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文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解放战争中,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等人的帮助下,他联合四川实力派邓锡侯、潘文华等人起义,将蒋介石"决战川西"的美梦彻底击碎,为解放大西南做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刘文辉又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刘湘的提携1895年,刘文辉出生在四川省成都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初期西南地区的社会救济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刘伯承、邓小平奉命进军大西南,西南局成立后,邓小平任第一书记,主持大西南的工作,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贵州等地区,人口近七千万。大西南不仅面积辽阔,而且情况复杂。由于解放大西南的战争还在进行,军费开支浩大,  相似文献   

3.
王凡  刘东平 《廉政瞭望》2011,(12):58-58
邓小平遭遇“进门难” 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饭店是当时公开的政务和外交活动集中的地点.中共领袖、民主党派领导人以及一些知名人士出入频繁。有一次,当时还在四川担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兼二野政委的邓小平到北京饭店开会。  相似文献   

4.
1920年秋天,邓小平乘船离开重庆,去法国勤工俭学.1949年秋天,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和他的亲密战友刘伯承率领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挥师大西南的"重心"--四川.由西南山山水水养育出的、对西南情况较熟悉的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二野去解放、经营大西南,是众望所归,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以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为主要领导的中共中央西南局进驻重庆,带领西南人民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西南地区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重庆留下了他们领导西南建设的光辉业绩,也留下了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确定了三位首长的排名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36号的市委大院,曾是西南局所在地,属于原国民党时期的"大溪别墅"区。1949年11月,西南局在二野进军大西南至湖南常德时正式成立,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别  相似文献   

6.
西南局往事     
正1950年2月,春寒料峭。重庆远郊的歌乐山林园隘口、沿成渝公路两旁,站满了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刘伯承、邓小平率重庆党政军各界领导在此迎候主持西南工作的另一位领导人——贺龙。早在进军大西南之前,中央就确定了西南的人事安排: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书记,刘伯承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邓小平任副主席,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在进军大西南的过程中,他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入四川,刘伯承、邓小平率二野从湘西入川到重庆,贺龙率一野十八兵团由陕南入  相似文献   

7.
简奕 《党的文献》2018,(1):63-70
泸顺起义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意义。起义爆发前,在四川主要有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及与之紧密合作的四川省国民党左派省党部,以及在"防区制"下割据四川的大小军阀两大政治力量。国共两党高层与中共重庆地委都对策动四川军阀易帜从不同角度做了很多工作。泸顺起义爆发后,中共重庆地委迅速采取措施,一方面着力整顿军队,同时乘势而上,大刀阔斧开展政治工作,以求根本改变四川政治形势。由于四川军阀同反革命势力的勾结,泸顺起义最终失败。泸顺起义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帙明 《党史文汇》2006,(1):25-28
1949年12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第18军军长的张国华带领所部胜利完成成都战役后,进驻川南地区第二天,中央军委任命张国华为川南行政公署主任.1950年1月10日,在他到职的第四天,就接到中共中央西南局打来的电报,要他立即赶到重庆曾家岩西南局驻地.到重庆后,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进军西藏宜早不宜于迟"的指示,决定由张国华率领第18军执行和平解放西藏的伟大历史任务.1月24日,中共中央批复决定组成以张国华为书记的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当代党员》2011,(7):23-23
1949年11月23日,刘伯承、邓小平在率军西进途中,奉中共中央电示,在湖南常德成立了中共中央西南局,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重庆解放后,西南局和随后成立的以刘伯承为主席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以贺龙为司令员的西南军区领导机关均驻扎重庆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在蒋介石的反共方针下,始终把中共驻重庆机关和工作人员作为侦察、控制的迫害对象。在重庆参与这一阴谋活动的特务机关计有:军统局、军统局重庆特区(简称渝特区)、军统局控制下的重庆卫戍司令部稽查处(简称稽查处)、军委会办公厅特检处(简称特检处)、军委会运输统制局监察处和重庆市警察局侦缉大队(刑警处)。中统局及其所属的中统局重庆实验区。宪兵司令部警务处及所属的直属特高组。被特务包围、监视的中共驻渝机关主要是:化龙桥、小龙坎地区的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曾家岩、上清寺地区的中共中…  相似文献   

11.
资讯     
《红岩春秋》2021,(4):4-7
正中共重庆地委旧址、中法学校旧址重新布展开放3月,"重庆中法学校——中共重庆支部史实陈列展览"开工。4月底前,中共重庆地委旧址的展陈也会全面升级。中共重庆支部于1926年1月在中法学校成立。2月底,中共重庆地委成立,重庆成为四川革命运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刘全 《世纪桥》2013,(8):19-21
1949年6月2日,毛泽东在起草电文中指定邓小平准备进入四川,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西南局第一书记。直至1952年7月,在西南局近三年的时间内,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西南人民实现了西南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对婚姻制度的变革,从废除封建残余到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再到宣传婚姻法。不仅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变革还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3.
刘全 《世纪桥》2013,(10):19-21
1949年6月2日,毛泽东在起草电文中指定邓小平准备进入四川,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西南局第一书记。直至1952年7月,在西南局近三年的时间内,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西南人民实现了西南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对婚姻制度的变革,从废除封建残余到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再到宣传婚姻法。不仅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变革还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4.
重庆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在波澜壮阔的民主革命斗争中,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里讲述的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重庆地方党组织领导四川和重庆人民反抗军阀统治、屡扑屡起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平息金融风波解放重庆的炮声停息不几天,刘伯承和邓小平就征尘仆仆,率领中共中央西南局和二野司令部进入了重庆城。到重庆一个月后,西南局第一书记兼西南局财委主任邓小平致电中央:“西南局同志最近集中力量于重庆的接管,伯承主要精力放在筹划指挥成都战役,际春兼重庆市军管会(主任),我主要注意力放在财经上。大家都忙得喘不过气来。”“初步接触,西南问题至为复杂。”  相似文献   

16.
由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南五省市区党研室等共同编著、宋任穷作序的《邓小平与大西南》(194 9~ 1952 )一书 ,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 ,真实地记录了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等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带领西南 70 0 0万人民 ,开展征粮剿匪、减租退押、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反、三反五反、民主建政、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少数民族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全面展示了他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本书的出版 ,有些史料属首次公开发表 ,将有助于推动邓小平在西南局时期的研究。《邓小平与大西南》一书出版发行@宋毅军…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11,(7):22-22
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消灭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势力,粉碎蒋介石割据西南的阴谋,实现大陆的全部解放,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任务。在党中央的部署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成为重庆党组织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西部大开发中,人们习惯于将西部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实际上西部地区可分为两个次级单位,即西北和西南区。西北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南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西藏。西北与西南有两个显著的共同特征:一是地理环境封闭,处于我国大地貌格局中的第一和第二级梯上,地势高,地理单元组成复杂,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偏少。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正重庆新增两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新命名的1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重庆市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司令部旧址和重庆特园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入选。9月9日,基地授牌仪式在秀山县洪安镇举行。秀山洪安是刘邓大军进军四川、进军大西南的第一站。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曾三顾特园,与民主人士共商国是。  相似文献   

20.
傅烈是中共四川省级党组织创立以来,第一位冠有省委书记职务的省委主要领导人。在此之前,于1926年2月建立的中共重庆地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对四川地区中共各级组织行使领导,实际上是最早的四川省委,但是它的书记称为“地委书记”而不是“省委书记”。傅烈对党赤胆忠心,敢于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