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科学构建城市雨水开发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2015年4月,鹤壁市获批成为全国首批1 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  相似文献   

2.
刘丽华 《两岸关系》2014,(10):44-44
正由北京市台办和北京市科协共同主办的"2014年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8月18日至22日在京举行。这是两岸科技工作者交流合作的一次重要盛会,400余位两岸青年科学家围绕节能减排与区域性雾霾治理、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管理、休闲观光农业、城市水资源管理等城市发展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为北京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建言献策。此次论坛设立"京台节能减排与区域性雾霾论坛"、"京台大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管理论坛暨首都圈巨灾应对  相似文献   

3.
朱光婷  甘卫星  杨绍安 《前沿》2011,(11):132-135
以碳排放量过大而导致气候变化为代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使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面临严峻的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下,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成了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在明确低碳城市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低碳城市规划和行动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玲 《今日上海》2011,(9):44-45
今年七月中旬,由华夏新能源组织、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及美国康奈尔大学建筑空间研究中心发起的“2011中日美可持续建成环境论坛”在上海市创智天地举办。论坛以“城市绿色转型,我们的解决方案”为主题,邀请到来自中日美300多名富有远见、最具变革力的国内外企业领袖、政府机构、学界权威和非盈利机构代表齐聚一堂,进行中、日、美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7月23日,笔者从中国·都匀荣获“全球绿色城市”新闻发布暨投资环境推介会上获悉,毛尖茶都、山水桥城都匀在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获“全球绿色城市”称号,成为贵州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会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秘书长吕海峰为都匀颁发“全球绿色城市”水晶奖杯。另外,都匀市还与5个企业签订了总投资约31.5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6.
沈晓英  丁瑜 《中国发展》2012,12(5):87-89
2012年9月17日-18日,中国发展论坛·2012——可持续发展20年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在湖北黄石胜利召开。本届论坛由致公党中央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黄石市人民政府、致公党中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致公党湖北省委员会和中国发展杂志社承办,中共黄石市委统战部和致公党黄石市委会协办,旨在研讨可持续发展在中国20年的理论与实践,围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思路、目标、定位、途径等重大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建言立论。  相似文献   

7.
致参 《中国发展》2009,9(6):41-41
10月23日,“中国发展论坛·2009——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在武汉东湖宾馆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致公党中央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致公党湖北省委会、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致公党中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中国发展》杂志社共同承办。论坛直击“两型社会”主题,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发展思路、目标定位、基本途径和工作重点等重大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为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郭煦 《小康》2024,(7):64-69
<正>智慧城市不仅能够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在应对环境变化、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智慧城市是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和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形成低碳城市生态圈而构建的新形态城市。  相似文献   

9.
上海世博会“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主题论坛于6月20日在江苏无锡开幕,中外科技名家齐聚~堂,纵论科技与城市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文哲  柏维春 《求索》2014,(7):33-37
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维层面的诱发因素,直接导致在目前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城市环境全共事件的频发。通过更新地方政府城市治理理念,转变城市治理方式和全面提升地方政府城市治理能力等具体治理策略的落实,不仅可以有效化解相关领域冲突导致的社会信任危机,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新时期提升地方政府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发展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朱力  张楠 《求索》2016,(4):17-21
城市环境设计伦理的研究是以寻求“应当”的环境设计价值为目的。时下中国的城市化在加速,在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环境在多个层面上呈现出了与社会、自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同时,由于城市环境是一个具有多重层次与复杂尺度的系统,所以城市环境设计伦理的研究也应从精神、社会、生态、审美、经济、行为等多重维度来进行整体探讨。精神维度讨论人类思想史与文化观念对于环境设计伦理的影响;社会维度探讨外在的社会条件与城市环境设计伦理的关系;生态维度从生态、可持续与适宜技术等层面来协调城市环境发展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审美维度以树立社会和谐美与自然生态美探讨城市环境的善与美;经济维度则将视角投射于城市环境的设计价值与所引导的消费观念;行为维度关注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的不同设计主体在进行决策时所应遵循的责任与义务,由此建构起城市环境设计的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近年来,凭借着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积极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全面发展。它先后获得了“中国卫生城市”、“中国园林城市”、联合国“2000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城市”、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等一系列殊荣。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快速发展。从2001年开始,南宁市全面启动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根据试点改革精神,南宁市人事局会同市政管理局按照“依法管理、提高素质、文明执法”的要求,对南宁市城市管…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主办,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社、北京市环境卫生协会承办的“首都环境卫生事业发展与宜居城市建设”论坛,于9月5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首都环境卫生事业发展与宜居城市建设”,论坛提出的宗旨是“环境卫生,关乎民生,循环利用,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发展》2009,9(4):29-29
由致公党中央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委统战部、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发展杂志社、中国致公党中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致公党湖北省委员会承办的中国发展论坛·2009——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拟定于2009年10月2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实验室。向低碳城市转型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一座城市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发展的前列,开放、宜居、宜业并具有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城市管理与科技》2007,9(3):F0002-F0002
5月27日,第十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在北京召开,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主任陆海军致辞,并宣布论坛正式开幕。此次论坛是国内首次举办的、以科技创新和城市管理为核心命题的国际性论坛,论坛的主题是“科技引领发展,创新促进和谐”。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的中国城市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受到空前的挑战。曾经困扰西方城市的许多问题也在中国开始出现:超常规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城市形态的日益雷同和城市特色的丧失;古老的街区和自然生态在开发热潮中被破坏和瓦解;薪火相传的文化脉络与生活方式在急剧的社会变化中遭到割裂和遗弃;躁动与冷漠的气息弥谩于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丛林之中……这表明人们赖以生存的城市空间没有得到良好的组织和保护。根据1987年世界环境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杨雷 《创造》2023,(1):75-78
<正>“韧性城市”是指在突发逆变环境中具备耐受、适应和迅速恢复能力的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沧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子。但随着临沧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也大大增强,如何科学应对风险挑战,持续提升临沧城市整体韧性,保障临沧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何艳 《当代建设》2003,(5):91-92
新中国成立以来,合肥市城市规模从解放初期的2km2有5万人发展到目前的135km2有150万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市城建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化水平达到了40%。但是,与一些大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重要的选择。在坚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城市人口、土地、环境、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也应对城市建设档案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加大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和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不仅要应对自然风险,而且要应对社会风险。随着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体系的日益复杂化,调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减缓风险冲击与扰动的意义愈发重大,韧性城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应对风险社会新范式。韧性城市的目标是培育城市功能韧性、社区韧性与社会韧性,以确保城市灾害期的基本正常生活秩序以及重灾后迅速恢复至灾前水平的能力。韧性城市建设需要借助智能技术手段和智慧社会体系,全方位提升城市的韧性,以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