哈尔滨一旅店,欠了巨额费用,后者逃离,旅店老板威胁要将已怀孕的萧红卖进妓院。危急中她给报社写信,萧军前往探望,两人互生好感,他奋力将她救出。文学史上遂有珠联璧合之“两萧”。  相似文献   

7.
一 自辽开国以后,除了第一位太后述律氏以外,每一个皇帝的后妃都姓萧.也就是说,辽国历史上姓萧的太后有无数.但是我们一提起"萧太后"这三个字,那就是指她--辽景宗的皇后萧绰(953-1009),又名萧燕燕.  相似文献   

8.
斯德哥尔摩专电 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文化大厦里,一位身材瘦小的德国老人不断地受到瑞典朋友的拥抱和祝贺。她上身穿一件黑底素花中式锦缎夹袄,下身配一条黑色的裙子。她是欧洲人,但她的穿着,她那谦虚、慈祥的面容,又显示出东方老人特有的气质。她就是我国著名革命文艺家萧三的夫人叶华,现名爱娃·萧。她的摄影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部反映早年延安洛杉矶托儿所生活的电视连续剧《为了明天》的开拍,牵动了许许多多“老延安”的心。电视剧的总顾问、55年前曾在洛杉矶托儿所担任保育员的70岁的王茜平老人,不顾年老体弱,与摄制组一道回到了她多少回梦中相见的托儿所故址——延安兰家坪,仿佛又听到了孩子们的欢叫声,又看到了孩子们奔跑的身影,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她说,生命中一天也不曾忘记这里。前线来了小太行延安洛杉矶托儿所的前身是1940年创建的延安中央托儿所。茜平老人回忆说,她作保育员其实是  相似文献   

10.
延安儿女怀念周总理刘静今年3月5日是周总理诞辰100周年,使我不由得想起十年动乱期间周总理关心延安人民的那一段往事,勾起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十年动乱期间,周总理不顾个人安危,力挽狂澜,抱着病躯冲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重重障碍,在李先念、余秋里等同志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诗人贺敬之曾对西安和延安的同志讲过,“西北有个‘敦煌学’,是不是也应当有一个‘延安学’?”这意见是值得重视的。有一种习惯认识,以为延安仅为革命圣地。其实,延安也是文化圣地,她产生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和延安精神之理性升华,是“延安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2.
刘肃勇 《各界》2014,(3):72-74
萧绰曾许配韩德让 其父毁约改嫁辽景宗 萧绰,契丹族名萧燕燕,953年生于辽王朝契丹族外戚世家,父亲萧思温与辽太宗长女燕国公主成婚后,即升任太宗朝文秘官,辽四世穆宗耶律璨当朝,萧思温以穆宗姐夫再升为辽南京(今北京)留守,成一方封疆大吏。  相似文献   

13.
黄复彩 《各界》2011,(9):49-50
公元494年,萧鸾通过政变方式坐镇都城建康(今南京),是为齐明帝。但萧鸾在位不到四年,即因病而逝。临死前安排后事,因长子萧宝兴有残疾,遂立次子萧宝卷为皇太子,同时也不冷落长子萧宝兴,让萧宝兴到南徐州做晋安王。萧宝兴自知难以胜任,便向父亲提出,他需要一个“镇北谘议”。萧鸾问他看中了谁,萧宝兴便说出一个人的名字:谢胱。  相似文献   

14.
延安整风解决的主要问题 延安整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全党整风学习的开始。这次整风最重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为主观主义所统治。党内反复出现的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从思想根源来说都是主观主义,都表现为理论同实际相脱离,主观同客观相分裂。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系统形成发展于延安时期,即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及东去西柏坡这段时间(1935年10月—1947年3月)。邓小平说:“延安时期那一段,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比较完整地形成起来的一段。(《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256页。)一、在正确对待和消除共产国际消极影响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这是毛泽东思想系统形成的主要实践依据。1、认真克服来自共产国际的王明“两个一切服从”的右倾错误,丰富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理论。1937年8月10日,共产…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奋斗”作为重要主题贯穿全篇。正是一代代奋斗者的顽强拼搏,换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2019年,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习英雄事迹、弘扬奋斗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中央宣传部等9部门授予278名个人、22个集体“最美奋斗者”称号,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于蓝获此殊荣。她的艺术生命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年少时她奔赴延安,在舞台上宣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她作为“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在荧屏上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革命者形象;花甲之年,她带领儿影厂筚路蓝缕,开创了新中国儿童电影事业,续写了延安故事。  相似文献   

17.
杨银禄 《各界》2010,(11):10-15
江青与李讷 李讷1940年8月3日生于延安(为江青所生)。江青不止一次跟工作人员说:“共产党员只有工作、工作,不应该生孩子,生孩子是党外人士的事。我生下李讷就是一个失误。我怀她的时候就不想要她,可是主席喜欢小孩子,我也只好生下她了。”  相似文献   

18.
董边 《瞭望》1990,(40)
得知蔡畅大姐逝世,无限悲痛!蔡畅同志把毕生精力贡献给妇女解放事业,她是中国妇女运动杰出的领导者和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在我和蔡畅大姐的接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十分关心妇女干部的成长。她利用各种会议,推动大家重视培养妇女干部。她以身作则,亲自培训和教育妇女干部,鼓励妇女干部在革命实践中锻炼成长。 抗日战争时期,蔡大姐任中央妇委书记,她对延安各学校女学员,经常了解情况,配合组织上做好分配女干部的工作。1941年7月延安“女大”结束后,她选拔了20多名品学兼优的女大学生,到中央妇委工作,以后组织调查团,让她们深入农村,调查农村妇  相似文献   

19.
50年前,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世界的东方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奴役和压迫,挺直腰杆,站起来了。而1942年的延安整风为中国人民抗击日寇,打败蒋介石,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组织基础。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思想被全党普遍认识和接受;经过延安整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得以形成;经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政治路线;经过延安整风,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延安整风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  相似文献   

20.
任均  王克明 《各界》2011,(2):22-24
我是在延安结的婚。我的五个孩子里,头两个是在延安生的。一个是大儿子延风,一个是大女儿乔乔。 1942年夏天,在延安平剧院工作时,组织上批准我和一达结婚了。我们分配到了一个小窑洞,俩人把自己的东西都放在这个窑洞里,就算是成家了。可是,只有我拿来了从家里带到延安的被子褥子,和一个小柳条箱子,一达却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