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做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科学的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过各国的发展演变,不断趋于合理化,在处理本国民族问题时更加具有科学性。我们的执政党同样运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并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了较为本土化的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很好地解决了民族问题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性格又叫国民性,代表一个民族的特点,对民族性格的研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国民性格进行研究,分析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指出民族性格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8首届中国民族卫生医药发展论坛在南宁隆重举行,论坛设有八个专题分会场,即壮瑶医药发展专题、回医药发展专题、蒙医药发展专题、民族养生保健专题、民族药材发展专题、民族卫生发展专题、民族名优医药企业发展座谈会、民族健康食品座谈会。其中以壮瑶医药发展专题会场最为热闹,最为引人注目,会场座无虚席。  相似文献   

4.
首届中国民族卫生医药发展论坛于2008年6月19日在广西人民会堂顺利召开。会议隆重而热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少数民族的专家学者,医务工作者及知名民族企业代表,就民族医民族药的目前状况、未来发展趋势、药物标准、验方、偏方、民族品牌的保护等相关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同时对创新的科研项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之多,众多的民族在云南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和谐相处。这里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朴实热情,自强不息。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各自的发展历史不同,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风土民情。这里,给您介绍几个云南不同民族对男女的有趣的称呼以及他们的婚俗习惯。  相似文献   

6.
商珊珊 《江淮法治》2012,(13):40-41
我省作为少数民族散居省份,少数民族成分俱全,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约40万。6月15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安徽省民族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七章,三十八条。条例的出台,对于加强民族工作.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于麟 《法制与社会》2013,(35):118-119
民族习惯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里大量存在,易于被大家接受和遵守,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调解过程中运用民族习惯,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但是理论界对在司法过程中以民族习惯作为依据的看法裘眨不一。现本文结合工作实务探究民族习惯运用于民事诉讼调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莉 《法制与社会》2011,(18):238-239
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形式,民族预科学生是一个不同于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群体。加强民族预科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是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和谐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治权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情况和特点,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一种特定权利和权力。只有充分行使自治权,才能加速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0.
武海波 《中国司法》2009,(4):107-107
一、民族地区监狱对服刑人员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改造手段不能充分结合民族地区的特殊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监狱押犯构成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以前很少注意到的宗教信徒身份的服刑人员数量也在上升。信教服刑人员在我国监狱押犯中尤其是在民族地区的监狱押犯中占有很大数量,如目前甘肃省临夏监狱穆斯林押犯的比例占到全监押犯的61%,西藏拉萨监狱的藏传佛教押犯占全监押犯的65%。既然在监狱中存在信教服刑人员,在改造服刑人员工作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宗教。另外民族地区有自己特殊的民族风俗习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很难改变。而相当一部分干警很少注意民族、宗教因素,改造方法“一刀切”,民族、宗教知识知之甚少,无意中违背了民族习惯或宗教戒律,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觉行为。然而。市场经济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在开发利用中常出现大量侵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权利主体、伤害民族情感的事情。对此问题,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在保护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民族地区政府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权利主体的法定代表。应当充分利用政府行为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立法.同时采取行政措施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知识,进而维护民族传统文化权利主体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是恐怖主义犯罪的重灾区。东突势力和藏独分子从事恐怖暴力活动往往与其狂热的宗教信仰、极端的民族主义、偏执病态的人格、无视法律的反社会心理,以及感情冷漠、缺乏怜悯和同情之心密切相关。为了预防西部民族地区恐怖主义犯罪,我们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加大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提高民族地区青少年素质;发挥情报工作优势,对重点目标进行心理疏导:做好民族政策的宣传与落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13.
论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廉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志强 《中国监察》2009,(13):33-35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发展中,对世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反映了这个民族最深层次的道德操守和精神追求,积淀着这个民族的行为规范和处事准则,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与源泉。文化的力量就是精神的力量。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将是根本性的、长期性的、广泛性的。  相似文献   

14.
改良与改革是同义词,洋务自强是经济体制改良,维新变法与晚清新政是政治体制改良;改良是民族发展之常态,革命是非常态;改良遇到大阻碍才含爆发非常态的苹命,但革命后能迅速转入常态.的民族才是有福的民族,“永远革命”则是民族之大不幸。  相似文献   

15.
王平 《中国法律》2008,(2):10-11,62-65
"民族"一词常在两种不同的含义上使用。一种用法是把"民族"与一个具有内部凝聚力的民族国家的人民概念等同,如中华民族等用法;另一种用法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族群。本文所谓的"民族法制"是在后一种含义上使用民族概念的,是指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处理内部各民族关系的法律制度及其动态的运作体制。综观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基于中国的实际创造的,因而符合中国的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成就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中国民族法制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希 《时代法学》2008,6(4):105-111
我国复杂的民族状况决定了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犯罪控制的特殊性及难度,少数民族习惯法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应当在我国民族地区发挥预防犯罪的社会控制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犯罪的社会控制中,民族习惯法应当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法治构建中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谢冬慧 《法律科学》2008,36(1):11-17
在世界历史上,美国民族曾创造了法制的辉煌,这种成就与美国的民族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是由众多种族和国籍的移民构成的民族大家庭,经过这一“民族大熔炉“的反复冶炼,最后凝聚成美利坚民族所共有的性格特征——崇尚独立自主,勇于开拓进取,保持乐观自信和注重求实创新。正由于美国民族具有取得成功的信心、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奋发图强的精神,才书写了美国社会经济繁荣、法制创新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18.
彭振  王晓晴 《河北法学》2023,(1):163-178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法治体系,依法保障民族团结稳定发展的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丰富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理论和实践,依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少数民族权益法治保障提供了中国方案,是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力保障,是民族地区法治社会建设的行动指南,是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要以中共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依法促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促进各民族“三交”“三和”法治化、加强边疆治理法治化、实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促进民族立法体系化。  相似文献   

19.
民族法学研究的意义和定位问题田成有在我国,民族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独立的部门法学,作为一门新的“边缘法学”,已经越来越引起法学界的重视,本文将着重分析民族法学研究的意义,并提出几点研究民族法学的定位看法。以供有志于民族法学研究的同仁批评、参考、指正。一、...  相似文献   

20.
“三股势力”一贯鼓吹所谓的“东突厥斯坦”问题,把它说成是所渭的“民族问题”,竭力诋毁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并以暴力手段破坏稳定,制造社会动乱,妄图达到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对立,在民族间制造隔阂进而分裂祖围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