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变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无疑面临着政治发展这一严峻课题。一方面,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尚未成熟,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政治稳定,制约政治发展的进程。在现代化的大背景和中国社会转型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需求下,只有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关系,切实解决公民政治参与所面临的两难境地,才能促进中国的政治发展,实现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期,随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他们不再满足现有的政治地位,而是需要谋取新的政治资源,将自己打造成完整的政治人,实现政治体系中的资源累积。现有的政治体系也在与时俱进,接纳一定数量的经济人士参与其中。通过参与,不仅创新了政治体制,拓宽了利益诉求渠道,也有利于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但是,部分参与者以功利为目的,属于利益诱致性政治参与,由此拓宽了权力资本化的路径,使一些政治参与不负载民意,成了从事各种腐败活动的温床。同时,在制度性参与路径较为狭窄的情况下,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现象较为突出,出现了政治参与的争议与困境。  相似文献   

3.
美国思想库与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各种人群中,有一些人是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出现的。如果他们不能被归入权势阶层(the estaIishment),也毫无疑问是美国社会精英的一部分。卡尔·多伊奇认为,所谓“精英”,指的是为数非常少的人,他们在某一个基本价值方面所拥有的至少比其他人要多得多。政治精英占有更多的权力,经济精英占有更多的财富,传播精英占有更多的信息,而这些人占有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历史演进的梳理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民主政治实践的期望价值指向与现实需要的双重考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依次选择了与特定历史时空相耦合的动员型模式、大民主模式、组织化参与模式与社会参与模式。从新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历史演进的实际落差来看,以人为本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必须同民主政治的价值相吻合,必须置于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框架内,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世俗社会中不存在完美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我们只能在从人类一切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中汲取创新的灵感与资源的同时,依凭政府、学术研究与社会形成的有机合力,不断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全民党的角色和任务以民主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植根于公民社会中的全民党,对于民主至关重要。在所有的政治组织中,全民党在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有以下两个理由为证:一是全民党能为社会整体制定出妥协性的政治纲领,协调各种社会利益、价值、公民社会倡议和公民组织之间的关系。由于全民党致力于争取多数的选民,在政治辩论过程中它们能构想出可  相似文献   

6.
于建嵘 《南风窗》2008,(5):22-23
社会底层群体最为现实的诉求是具体的利益诉求。这种利益诉求决定了底层政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场域,它一方面受国家政治和公民社会政治的掣肘,另一方面又具备自身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7.
和静钧 《南风窗》2007,(16):76-77
"民族联盟党"不是所有加拿大华人的利益代言人,党应尊重自由世界赋予任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远离政治的自由,或加入别的政党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吴迪 《工会博览》2011,(8):292-292
民主政治的发展,显著地表现为公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是衡量现代国家民主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因此,如何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任何现代政党都不能回避民主。但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视角看,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有效形式,是长期执政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最佳路径选择。作为执政党,必须根据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状况和新要求,定位执政理念,健全执政体制,完善执政的运行机制,在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中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公共权力观念是政治观念的核心,农民政治观念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维度。本文通过对2000年和2017年两轮山东农村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随着新世纪以来的"社会政策下乡",农民的政治观念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由"社员意识"向"村民意识"的回归以后,正在由"村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型,主要表现为参与村庄选举的权利意识增强了、民主选举意愿超越了村庄"熟人社会"的界限、越来越关心国家政治、对公共权力的期望趋于理性以及对公共权力的评价更加积极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政治建设的制度设计应充分回应农民政治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对东欧国家的民主转型有重要的影响。在斯洛文尼亚1980年代的民主化进程中,公民社会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从新兴运动的兴起到新社会运动逐步介入政治并最终实现政党化的过程,对斯洛文尼亚社会多元化结构的形成、社会政治组织的培育和政治精英的培养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斯洛文尼亚共盟所推行的政治改革以及对公民社会的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二者共同推动斯洛文尼亚实现平稳的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12.
农民政治水平是农民通过公共权力保障农民权利和农民利益的能力,农民政治文化水平是农民政治水平的核心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农民具有最低限度的政治能力,即有能力发起并参与关乎农民自身利益的协商是检验农村民主协商治理机制是否正常运行的标准。当前,农民政治协商能力不容乐观,但完全否认农民具有政治协商能力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要优化农村民主协商治理机制,农民在协商中就必须表现出较高的协商能力并得到应有的尊重。为此,要制定促进农民参与的各项公共政策,提高农民的政治文化水平,提升农民的自治能力,去除官本位文化在协商中的影响,保障农民交流和参与的权利,在民主协商实践中训练农民的政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慧芹 《工会博览》2014,(28):31-31
所谓民主政治就是人民决定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最终体现人民意志,人民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决定性环节,这也是“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意义所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政治要求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没有公民的政治参与,就没有民主政治,同时民主政治要求人民对国家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自由民主国家和开放社会传统上一直依赖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力这三者间微妙的平衡关系。但近20年来我们的精英已经无法维持这样的平衡,因为经济权力早已脱离政治权力实现全球化,而民主政治往往在脱离过程中严重受损。6月17日的希腊议会重新选举,不过是自1960年代以来困扰西方民主和开放社会的严重危机的最新症状而已。今天,西方自由民主国家都想拼命免却一场身份危机,结果却使这场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威胁到当前的社会契约,并有可能毁灭现有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行为的主要方面,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往往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民主化的标志,然而过度的政治参与往往也是过度政治动员的结果。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治转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参与随着选举活动的增加而不断扩张和深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社会陷入高度政治参与的时期,这与台湾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正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开局阶段。民主下乡、村民自治、乡村治理,给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背景,促使更多的精英分子向农村回归。他们的出现,对于新农村建设无疑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国家对社会的过度侵入、权力对权利的侵犯,必然违背村民自治的宗旨,导致精英非精英在农村中广泛存在着。对此,应该对精英进行规制,对政治主体进行制度规范,对选举过程进行程序规范,从而使民主的程序沿着制度化的轨道推进。  相似文献   

17.
公众环境政治参与:公民社会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对公众环境政治参与的社区环境管理、政府环境政策和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的三维理论设定,本文以对山东省济南、青岛、威海和聊城4城市的调研为基础,对我国公众环境政治参与和公民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作者的基本结论是:就城市比较而言,青岛的环境政治参与水平最高,济南和聊城次之,威海最低,而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年轻、高学历和非生产性职业群体具有较高的环境政治参与水平,但总体来说,环境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发展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8.
石勇 《南风窗》2013,(21):92-94
这些知识精英、经济精英们,会带下层玩吗?在社会分层中,当精英们和既定的政治社会结构,和下层相遇时,会有什么发生呢?《左传·昭公七年》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任何一个社会,无论是否具有某种特色,都有社会学上所说的"社会分层"现象,根据人们所占有的权力、金钱、机会等社会资源,以及所处的利益结构的不同,分成各个不同的阶层等级——至于是否"十等",那就要看怎么分了。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化通常是指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接受的政治价值、政治观念、政治信仰和政治倾向。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任何政治文化都免不了有相互矛盾和抵触的方面 ,加拿大当然也不例外。但是 ,由于加拿大政治文化中相互抵触和摩擦的政治价值观念是在法律和民主的基础上互动的 ,使加拿大人无论对什么矛盾和分歧 ,都能够遵循民主的程序 ,采取法律手段解决 ,因此保持了加拿大的相对稳定和团结。  相似文献   

20.
政治变革分为叛乱、政变和革命,"颜色革命"属于革命政变。有各种因素推动和阻碍了这些运动取得成功:"递减性的相对贫困"使公众易于造反;团结一致的、有组织的反对派,具有可供选择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策略,是成功的条件。反对派精英上台后既不进行革命也没有促进民主发展。民主促进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专制政权学会了抵制它,从而削弱了真正的公民社会团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