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态度转变,必须把马克思自己的劳动价值论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明确区分开来:前者有劳动二重性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在"劳动形成价值"这一认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清晰地说明了"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如何形成剩余价值",做到了"历史地"看待"价值"及创造它的"劳动";后者具有把"历史性"的东西"错认"为具有"永恒性"的东西的根本理论缺陷。劳动者立场之于马克思创立自己的劳动价值论是必要的,但并不充分。拜物教批判理论对于马克思创立自己的劳动价值论具有前提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也是马克思确证人民历史主体性的切入点。劳动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劳动自身沿着劳动—"异化"劳动—异化劳动克服的历史路线,实现自由劳动的现实复归;劳动价值理论也沿着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的国民经济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进程,实现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化、现实化。马克思无疑是自由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阐发者,他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劳动"与黑格尔哲学"精神劳动"的双重批判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类历史对自由劳动的理论自觉。马克思所阐明的自由劳动具有现实性、辩证性与人民性的特征,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的科学基础、方法论依据与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3.
当代处于主流地位的价值哲学,认为"哲学上的‘价值’是解释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这是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相一致而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悖的价值哲学,其哲学基础是旧唯物主义,必然陷入旧唯物主义的重重困境。这种价值只是哲学之外的其他学科研究的"事实性价值"(worth),而不是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value)。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发端于人对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的追寻,而体现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于是,人的存在意义在不同层次上的社会关系中生成了三层价值:体现于经济关系的经济价值(其基础是劳动价值)、体现于人伦关系的人伦价值(包括伦理、法律和政治价值),体现于人的情感共鸣关系的审美价值。所有这些价值必须以物为载体,即通过物对人的关系来实现。由此形成了社会物质的二重性,形成了以物为载体的作为"人对人的价值"与"物对人的价值"的统一的客观价值世界。这才是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  相似文献   

4.
王传东  杨学成 《前沿》2004,(8):30-33
商品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的起点 ,并由此引出对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的深入分析 ,奠定了整个劳动价值论乃至整个资本论的理论基础。遵循马克思的原创思路 ,并结合当今世界迅猛发展的新形势 ,首先对商品的二因素和对劳动二重性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分析 ,以此为基础 ,对科学技术和价值的关系以及私人企业主的劳动等问题展开讨论。力图在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以科学的态度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5.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基石,是指导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依据。改革开放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既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挑战,又对其发展提供了契机。面对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既应坚持,又要发展。正确面对改革所提出的挑战,积极回应,抓住劳动价值的抽象分析方法,紧贴改革脉搏,不断深化认识,应是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周少岐 《岭南学刊》2006,23(1):60-64
价值的本质上的规定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而非使用价值;生产力始终是有用的具体劳动的生产力,但不等于有用的具体的劳动本身就是生产力。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绝不是什么生产力价值论;价值规律与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将二者划等号;资本生产力是马克思曾批判过的观点,并非是马克思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的发展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许多新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特别是劳动价值论,面临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因此,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必须即结合当代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新发展,应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新的科学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赵宗博 《理论月刊》2002,(11):23-25
知识经济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劳动的比重不断加大,其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高。为此,马克思关于作为价值源泉的劳动的有关论述以及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理论,需要在新形势下加以丰富和发展。走进知识经济时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趋势。深化对知识经济与知识劳动价值问题的认识,既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与劳动价值论问题的基本要求,也是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把握知识经济发展趋势,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时代,数字劳动是普遍存在的重要的劳动形式。虽然有人质疑和否定数字劳动研究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否认其中存在的资本剥削现象,但这正说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的时代价值和科学性。研究数字劳动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新发展,也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建设公共的网络空间提供路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斯蒂德曼的实物价格理论,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中是完全多余的,由此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然而,斯蒂德曼的实物价格理论,仅是整个价值理论体系中的价值范畴上的价格论的第三个层次的一种特殊情况,根本没有涉及到价值范畴上的财富论,也无法说明与财富相关的经济现象。劳动价值理论则不仅说明了与价格相关的经济现象,而且说明了与财富相关的经济现象。正因为斯蒂德曼的实物价格理论没有涉及到价值范畴上的财富论,因此,存在着一系列缺陷,如:不能解释价格的本质,不能解释利润的来源和本质。而这些问题只有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才能够得到解决。所以,要研究和揭示生产的社会性质,研究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本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不仅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必要的、唯一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