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1947年,为粉碎敌人的围剿,加强对闽南武装斗争的领导,闽南地委书记卢叨从闽粤赣边区党委带回一批军事领导干部到云霄县乌山水晶坪。8月1日,在葱仔寮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闽南支队。根据工作需要,以便与区党委保持联络,闽南地委副书记陈文平从边区党委带回一部电台,随行的有十几人。1948年7、8月间,边区党委派李志忠、刘迈(刘洁珍)、邱宗信、林明法、冯根华等5人到闽南地委机关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党的组织工作亦紧紧围绕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总路线的贯彻执行,顺利地实现了转变,保证了党的各项任务的完成。在这一伟大转变过程中,党中央分别于1951年3—4月间和1953年9—10月间召开了两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市(原为崇安县),于1949年5月9日解放,被誉为"福建解放第一城". 解放战争时期,崇安是闽北游击纵队开展爱国游击战争的中心地带.1946年11月至1947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南(平)古(田)(建)瓯地区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省党代会.会上,中共福建省委改设闽浙赣区党委(9月改称省委);制定了<闽浙赣区党委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决定>、<闽浙赣区党委告闽浙赣全体党员书>等文件,并部署了各地区爱国游击战争工作,决定闽浙赣区党委委员王文波任中共闽北地委书记.  相似文献   

4.
故国山河壮,群情尽望春.“英雄”夸统一,后笑是何人?每当我们吟诵这气壮山河的诗句,就会自然地想起她的作者——牺牲在歌乐山中的罗世文同志.1 1904年6月,罗世文出生于自贡与威远县交界处的观音滩.1921年秋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重庆甲等商业学校.当时,“五四”运动的革命浪潮深入发展到全国各地.罗世文很快地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期间,他结识了四川早期的革命家吴玉章以及党中央派到四川工作的恽代英、萧楚女等.在这些同志的指导帮助下,罗世文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地参加重庆地区的革命活动.1923年,罗世文加入中国社会主义胃年团,先后担任重民团地委书记、团地委学生部主任等职务.1925年6月,“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重庆.共青团地委经过研究决定发动全市人民声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会后,团地委以“重庆劳工互助社”名义向全市发出通启,并于6日上午出面召集各群众团体代表开会讨论反对英日帝国主义暴行的办法.7日上午,重厌各界84个群众团体派出代表400多人在  相似文献   

5.
1988年2月19日,是鞍山解放四十周年纪念日。提起这一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鞍钢恢复时期的日日夜夜。 1946年8月,中共辽东省委(后改为辽东分局)派我到辽南一地委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当时,辽南一地委管辖辽阳、鞍山、岫岩、青城(凤凰城西部)、海城、营口等市、县。但辽阳、鞍山、海城、营  相似文献   

6.
正1948年底解放战争近尾声之际,为接管、巩固新解放地区政权,支援南方广大新解放区建设,中共中央决定,抽调大批党政干部随军南下。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山西抽调数万名干部南下支援全国解放、接管政权,分别是:太行、太岳抽调4000余名干部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福建,晋绥抽调4000余名干部组成西北入川工作团前往四川、西康,晋中区党委和太行区党委为主共抽调3000余名干部组成晋中南下工作团开赴湖南。于是,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被党中央和国务院列为1998年的“一号工程”,这既体现了解决该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信心和决心。眉山地委、地区行署积极贯彻中央、省的决定,为做好这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取得  相似文献   

8.
仰望杨善洲     
曾建立 《党建》2011,(5):25-25
从普通农家子弟到革命工作队伍中的一员,从党的基层干部到地委主要负责同志,从退休的老干部到植树造林的新干将,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遗产     
父亲的遗产李勇李登瀛(1914-1996)陕西神木人,1929年参加革命,曾与刘志丹等一起创建了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1938年开赴晋北,在党的领导下,创建、巩固和扩大了雁北革命根据地。1945年,任雁北地委书记;建国后,曾任川北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  相似文献   

10.
王标 《世纪风采》2011,(1):10-14
从1949年10月到1955年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绕暗礁、战险阻,克服重重困难,中国奇迹般地制止了危害人民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新生政权得以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冬,四川各地相继解放。当时,全省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分设四个区党委和四个行政公署,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眉山地区1997年8月建区以来,地委、行署按照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工作格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在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的同时,切实加大治本力度,在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筑牢反腐思想防线的同时,着重从监督、改革等方面人手,不断减少和消除滋生腐败的条件,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访问了解放初期青年团华南工委(简称华南团委)书记孟宪德。他原是中共太行区党委青委副书记,建国后曾任华南团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书记,团工作“毕业”后,任粤西区党委副书记,湛江地委第一书记,“文革”后,任佛山地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广东省副省长,后上调中央,任农垦部副部长,现已退居二线。为了抢救史料,为了华南团委工作这段历史不被遗忘,笔者就解放初期华南团委的优良作风和好的工作方法专题访问了他,下面是他的访问谈话记录。 北京解放后,全国召开了青年代表大会,不久又召开了全国学生代表大…  相似文献   

14.
1942年7月28日,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浙东区党委正式成立。在区党委的领导下,根据地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大生产运动就是例证。大生产运动包括提倡开荒、兴办水利、消灭虫害、兴办合作社、民主政府发放贷款、打野猪等。大生产运动是生产度荒运动,是全民性的生产自救运动。大生产运动中的减租减息等政策解放了生产力,大生产运动也改变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1979年1月三明地委召开常委、副专员会议,要求各级领导要真正把思想转到抓国民经济发展上来,把人力、物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6月三明地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党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并就纠正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严重情况、坚决贯彻新的八字方针、努力完成国民经济计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  相似文献   

16.
刘淇 《前线》2010,(10):I0008-I0009
2008年5月12口四川汶川发牛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忐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为了尽快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央决定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确定了北京市对口支援什邡市灾后恢复重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党中央、  相似文献   

17.
闽南公学是在1949年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建设新闽南急需人才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1949年9月下旬,漳州一解放,从太行山随军南下的地委与坚持原地斗争的闽南地委在漳州会师,立即成立了中共福建省第六地委(后改为漳州地委).面临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地委成立的第二天,就把支前、剿匪、接管新解放区、建设新闽南的重大任务提到了首要议程.地委认为,针对南下干部不懂当地方言的特殊情况,迅速培养一批精干、通解闽南语的干部是适应当时迅猛发展的形势的需要.地委全体委员果断决定创办闽南公学,承担培养政治、经济、文化各类干部的使命,并决定由卢叨(地委书记)兼任校长,我(时任地委青年工作部部长)兼任副校长,同时指定由我主持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邱维程(1922.01~2013.03),山东滨州人,1940年参加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原四川省万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支前营营长、中共万县地委常委兼地委宣传部部长、万县地委副书记兼地委农工部部长等职。"文化大革命"后,任万县地委常委、地革委副主任,万县地委书记兼万县师专党委书记。1983年离休,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2013年3月10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2岁。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8日,马兴元同志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我心情十分沉痛。我为失去一位品德高尚、慈祥和蔼的老领导、老前辈而无比痛惜。我是1984年初从龙溪地委组织部借调到省里给马兴元同志当秘书的。当时,龙溪地委书记刘秉仁到福州参加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地委副书记、组织部长蔡树东要我与地委办陈易州作为工作人员随同前往。  相似文献   

20.
我与陈刚同志相识相交相知27年。1940年初,我从中央文委调中央社会部任调研科长,从兰家坪到了枣园,认识了陈刚同志。此后彼此就一直保持着联系和友谊。新中国成立,陈刚同志和我先后回四川,又一起在川南区工作。他任内江地委书记,我任泸州地委书记。四川合省后,陈刚同志和我又先后调四川省委工作,且先后分管工业。一直到1967年,陈刚同志不幸逝世。从相识到永别,27年间,陈刚同志是我的良师、兄长和朋友———因为我们共同的革命信念、共同的思想见解,也因为我们不同的革命起点和性情秉赋。陈刚同志是我党第一代革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