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破产免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否给予破产债务人剩余债务的豁免,立法例上有免责主义和不免责主义两种主张。破产制度的立法宗旨从片面维护债权人利益转向兼顾债务人和债权人双方的利益,对于诚实而不幸的破产人通过免除其未偿债务给予其重新开始的机会,反映出破产立法对善意的、无过错的债务人的必要保护。  相似文献   

2.
新破产法引入破产管理人制度,寄希望于管理人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维持一种和谐的破产利益分配格局,实现企业顺利破产。本文从现有破产管理人与普通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入手,分析其弊益,就破产管理人与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为出台破产法有关司法解释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悦 《人民司法》2012,(1):96-9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破产案件审理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2006年修订的企业破产法为破产案件的审理创立了全新的审判思维。破产程序需要最大化地保护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实现利益的公平与协调。债权清收直接关系到可分配财产的变现和给付,关系到破产债权人的利益能否得到充分的保护,关系到破产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在实践中也是各方当事人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以往的审判实践中,往往更多地关注破产债权的数额及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对于破产企业,人们更关注的是作为资不抵债主体的破产企业的债务情况和其既有资本现状,对破产企业自身债权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一些需要通过清收程序重获  相似文献   

4.
破产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是破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债权人的损害救济又是破产法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实现债权人的损害救济,应追究破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形成相应的监督机制,从而加强对破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破产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是破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债权人的损害救济又是破产法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实现债权人的损害救济,应追究破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形成相应的监督机制,从而加强对破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周立  郭峰 《中国审判》2020,(3):98-101
破产程序能否顺利进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各项目标能否最终实现,都与破产管理人密切相关。而现实中,破产程序中多方利益、矛盾交织、冲突,破产管理人在履职过程中,难免因为其行为不当或过失、故意,而给债务人、债权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加之权力本身具有自我扩张的本性和肆意滥用的本能,因此,有必要建立及时、有效、完善的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以规范破产管理人的权力运行、限制破产管理人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破产重整计划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破产制度由清算主义为主向重整主义为主转变。破产理念也由债务人利益保护为中心向债务人与债权人利益平衡保护为中心迈进。重整计划是破产重整制度的核心,也是破产重整制度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重整计划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破产重整计划制度存有一些缺陷,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刑事破产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该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一定数额的财产损失,行为人对此损失应该予以赔偿,但行为人的财产总和又不足以赔偿被害人或其亲属的财产损失而被宣告破产的一种免责制度。刑事破产制度的确立,可以体现破产法的人道感情、公平理念、效率理念、自治理念等价值取向。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各国的破产法均规定可以对自然人提出破产程序的申请。最近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没有规定自然人破产制度,这是立法的一大疏漏。因此,在我国确立刑事破产制度,对平衡行为人与受害人或其亲属的利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居于核心地位,破产管理人的法律责任是利害关系人利益的最有力保障。本文讨论了破产管理人在违反其法定义务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以明确破产管理人的义务和责任,保证破产程序的公正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正> 破产,是商品经济社会中的正常现象。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破产更是司空见惯。由于破产会影响到诸方面参与者的利益,所以在破产程序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某些人实施某些行为去损害另一些人的利益。这些行为的危害性一旦严重到须以刑事手段来处罚、制裁行为人的程度,这些行为就构成了犯罪,即破产犯罪。破产犯罪的内涵和外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在古罗马和中世纪欧洲,一直实行"有罪破产"的原则,破产本身就是犯罪,破产人就是犯罪人,破产人的财产和人身均可成为强制执行的对象,破产人可以被拘禁、被处以肉刑,甚至可以被处以死刑。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一旦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就意味着该企业最终会走向灭亡,同时企业的债权人只能在破产程序中获得清偿,破产财产往往不能足以清偿所有债权,所以清偿的先后顺序直接影响着债权人的债权清偿利益,本文就对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对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及原则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放权与控权:破产管理人破产财产处分权的合理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政 《河北法学》2014,(5):187-193
破产管理人的破产财产处分权是破产管理人职权中极其重要的一项权利,直接影响到破产管理人制度的有效实施,但它的不当行使也极易损害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因此,《企业破产法》在赋予破产管理人灵活处分破产财产权利的同时,应采用抽象概括加列举的方式,建立重大破产财产处分许可制度,在放权与控权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同时赋予债权人会议或者债权人委员会以诉权,将其监督权坐实。  相似文献   

13.
自我国实行住房改革以来,房地产业逐渐成长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一升再升的住房价格,已经逐渐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近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低迷,打破了房地产开发商只赚不赔的局面,有的开发商甚至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开发商破产,相关利益群体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但其中购房者可能是损失最大的。本文结合我国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和破产制度,探讨开发商破产后对购房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政法学刊》2017,(6):98-106
目前我国现行破产债权确认诉讼程序在前置程序、性质、管辖、起诉主体及裁判形式等方面呈现出有别于一般普通民事诉讼的特点,但因立法不完善及司法操作的困难,其在诉讼主体、程序适用、保障力度、对既定已开展程序效力及诉讼时效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宜从明晰诉讼主体、完善程序设计、提高当事人利益的保护力度、明确判决效力和诉讼时效等方面完善我国破产债权确认诉讼制度,从而有效解决破产债权确认中的纠纷,以保证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试论高校债务风险的化解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大学有关财务危机的报道掀起了高校是否破产的讨论热潮,让高校破产成为社会主流的声音。笔者认为,高校能否破产,取决于我国现行破产制度赋予各个民事主体的破产能力。根据现行立法,高校作为事业法人没有破产能力,从而不可能破产。如何有效偿债,才是社会最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办普通高校高负债状况已经引起全国关注,有人主张中国资不抵债的高校应当破产。但高校能否破产,取决于我国现行破产法确定的破产能力及我国政府对高校的政策走向。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高负债的公办普通高校不会破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家教育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教育产业化)及高负债额超出政府承受极限时,高负债的公办普通高校有破产的可能,高校突出负债重围重在如何偿债。  相似文献   

17.
破产理念的立法演变与破产程序的驱动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长印 《法律科学》2002,98(4):49-59
免责制度产生之前 ,破产主要是作为债权人执行债权的工具和手段存在的 ,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掘债务人的财产 ;破产程序的推动主要依靠债务人基于免责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其后 ,免责、自愿破产加上自由财产制度的确立 ,成为自然人破产得以长盛不衰的三大利益支点。当有限责任制度在立法上和实务中得到广泛承认和推行之后 ,债务人本来只能通过破产程序才能获得的免责利益则可通过有限责任的方式直接实现 ,此时企业破产立法的重心发生了移转 ,促使债务人提出破产申请的动因更多地转向破产预防制度可能为其带来的诸多益处上。  相似文献   

18.
我国《破产法》立法任务初步完成,正在发挥其独特作用。担保物权的保障与职工的利益都是法律必须维护的利益,《破产法》遭遇到利益冲突的旋涡。在破产程序内,《破产法》需要面对复杂的利益冲突,制订可信赖的规则。《破产法》需要从破产程序法与破产实体法两个方面关注各方主体利益的保护问题。因此,《破产法》实施以后对破产制度的价值分析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破产欺诈与立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产欺诈伴随破产制度产生而存在,直接损害债权人权益,甚至是社会利益,。我国《破产法》由于立法目标的错位,对破产欺诈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在相关法律条文中就没有“破产欺诈”或“诈欺破产”一词,在实践中对严重的破产欺诈行为也没有予以及时有效的制裁。在新的《破产法》修订之际,结合现代破产立法目标,对破产欺诈及立法对策进行有效的规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破产管理人是破产宣告后成立的,全面接管破产企业并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等破产清算事务的机构。对于破产管理人给予相应的监督,从而保证其权力的实行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实现价值目标,顺利完成破产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