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48年11月2日,我们4野2纵6师参加了解放沈阳的战斗.结束后,在东南郊区的营盘一带仍有国民党207师余部的一个营顽固抵抗、拒不投降.次日晨我所在的6师警卫营(五个连)奉师长张竭成的命令,去围歼这股敌人.营长李四福命2、3、4连及机枪连去攻打营盘,我一连(我时任该连政治宣传员)在连长张柏山的带领下去攻击营盘南侧的一个外围据点.当我连按时赶到该据点后发现敌人已全部电缩到了营盘.随后我连立即跑步去营盘参加战斗.当我连到达营盘外围与全营会合后,我营已全部包围了敌人,但敌人仍在用轻、重机枪及边机炮疯  相似文献   

2.
1941年9月24日,3500多名日伪军从四面八方包围了狼牙山,企图消灭我八路军主力。为掩护游击支队、主力部队、党政机关和附近的老百姓共计4万余人转移,7连担任掩护任务。25日中午,完成任务撤离时,6班班长马宝玉挺身而出,要求带领4位战士留下来掩护全连撤离。利用地形,5位勇士奋勇还击,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为了使敌人摸不清部队撤走的方向,他们故意把敌人引向通往三面绝壁的小莲花峰上。  相似文献   

3.
1968年夏初,我是解放军某部班长。那时我刚从重庆某厂军管会回到部队。一位高个子,清瘦面庞的副部队长乘车来到连队,要调我们连去川东某城市附近一座山上守卫军火库。副部队长给连队干部传达了命令后,并亲自给全连同志作了动员报告。按常规,一个连在本部队范围内调动,不需要一位副部队长亲自做动员的,但这次例外。因为全  相似文献   

4.
1927年12月下旬的一天,黄昏,夕阳西下,斑烂的云彩撒满了天空。坐落于井冈山附近的茶陵县城,此时笼罩于硝烟弥漫的弹雨中。负责据守城东方向的秋收起义部队第三营,在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的指挥下,一次次打退了国民党吴尚独立团的疯狂进攻。敌人留下了一具具尸体,败逃而去,阵地上一时恢复了短暂的宁静。副营长伍中豪就此空隙,加紧指挥各连抢修被敌炮火轰毁了的掩体工事,准备迎击敌人的再次进攻。只见他穿行于各连阵地之间,忙得满头大汗。这时,营长张子清急匆匆地从团临时指挥所赶来向他传达说:“伍营长!团部命令我们准备撤退!”  相似文献   

5.
一天吃过晚饭,外孙问:你当年为啥抗美援朝?都吃的啥住的啥?我一听,这话问得很关键.这些事儿不但他不知道,连他爸妈也不完全知道.我清了几下嗓子,唱起<想起当年老八路>-- 自从胜利到如今, 山新水新人更新, 五零年我去过朝鲜抗美援朝我杀过敌人.  相似文献   

6.
1940年10月,百团大战激战犹酣,战果辉煌。华北的敌人被打惊打痛了,急调重兵,对我军进行疯狂的报复。我当时在晋察冀军区特务团一营任营长。我们团受四分区统辖,负责掩护分区机关和地方政府向山区转移。我们从平山、获鹿附近的根据地撤出,转移至滹沱河北畔的上下流里庄。一天上午,突然得到情报:从平山县出动了一千多鬼子、三千多伪军正涉过滹沱河,向我军合围而来。分区立即决定继续向北转移。特务团四分区王佐璠参谋长命我带领一个连,在上下流里庄北面的山上阻击敌人。他严肃地说:“你们一定要把敌人阻止  相似文献   

7.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摆空城计,吓走司马懿大军的故事可谓家输户晓,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朱德元帅和聂荣臻元帅也都曾巧用过“空城计”。(一)1936年春天,我红四方面军总部和后勤机关设在四川西北部的梦公镇。一天上午,在镇南面的球场上正在进行篮球比赛。朱德总司令也在场上打球。只见他时而上前进攻,一会退后防守,满场奔跑,非常活跃。朱总司令的精湛球技博得了在场边观看的战士和群众的阵阵掌声。正当比赛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从山上传来了密集的枪声。朱德马上命令通讯员去打听情况,原来敌人根据一个叛徒的密报…  相似文献   

8.
1943年夏季的一天,日军驻长子县的久深师团士官学校150余人,化装成我民兵模样,绕过驻军哨卡和村庄,翻山越岭,由长子县经沁水县境的东、西峪地区,偷偷潜入到我根据地的腹心地区——安泽县境内.企图远距离奔袭我太岳根据地党、政、军机关.敌人夜间行军,白天则隐蔽在山林里.敌人秘密地进入我根据地腹地之后,群众发觉这支“民兵”队伍形迹可疑,即向我领导机关做了报告.我们57团也迅速地得到了这一情报.团首长根据上级的指示,命令二连会同友邻部队追歼这股敌人.  相似文献   

9.
伍老(伍修权)和谢老(谢 觉哉)是我父亲丛德滋的入党介绍人。1941年元月,几乎是与“皖南事变”发生的同时,父亲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同年5月,伍老奉党中央命令调回延安。就在此间三个多月的时间内,伍老完全不顾个人安危,无惧白色恐怖笼罩的阴影,冒着连他自己随时都有被敌人捕杀的危险(那时伍老的名字已被特务组织列进“甘肃奸伪  相似文献   

10.
1944年8月29日,日军第72旅团,金井中队伙同伪军近200人,侵占我泗阳与宿迁之间运河线上的重要道口一林官渡,企图阻断我苏北淮海区和淮北间战略联系。当时我所在的3师10旅10团1连,奉命从江苏省涟水县麻垛出发,冒着中伏的酷暑,用2天急行军,赶到宿迁县郑楼、洋河镇一带,参加歼灭这股敌人的会战。 经过激战,敌人遂被歼灭。团部命令我们到洋河镇集合,我们沿着运河边纤道急速行进。正当东方露出发白  相似文献   

11.
“山坡上,山谷里,到处都是敌人,就像数不清的狼群,向我大面山阵地扑来。师指挥所离前沿阵地只有200米,敌人的一举一动,不用望远镜就能看清楚。等敌人攻到我前沿阵地时,我命令火力展开,敌人纷纷倒下。但后面的敌人还是往上拥,冲到我阵地盖沟。这时,战士们一个个从工事  相似文献   

12.
在红山女神的故乡凌源市,有一位驰名全国的战斗英雄在这里安度晚年。他叫刘恩禄。 1946年5月,机枪手刘恩禄所在的我独立师三团一营三连接受了攻打营口县小桥村国民党军山炮营的艰苦任务。敌山炮营有迫击炮、六○炮、轻重机枪等重武器,对阵地进行了严密封锁,企图顽抗到底。三连战士卧倒在没有隐蔽物的开阔地上,连头也抬不起来,伤亡严重,子弹也快打光了。在这种危急情况下,连长命令刘恩禄带领几名战士去夺取前沿阵地。由于机枪已被打坏,刘恩禄左手提起只有三  相似文献   

13.
1951年元月20日,我所在的450团三营七连正据守汉江南岸杨智里235高地。清晨敌炮兵开始对我七连阵地进行炮击,敌机在我前沿阵地狂轰滥炸,投掷汽油弹,阵地顿时一片火海,气浪扑人……。七连勇士们在敌人停止炮击后,用机枪、步枪、手榴弹同300多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战斗,经过激烈战斗,敌人丢下尸体和枪支迅速退回原地。随后七连战士们积极  相似文献   

14.
智取塔头尾     
1936年的夏天,正是坚持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国民党军队疯狂“围剿”我苏区,妄图将我红军游击队困死在山上。红军游击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击敌人,霞浦的敌人惶惶不安,忙将兵力集中到县  相似文献   

15.
正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在敌人的"围剿"和反"围剿"中艰难行进的,有时候为了摆脱困境,连吃饭的铁锅都要丢掉,更不要说带书了。为了每天有书看,毛泽东只能东借西借。有一天,红军队伍经过一个村庄,毛泽东命令队伍在村外扎好营地,然后派警卫员去村里借书。毛泽东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小王,你去村里看看有没有读书人,想办法帮我弄‘水浒’和‘三国’来。"警卫员找到一个私塾先生,私塾先生听说红军首长需要"水壶"和"三锅"用,  相似文献   

16.
孙加祺 《党课》2013,(15):117-118
老革命家陈丕显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讲述过一段关于读书学习的往事: 1935年春夏之际的一天,陈毅和他的警卫员在从北山回油山的路上,与敌人突然遭遇。由于敌众我寡,他们便急忙埋伏到路边水沟的芦苇丛中。敌人开始四下搜查,因为近在咫尺,连敌人之间的对话都听得清清楚楚。一会儿,一个丢下的包袱被敌人发现了,他们把包袱打开,发现里面有衬衫和书籍,惊奇地说:“啊,这些共产党人苦成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月3日,我大队突然接到团部命令,要我以连为单位迅速赶到无为大万家附近集合,准备迎接军部和主力部队北渡长江。接到命令后,我立即决定四连先走。四连几个干部听到这一消息都非常高兴。一同志们说,为了迎接部队北渡,,我们吃了不少苦,也流了不少血。今天,这个伟大的战略转移终于盼来了,我们一定要出色地完成上级首长交代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1949年10月份,我在人民解放军第61军某团四连任副班长,当时部队在西北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又奉命向四川进军,当时敌胡宗南部队正向四川逃窜。敌人多数是机械化部队,走的是大道,而我军靠的是一双铁脚板,抄小道和敌人赛跑,要想赶在敌人前面消灭敌人,就必须翻越有名的秦岭和大小巴山。部队从陕西省周至县出发,开始几日还有羊肠小道,进入深山之后,根本就没有路,悬崖绝壁,大树缠天,山下还是深秋,而山上已遍地冰雪。有时六七天不见一户人家,饿了吃口干粮,渴了抓把白雪,困了就靠在树下过夜,多数通道被陡立的山峰阻…  相似文献   

19.
(一)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刚刚到达陕北吴起镇,西北二马(马鸿宾、马鸿退)和东北军骑兵便尾随而至。毛泽东命令:“打退追教,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彭德怀指挥红军指战员奋起迎战。10月21日,在吴起镇西南山,马鸿宾的第35师骑兵团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落马溃逃。此时,东北军白凤翔部也来进犯,其骑兵先头团又被红军打垮,掉头逃命,另外3个团也同时被击溃。红军经过此次战斗,终于结束了敌人的追剿。彭德怀在他的自述中说:“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吴起镇.正是蒋介石命令东北军张学良十余师向陕北苏区红军进行第三次…  相似文献   

20.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黎平。国民党反动派命令地方势力造谣诬蔑,并强迫群众把粮食、生活用品搬到深山里,连舂米的石臼都藏了起来。红军不仅很难弄到吃的,连人影也很难看见几个。敌人妄图用这种方法割断红军和人民的联系,给红军制造困难,把红军饿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