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塔,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凝聚了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中国现存的形态各异的3000多座古塔中,福建侨乡、客家人聚居地——闽西龙岩地区有几座古塔别具特色,独具妙趣。宫塔结合的“状元塔”福建永定县高破镇西被村有一座“状元塔”,相传它建于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为该村文人林大钦考中状元而兴建的。下层是宫殿,上层是宝塔,是宝塔与宫殿相结合的一座古建筑,占地1624平方米。塔基用天然大理石千砌,宝塔计七层,高达40余米,虽经历数次强烈地震,至今仍稳如泰山,毫无倾斜和裂痕。塔的底…  相似文献   

2.
山西古塔     
塔是梵语“ 都婆”音译的简 称与讹变,又念“塔波、塔婆、兜婆、浮屠、浮图”等。其本意为高积土石,用于埋藏遗骨。 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之称的山西省,现已查明各类塔585座,占中国现存古塔2000余的四分之一强。山西古塔种类居全国首位,以种类多、规模大、历史久、造型殊、设计妙、结构巧在山西古建筑品类中自成体系,令人叹为观止。 现矗立在三晋大地上的585座古塔,自北齐至明、清均有修建。结构上有砖、石、木、铜、铁、琉璃等;用途上有纪念塔、风水塔、舍利塔、佛塔、经塔;形制上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  相似文献   

3.
资料卡片     
苗绣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  相似文献   

4.
<正> 在吐鲁番木纳尔清真寺旁,有一座凌空矗立的额敏塔(又名苏公塔),它刚劲挺拔,圆柱形塔身线条优美,收放自如,自底到顶一色灰黄色土砖,质朴而不失庄严。立身塔下,抬头仰视,有如置身一幅雄美壮丽的立体装饰画中。人们只知道这座建于200年前的古塔是维吾尔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结晶,但对这座古塔的修建者额敏和卓家族的事迹大多知之不详。额敏塔记载着一部各民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17世纪,准噶尔贵族逐步统一卫拉特各部,盘踞天山南北,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这一势力与清廷对抗,并多次侵扰  相似文献   

5.
元顺帝嫔妃肖丽蓉,乃仙游枫亭塔斗山东麓的后肖(今属辉煌村)人。据《仙山游县志》记载:“元时连江里(今枫亭)肖家女,选为妃。女方产时,屋后班支花开,一树花如芙蓉,今后肖即地也”(卷53丛谈)。  相似文献   

6.
林荃 《今日民族》2003,(5):37-39
古塔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中颇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它既展现在城市、乡镇,也展现在郊野,形成独特的风景线。因此,我们在城镇建设、改造与规划时,不能不关注云南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的古塔文化。追寻古塔文化在云南,历代建筑的佛塔、风水塔很多,仅大理地区就有一百多座,保存下来的古塔也有40多座。从全省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4项,著名的古塔就占4项,它们是大理市唐代、五代的崇圣寺三塔、昆明市宋代大理国地藏寺经幢、西双版纳州景洪南宋曼飞龙塔、昆明市明代金刚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9项中也有许多古塔,如大姚县唐代白塔、…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代年前,莘县县城海拔最高处曾耸立着一座金代古塔,俗称"莘县塔",因素有燕子在塔上飞舞与栖息的景观,故又习称"燕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塔高二十丈(约为66.67米),挺拔秀美,耸入云霄,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成为莘县的象征与标志。1965年河北邢台地震曾波及莘县,古塔顶层  相似文献   

8.
文丁 《今日海南》2008,(9):44-45
从万宁市万城镇向东南行约2公里,远远可见一处被水田包围的山岭,耸立着一座造型魁伟的古塔。问正在田里劳作的村民,眼前的这岭这塔何名?村民告知:岭是山尾岭,塔叫山尾塔,又叫万州塔;要登岭看塔,没有路,只有沿着窄窄的田埂穿田而过。  相似文献   

9.
王礼人 《乡音》2023,(8):38-39
<正>河北省古塔众多,大家熟知的如赵县柏林禅寺塔,始建于汉末;景州(景县)塔,始建于北魏,北齐、隋代重修;临城县普利寺塔,始建于北宋;涿州云居寺塔,始建于辽代;易县荆轲塔,始建于辽代,明代重修……本文谈的是中外闻名的定州塔。笔者多次到定州塔观赏,乡情依依永难忘。它不仅是国内而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塔,  相似文献   

10.
李立华 《乡音》2023,(11):50-51
<正>河北曲阳县,是著名的石雕之乡。据《曲阳县志》记载,“黄山自古出白石,可为碑志诸物,故环山诸村多石工”。黄山,曲阳县境内一座横卧东西、状若银龙的山。产于黄山之上的白石,石质洁白莹润纯净细腻,既易受刀又耐风化,是绝佳的雕刻用材,故当地的石雕艺术源远流长,历代皆有佳作。  相似文献   

11.
“塔”的称谓之演变瞿光澄佛教传入中国以前,我国不仅没有塔这种特殊建筑类型,而且也没有塔这个汉字。据笔者考证,塔的"老家"是在古印度,塔的"后裔"却遍布亚洲各地,尤其是在古老的中国保留下来的古塔竟多达1万座以上,古色古香,千姿百态,成为历史文化古迹,乃...  相似文献   

12.
黄裕 《今日上海》2010,(8):35-35
崇明芦橡,上海市民喜称“崇明甜芦粟”,属高粱别种,在崇明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明正德年间纂修的《崇明县志》上曾有记载,是崇明著名的土特产之一。  相似文献   

13.
凌礼潮 《世纪行》2008,(8):39-40
元末明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中.从湖北麻城孝感乡迁出的移民,几乎遍及四川每一个地区如西部的民国《简阳县志》、民国《荣县志》、简阳《汪氏族谱》、仁寿《李氏族谱》等典籍;南部的民国《泸县志》、民国《南溪县志》、泸州、《王氏族谱》等典籍;东部的新修《南川县志》、新修忠县《叶氏宗族谱》、咸丰《云阳县志》等典籍;北部的光绪《李元仁墓碑》;中部的民国《资中县志》、光绪资中《徐氏族谱》、内江《黄氏族谱》、江津《幸氏族谱》、民国《宗氏族谱》等,均有元末明初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移民入川的记载。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11,(10):75-I0002
龙泉黑木耳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古时龙泉人就认识了黑木耳,在1209年嘉定《龙泉县志》就有记载“大木以十数,几年所蔽覆,此柱其耳(黑木耳)乎”,  相似文献   

15.
大理崇圣寺三塔,名闻中外。其主塔千寻塔之始建年代,著名史学家方国瑜先生自四十年代以来留心考证,认为南诏丰祐时“天启元年(公元八四○年)建成之说可信”。有关著作及文章,如《云南考古》、《云南文物古迹》、《大理古塔》、《大理千寻塔调查》等均从此说。然而,仔细阅读诸先生有关文字后,犹有疑窦,今提出如后。  相似文献   

16.
大理崇圣寺三塔小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理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北约 1公里处 ,三座塔呈三角形鼎足而立 ,中间一座为密檐四方形 ,俗称千寻塔 ,高约 6 9 12米 ;另外两座为八角楼阁塔 ,高 4 2 19米。三塔是唐宋时期佛教文化在大理地区传播而留下的历史遗物。千寻塔是我国现存唐代十多座密檐塔之一。记载最早见于《太平广记》 ,曰 :“唐乾符二年韦陀将军童真告宣律师曰 :‘西洱河袤百里 ,广三十里 ,中有洲岛 ,古寺经像尚存 ,无僧住持 ,经文与人相同。时闻钟声 ,百里殷实。每三年供养 ,古塔基如戒坛二重。塔上有覆釜 ,彼土诸人见塔每放光明 ,即以素食祭之 ,求其福祚也。’”关于…  相似文献   

17.
在福州马尾,至今耸立着一座宋代古塔——罗星塔。如果你从海外寄信,地址写上"中国塔",就能准确送达。罗星塔建于三江汇合之处,早在明代就被郑和标注在了航海图上,是国际公认的重要航标。有史料记载,五口通商以后,在罗星塔下竞运首批新茶到英国的船队,帆樯如林,江面上弥漫着清新的茶香和淡淡的花香,这般波澜壮阔的情景,在全世界其他港口,实在不容易看到。  相似文献   

18.
正一座古刹的历史竟然比它隶属的城市置郡历史还更长,这实在是令人倍感惊讶。难怪乎长泰民间流传着的一句谚语"先有天竺岩,后有长泰县"。据清乾隆版《长泰县志》记载,天竺岩在善化里,即今天的枋洋镇,由道人陈正友始建于唐朝显庆四年(659),比唐代垂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浙江》2011,(8):3-I0002
龙泉黑木耳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古时龙泉人就认识了黑木耳,在1209年嘉定《龙泉县志》就有记载“大木以十数,几年所蔽覆,此柱其耳(黑木耳)乎”,可见黑木耳早已成为龙泉百姓生计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浙江》2011,(7):4-I0002
龙泉黑木耳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古时龙泉人就认识了黑木耳,在1209年嘉定《龙泉县志》就有记载“大木以十数,几年所藏覆,以柱其耳(黑木耳)乎”,可见黑木耳早已成为龙泉百姓生计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