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在去年九月推出的「末代皇帝专项旅游」,使旅游者不仅能亲临获得奥斯卡奖影片《末代皇帝》中的许多令人难忘的拍摄场景,而且在短短的十天内可以翻阅中国近代史中富有戏剧性的一页。沿着末代皇帝爱新罗觉·溥仪(一九○六——一九六七年)的足迹旅行,可以瞭解到昔日帝王的神秘宫廷生活,观赏到  相似文献   

2.
您读过溥仪先生写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吗?您想知道成为普通公民后的末代皇帝是怎样生活、学习、工作的吗?这里我们向您推荐一部新书《溥仪的后半生》。该书根据溥仪先生的夫人李淑贤提供的资料,由王庆祥同志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系统地记述了溥仪从特赦返京到逝世为止的后半生的方方面面的风雨世事。周恩来生前曾经说过,“满洲国的皇帝  相似文献   

3.
溥仪是末代皇帝,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代言人,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二人在宫中曾经有过一次密谈。他们在宫中谈了些什么?胡适为什么为溥仪打抱不平  相似文献   

4.
南京中山陵正门上镌刻的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最初是赠给我国的早期电影工作者的题词。 1923年,我国电影事业开拓者之一、著名导演黎民伟三兄弟在香港创办了一家民新影片公司,先后拍摄了《香港风景》等纪录片,特别是为广东革命政府拍摄的新闻影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等,成为极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5.
迎百年新片     
<正> 为迎接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不少优秀新片正在积极筹备和拍摄中,以下为几部主要影片的介绍。1、《雪花那个飘》是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影片,影片以20世纪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农村电影放映员巡回放电影的故事。由倪萍、刘威领衔主演,该片预计3月份停机。杨亚洲的这部新片拍摄地点选在了他曾拍摄过《美丽的大脚》的景泰石林。在剧中倪萍仍然饰演一个农村妇女,不  相似文献   

6.
<正>讲述者:贾英华,晚清研究学者,著有《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哭说起溥仪的哭,里面有很多故事。贾英华说,就在慈禧召溥仪进宫,所有人因溥仪的哭闹着急时,乳母王焦氏出现了。她瞧溥仪哭得可怜,就把他抱进怀里,溥仪很快安静了下来。从此,溥仪再也离不开王焦氏了。对于这个乳母,溥仪感情至深,他在《我的前半生》中曾这样记  相似文献   

7.
田正清 《今日民族》2009,(10):34-36
电影发明至今已有113年的历史。电影自发明就以拍摄纪录片开始。我国和云南省的电影拍摄也都是以拍摄纪录片开始的。1910年,法国人拍摄了滇越铁路通车的纪录电影,这是云南最早的电影。其后,有国外、国内的电影机构在云南拍摄纪录片和故事片,其中最大的机构是美国新闻处,拍摄了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  相似文献   

8.
文摘     
1964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前半生》,该书由曾为中国末代皇帝的溥仪先生提供素材并最后审改,群众出版社编辑李文达执笔,按二人共同拟订的提纲,历时4年才创作完成。当时,考虑到政治因素,经上级批准并征得李文达的同意,该书出版时署名为“溥仪”。20多年后,溥仪的遗孀李淑贤以溥仪继承人的身份主张只有溥仪对该书享有版权,并要求依法继承该书版权中的财产权;而执笔人李文达要求确认其合作作者的身份,并依法享有版权。该案的焦点在于:《我的前半生》是不是合作作品。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6,(24)
正这部纪录片,只有短短的27分钟。它包含的信息量是如此巨大,让观看者只觉得太过短暂。新西兰驻华大使麦康年介绍说,这部影片于1958年在新西兰国内上映,很多的新西兰民众当时在电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50年代的新西兰民众对于中国是不了解的,而这部纪录片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或多或少改变了新西兰人对于中国惯有的印象就在今年5月,新西兰驻中国大使馆举行了一部关于中国电影纪录片的媒体放映会,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做《走进红色中国》,它是由新西兰电影制  相似文献   

10.
末代皇帝归葬西陵陈玉明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辞世28年之后,骨灰于1995年1月归葬清代皇陵之一的西陵。86年前,即溥仪登极后的宣统元年,前帝光绪的棺椁从北京运至西陵,128人共抬独龙大杠,浩浩荡荡走了四天三夜,耗银四十三万八千两。此次,溥仪“乘...  相似文献   

11.
文化     
因没有继承人,去世时也没有遗嘱。末代皇帝溥仪所写的《我的前半生》被申请为无主财产。近日,该书出版单位群众出版社向西城法院递交了请求认定该书为无主财产的申请。西城法院9月25日发出认领公告,自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该书将收归国有,以后收益归国家。群众出版社称,上世纪60年代,群众出版社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指示,出版发行了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好评。1967年溥仪去世,书的著作权由溥仪的夫人李淑贤女士继承。1997年,  相似文献   

12.
1958年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的前身昆明电影制片厂建立,跨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当时主要以拍摄新闻纪录片为主,曾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彩色风光片《大理行》等介绍云南省民族风情、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影片,在国内外受到好评。1979年,与西安电影制片厂合拍了第一部故事片《黑面人》,结束了云南不能生产故事片的历史。1982年第一次独立摄制完成了故事片《叶赫娜》,为拍摄民族故事片作了初步尝试。1985年昆明电影制片厂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故事片生产厂家,正式更名为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从那时起,云南故事片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  相似文献   

13.
戏曲影片《红叶题诗》,作为琼剧的“经典”名剧,不仅因为它被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影片发行全国及东南亚,更因为它曾经由中国著名的戏剧家田汉先生对剧本进行过修改润色,因而成为琼剧人的骄傲,也成为海南人的骄傲。同时,它还是原琼剧院副院长、中国剧协海南支会原副主席蔡兴洲先生引以为荣的事,因为,他, 是影片的第一作者——“戈铁”。传统琼剧《红叶题诗》叙述的不是《流红记》韩宫人题诗的传奇,也不是《题红怨》  相似文献   

14.
相传在明代鼎盛时期,宫内外的太监总数约有十余万人之多.其中既有掌管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的太监,又有专在内宫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太监,也有守卫皇陵或看管皇家围场(狩猎地)的小太监.到了清代,太监权力已逐步削减.至清末,据说“大内”太监所剩不过千把人了.待到民初,末代皇帝溥仪被鹿钟麟逐出紫禁城的时  相似文献   

15.
青年作家贾英华创作的《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已再版七次,并获第五届中国图书“金钥匙奖”。他的又一部近四十万字的力作——《末代太监秘闻——唯一在世太监孙耀庭传》的简、繁汉文版,即将由知识出版社和台湾经世文化有限公司在大陆和海外同时发行。书中的主人公、年逾九十高龄的孙耀庭老先生,是世界仅存在世的清末太监。他曾在瑞康太妃的戏班演戏,先后伺候过逊帝溥仪、皇后婉容。晚年,他与作者结成忘年好友,并抱病亲笔挥毫为此书作序。这部著作,不仅仅是末代太监——孙耀庭先生的传记,而且是以他为线索,采用文学纪实手法,勾勒出了晚清宫廷生活的侧面,真实、客观地描写了晚清太监群体的形象,揭示和挖掘了晚清历史以及宮廷史的某些重大事件之“谜”,并将史籍的各种不同记载,作了考证和附注。本刊从此期开始选载,拟载二十期左右,约八万字,并配有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中华第一剑──纪录片《中华之剑》云南拍摄纪实乔保刚,陈燕由国家禁毒委员会、公安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中国第一部以国家名义拍摄的反映中国禁毒斗争的大型纪录片《中华之剑》,已于1994年6月26“国际禁毒日”正式在北京开机。7月10日,摄制组奔赴云南省...  相似文献   

17.
相识皇帝1950年7月31日,一列押送伪满战犯的前苏联列车,驶入中苏边境的绥芬河车站。8月1日,前苏联政府向我国政府正式移交了以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为首的60余名伪满战犯。8月3日伪满战犯抵达抚顺后,管理所派车将他们接回。那时,他们还很重视君臣之礼,我记得溥仪首先下车,伪满国务院总理大臣张景惠、伪满外交部大臣阮振铎、伪满勤劳部大臣于镜涛、伪满经济部大臣于静远,以及溥仪的老岳父荣源等人跟随其后,鱼贯而行进入监舍。溥仪头戴黑礼帽,身着黑西服,一手持文明杖,一手搭了件风衣,随身携带一个黑皮箱。据说,他身上的西服还…  相似文献   

18.
电影《末代皇帝》中有一个场面,末代皇帝溥仪在苏联被关押了5年之后,作为战犯被押送回国,绥芬河火车站成了他踏上国土的第一站。 素有“国境商都”之称的绥芬河地处中国东北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山城,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区陆地相连,距俄远东地区著名城市海参崴210公里,是赴俄边境旅游的重要通道。10年前,绥芬河人口只有2万人今天,这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已达到10万。  相似文献   

19.
法国纪录片大师让·鲁什(Jean Rouch,1917~2004),以拍摄风光、社会和人文等影片而著名于世,其数量超过了140部.他在1960年拍摄的<夏日纪事>[1]开创了"真实电影"[2]的先河.在这部影片中,街头访问的对话形式、关于幸福的不懈追问、音画同步的技术革新冲击了当时既有的纪录片拍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1912~2007)逝世已一年了。经历过十年浩劫的人们,一定还记得34年前"四人帮"掀起的对于影片《中国》的全国性大批判浪潮。1972年,安东尼奥尼来到中国。有关方面希望他能拍摄一部向全世界介绍我国状况、促进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