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官重德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官德建设问题,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领导干部从立德、修德、行德三个维度加强官德修养,这既是加强官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更是涵养官德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从政者,民称之为官,做人要有人品,为官要有官德。所谓"为官之德",是指从政为官者在一定岗位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方面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公民道德规范在各级领导干部岗位实践中的具体化,同时也是社会对领导干部职务的具体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3.
叶再春 《前线》2012,(Z1):116-117
对领导干部而言,道德更集中的表现是"为官之德",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官德"。6月18日,北京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科院联合组织专家编著的《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面世。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大学、解放军后勤学院、中国纪检监  相似文献   

4.
在领导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过程中,领导干部为政之德即官德修养,至关重要,更为迫切。加强官德修养,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和实践锻炼,也应当从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典籍中吸取养料和教益。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和传统文化的真善美,它为当代各级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精神食粮和思想养料。  相似文献   

5.
<正>政德,即为政之德,执政之德。习近平总书记说:"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可以说,政德的核心就是官德,从政德行是对为官当政者的一种特殊职业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条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些  相似文献   

6.
文摘     
《红旗文稿》2012,(9):40-41
梁衡董岩:正确行使权力,离不开道德的力量官员的道德程度往往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尺度。官德是官员所应恪守的职业道德,是官员工作生活、思想行为的规范与准则,是从政之道、用权之德,是用权的行为规范。在中国古代,"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它是指修身以成圣贤之德,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官德四看     
任敏 《先锋队》2012,(16):14
领导干部的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尺度。相对于普通人而言,领导干部手中握有或大或小的权力,能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正确行使权力,需要制度和纪律的约束,更离不开道德的力量。"官德"是领导所应恪守的职业道德,是从政之道、为政之德,是用权的行为规范。一个官员官德如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2,(9):1
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德是为官之魂。这突出强调了干部德的重要性。“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德的好坏,事关社会风气好坏、人民利益得失、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  相似文献   

9.
叶再春 《前线》2012,(7):116-117
对领导干部而言,道德更集中的表现是“为官之德”,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官德”。6月18日,北京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科院联合组织专家编著的《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面世。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大学、解放军后勤学院、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出席该书出版发行座谈会,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官德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今古相通,古代官德文化中至今仍然闪耀着历史光辉的为官者的"勤政务实"、"清廉从政"、"为民亲民"、"谏诤敢言"、"修身立德"等精华内容,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和珍品,穿越历史时空,于数千年后仍有助于党政干部了解现代官德规范与古代官德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从古代官德文化精典中汲取思想营养,为当今的官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政以德"思想意蕴深厚,不仅是我国古代社会治国治吏的重要标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为政治国之道德要求。以史为鉴,深入挖掘"为政以德"思想的有益成分,不仅是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既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锤炼党性修养,又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更要不断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政治环境,以期使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相似文献   

12.
官身须谨慎     
许海 《前线》2014,(8):108-114
在中国古代官德思想中,“谨慎”是一以贯之的主题,从先秦时期《尚书》训诫的“明王慎德”,到秦汉时期《秦简》教诲的“为吏之道,必清洁正直,慎谨坚固”,再到唐朝“戒慎守道”的《臣轨》规范,最后到清朝康熙帝“清、慎、勤”的匾额御书,立身谨慎被许多不同朝代列为从政的共同道德要求。深入理解这个古代重要的官德思想,使之能够不仅内化于心,也能外践于行,需要从谨慎的内在原因、具体要求和实践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把握。  相似文献   

13.
戴蓉 《江淮》2012,(10):28-29
做官先做人,立世德为先。官德关乎社会文明程度,关乎政权兴衰成败,是为政优劣的分水岭,是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不但是党员、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也是立世之基。党员、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讲党德官德,正确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基层党课"紧贴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以故事体的风格谈党德建设和官德修养。分为忠诚老实、坚定信念、廉洁奉公、谦虚谨慎、气度恢宏、人格独立、选贤任能、官德修养等多个专题,系统性地阐述加强党德官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敬请读者关注。本期安排发表"忠诚老实"篇。  相似文献   

14.
<正>古代官德修养的主要德目,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公畏慎勤、清俭和节、仁爱宽恕、平明志友、谦正忍敬、直智实达、淡静藏谨、温恭让学。官德修养是通过这些具体的德目体现出来的。兹举其中几个德目来展开。一是孝。孝为诸德目之本,是一切道德心、感恩心、善心、爱心的源头,是一个人塑造其道德人格的起点。"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乌鸦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孝敬父母,敬养双亲,乃是天经地义的法则。孝敬父母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重要的是精神心理的层面。儒家告诫我们,  相似文献   

15.
<正>为官之德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古人一直很注重官德问题,并有许多精彩论断。从“为政九德”到“十思”,从《待漏院记》到《阅江楼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针对官德的评说早已自成体系,而这个体系又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正因如此,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会抓住任何机会提醒皇帝和各级官员修“官德”,督促他们经  相似文献   

16.
袁和静 《前线》2014,(5):108-113
<正>中国古代高度重视官德的意义,强调官德在治国安邦、社会理政中的价值引导作用。而清廉俭朴作为官德思想中的基本内容,更是受到历代历朝的普遍重视与关注,因为政治廉洁可以引领社会风气,稳固执政大局。如古代官箴所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因此,深入挖掘古代官德中的清廉俭朴思想对于今天的官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德治,孟子对官德建设尤为重视。儒家传统官德思想为当代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其民为贵思想,义利观、非功利道德观、政绩观等,对当代领导干部价值观建设,行为准则规范和思想境界提高都具有继承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是基础,做是根本。党员干部要当"两学一做"的模范,就要将立德与修文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上走在前列,在讲道德有品行上作表率,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作出新贡献。百行德为先。纵观中国历史,一贯有"以吏为师"的传统,凡是官员崇尚道德、以上率下,社会就会繁荣和睦,百姓安享盛世;凡是官德不彰、政风不正,社会  相似文献   

19.
<正>"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德是才的统帅、才的形成、才的体现。因此,做人要讲道德,从政要讲政德、为官要讲官德。官德对整个社会道德具有引领作用。习近平同志说:"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党和人民事业进入新常态新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求干部必须严以修身做事。严以修身乃做人之本、从政之基、成功之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贯要求、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15,(10)
<正>"尚贤者,政之本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党员干部道德修养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思想建党,促进党风政风根本好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强化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升华道德情操,才能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一为官之道,德在其首。纵观中国历史,凡是盛世、治世,都是吏治清明、政风清正。相反,凡是衰世、乱世,都是官德不彰,民怨沸腾。我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官德建设作为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