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源远流长的琴台知音文化是武汉市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旅游文化资源,但长期以来,琴台的巨大旅游价值一直未能得以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要使琴台知音文化资源在武汉的旅游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从突出武汉知音文化特色,塑造知音文化旅游品牌;整体打造知音文化旅游线路;以琴为媒,开展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等方面入手,做好知音文化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2.
秦新民 《世纪行》2009,(5):42-43
发生在武汉市蔡甸区马鞍山下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千古传诵,因此故事演绎的“知音文化”,孕育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级文化品牌。“知情、重义、平等、诚信”的知音文化内涵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并具有广泛的亲和力。进一步弘扬知音文化,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武汉市汉阳区是知音文化的发源地,浓郁的知音情怀为两岸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今年农历正月初八,应汉阳区台办邀请,台湾苗栗县泰安乡26名师生在乡长刘美兰带领下来到武汉,与当地师生共同参与汉台青少年知音冬令营。活动期间,两地学生结成"手拉手"  相似文献   

4.
俞伯牙、钟子期知音故事始见于先秦典籍《吕氏春秋》、《荀子》、《列子》等记载。在此之后,知音故事以其丰富、深刻的情感力量穿越两千余  相似文献   

5.
正6月14日,由湖北省社科联、华中师范大学、襄阳市政府、十堰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14湖北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汉江流域部分城市负责人,湖北省部分高校、社科机构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会议。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出席并致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作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与保护"这一论坛主题,从综合战略、产业开发、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讨论交流。与会专家达成三点共识:一是汉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与保护,不仅要成为湖北省的一个重大的发展战略,而且要力争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二是汉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与保护,不仅要注重经济、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也要注重对汉江经济带的自然生态、文化遗产的保护。三是要大力推动汉江生态经济的开发开放,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武汉,欢迎你     
《小康》2015,(1):3
<正>武汉,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九省通衢,"天元"之位。中国经济地理"心脏",中国内陆地区最大铁水公空枢纽,是对这座城市特殊地理位置的生动描述。这是一座特别的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兴,长江东去、汉水西来、两江交汇,穿城而过,市区被天然分隔为汉口、武昌、汉阳三个部分,俗称"武汉三镇",可以说是"一座"城市,也可以说是"三座"城市,这在世界上实属罕见。走进这座城市,你将领略到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明传承。3500年前,城市文明之光已出现在汉口北郊的盘龙古城、黄鹤名楼、知音琴台、归元佛刹等名胜古迹,遍布三镇。这里能寻觅到中华知音文化之根,能感受到浓郁的楚风汉韵,仿佛一副人文璀璨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7.
《政策》2007,(1):F0002-F0002
蔡甸区是闻名遐迩的知音故里,位于武汉市西大门,地处长江和汉江夹角地带,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围绕构建“富裕,和谐,秀美新蔡甸”这一总体目标,积极发挥东部地区纳入武汉新区总体规划以及毗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16,(1)
正当前,以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为依托,支持襄阳申报建设国家级湖北汉江新区,意义重大、条件具备、恰逢其时。一是有利于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支持襄阳申报建设国家级汉江新区,有利于深化"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拓展襄阳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形成全省"三个三分之一"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培育长江经济带的二级开发轴  相似文献   

9.
<正>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高山流水,绝世知音。余光中生前有很多知音。2023年重阳节,是余光中诞辰95周年,特汇聚诗人生前知音“一个班”,以寄托追思和怀念,借以告慰诗人在天之灵。梁实秋先生,余光中恩师。梁先生盛赞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相似文献   

10.
张静 《政策》2014,(11):38-41
汉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商贾要道,在中国区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汉江生态经济带纳入我省“两圈两带”战略,“生态”成为汉江流域开放开发的主线,更成为汉江流域转型发展的关键词。如何处理汉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汉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绕不开的重要课题。一、生态优势:汉江经济带生态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1.
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从战略角度审视襄阳建设成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意义和基础,并提出襄阳在区域经济和流域经济层面上两个维度的发展定位和三个方向的发展路径。通过纵向建设现代化"七省通衢"交通枢纽,横向引领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积极推动汉江流域城市合作共赢战略,推动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流域内形成经济协调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城市的形象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层不变。"十三五"时期,国家顶层设计连续赋能武汉,武汉城市形象再塑工程具有新的内涵与意义。重大时代背景的转折和战略重点的转变让武汉城市形象的再塑造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对武汉城市形象精准的再定位、对武汉城市精神深入的再阐发、对武汉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持续的再跟进、对武汉长江文化品牌强劲的再创建,让武汉在"十三五"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敢为人先、赢得主动,创建城市形象塑造的"武汉style"。  相似文献   

13.
武昌首义与武汉城市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昌首义与武汉城市现代化有着密切关系:武汉城市现代化是武昌首义的促成因素之一;武昌首义又进一步加速了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首义历史文化资源,是将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武昌辛亥首义不是偶然的。从城市现代化的视角来看,鸦片战争后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取得显著成果,是辛亥首义在武昌爆发并获得成功最重要的经济社会条件;辛亥首义又进一步加速了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大力开发首义历史文化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是将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发展》2018,(5):F0002-F0002
潜江是湖北省直管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连接湖北东西部的桥梁城市,是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等湖北"两圈两带"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16.
《大河之畔》是一部反映济南历史文化的形象宣传片,其主动向历史文化靠拢,采用大小历史书写的方式辩证地呈现出济南这座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所负载的多元文化及文化汇融的见证者与亲历者的定位。该片在历史文化形象片传播构建的传播时机、传播思路及传播手段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对于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形象的品牌建构与传播,乃至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的挖掘,黄河故事的讲述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以浦东开发为标志的长江流域开放开发的新格局,给处于长江中游的湖北和我国腹内最大的中心城市武汉,带来了腾飞发展的良机。省委、省政府把武汉作为“龙头”,要求它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在全省起带头作用;前不久,中央又批准武汉为对外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某些政策;今年以来,我省荆州、襄樊、鄂西等地纷纷与武汉联姻,共同谋求加快经济发展之路。我们欣喜地看到,近来武汉采取了一些超常规措施,撤销了不利于开放开发的有关文  相似文献   

18.
水运枢纽区位优势形成了历史上武汉转输——中转贸易的商贸优势。历史上的武汉是座码头城市,流行的是码头文化。在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8+1"城市圈的今天,武汉要形成开放型的大码头格局,参与国际国内经济竞争,必须联合区域城市,形成强大的城市共同体。要发扬武汉大码头文化"善变"和开放的文化精神,摒除"内陆"意识,再一次促使武汉码头的功能转型,使武汉真正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进而建设成开放性国际型城市。  相似文献   

19.
汉正街商贸旅游区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是城市的依托,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有着五百年商埠历史的汉正街,蕴含着丰富的商业文化底蕴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汉正街市场是《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立的四片旧城风貌区之一,也是武汉市滨江开发改造的重要区域。开发建设汉正街商贸旅游区,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彰显文化特色,将汉正街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繁荣的现代商贸相结合,搞好汉正街商贸旅游区的文化定位。一、汉正街的历史文化特征汉正街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南岸,因古汉口之正街而得名。历史上的汉正街曾经是中国内陆的中心市场,对促进16世纪以来本地区乃至中国中南部商品经…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宁都遇知音汤胜利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初。中期,毛泽东就十分了解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理论。尽管实践一再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但是,因不符合“左”倾中央领导奉行的“有’倾教条主义与“左”倾冒险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