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孝巷谍影     
节孝巷,是春城昆明市区一条普通的小巷子,但它在昆明的革命斗争史上却赫赫有名。早在1926年11月7日,李鑫、吴澄等云南早期中共党员汇聚节孝巷,召开了第一次中共党员会议,建立了中共云南省特别支部,由此揭开了云南中国革命斗争历电的新篇章。半个多世纪以来,节孝巷几经沧桑,见证着新中国的成长和发展。然而,这条有着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小巷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却出现了间谍的踪影……  相似文献   

2.
<正> 1905年,是中国电影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年。那一年,因为中国电影的诞生,让生活在困顿与矛盾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00年过去了,从第一代电影人吴印咸、宣景琳,到郑正秋、孙瑜、石挥、邵氏兄弟、阮玲玉、周璇、金焰、上官云珠、再到秦怡、于蓝、田华、王丹凤、谢飞、刘晓庆、斯琴高娃、谢晋、谢铁骊、李翰翔、张艺谋、李安、张曼玉、陈凯歌、许鞍华、冯小刚、巩俐、王家卫、章子怡、乔榛、丁建华、毕克……这些曾为中国电影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人物,历史的丰碑应该将他们的名字世代铭刻。本文选择了中国电影百年部分风云人物,用他们的生平,向世人展现他们与中国电影共同成长中所拥有过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贾樟柯曾是中国著名的“地下导演”,至今的作品只有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和《任逍遥》,虽然数量不多,且都是“地下电影”,却也在国际电影节上拿了不少奖项。相比过去十年来其他数名“地下导演”,贾樟柯可谓幸运。2004年7月底,他的电影《世界》通过了中国广电总局的审批,正式代表华语电影参展威尼斯电影节,并初步决定将于年底在中国国内公映,这标志着这位“地下导演”已经“走出地面”。  相似文献   

4.
到2014年120岁的电影拥有一部"好看"的历史。与世界电影只差10岁的中国电影,曾一年有293亿人次走进影院,这意味着,平均每天7000万人次,每人在一年里看28场电影,可"黄金时代"转瞬即逝,但经过各种让观众重回影院的拯救行为,如今已稳坐市场第二把交椅。截至2014年3月31日,中国银幕总量突破2万块大关,  相似文献   

5.
《春秋》2017,(2)
正抗战之后,民国式微。国家动荡,特殊的社会环境之下,中国电影在其中的成长艰难却精彩。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中,人们大多是乖顺的,唯有先秦诸子百家与建国前夕的乱世,最为跳脱,思想活跃,文哲争艳。着眼该时期的社会语境,山河萧条,战事惨胜,国民党政府经济腐败,各方劫收,国共矛盾成为尖锐的主要矛盾。与此同时,国民党全面接管电影,以"中制""中电""长制"等进行官方垄断,极端重视这片文化站场与电影作为教育工具和主导的娱乐手段的  相似文献   

6.
2009的中国电影,注定要以一个历史的视角完成对于自身浓墨重彩的叙事。《南京!南京》与《拉贝日记》的先后出炉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对于历史题材的反思和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双重阐述。在历史的多样叙事和电影类型的不断强化中,历史题材影片获得了新的表达纬度。用影像表达历史、建构历史、树立国家形象成了当下影视行业的自觉雅好。这也给当下的中国电影提出了挑战,用什么样的电影可以清楚准确的表达国家形象、建构国家想象?类型电影的嬗变也许是中国电影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正> 一百多年前,人类文明进程中爆发了一场空前的革命——电影的诞生,不仅让人类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感知世界的体验,同时也让深爱它的人们感受到:在没有出现电影之前,人类历史是一片充满神奇的迷雾,而今天,历史却可以以一张亲切而透明的面貌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存在。一百多年过去了,电影发展到今天经历过无数次令人惊奇的伟大变革,但无论它的面貌怎样转换,不变的,依旧是来自电影本身那种浓郁的娱乐魅力。爱情片、动作片、科幻片……各类题材的影片使出各路招数想在电影市场上  相似文献   

8.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社会主义新中国60周年华诞,改革开放也走过了31年。抚今追昔,我们有理由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这一场历史巨变。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社会变革,是中华民族由积贫积弱迈向伟大历史复兴的最辉煌的一页。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弹指一挥间,而作为与共和国一道成长的每一位公民,我们真实地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9.
田正清 《今日民族》2009,(10):34-36
电影发明至今已有113年的历史。电影自发明就以拍摄纪录片开始。我国和云南省的电影拍摄也都是以拍摄纪录片开始的。1910年,法国人拍摄了滇越铁路通车的纪录电影,这是云南最早的电影。其后,有国外、国内的电影机构在云南拍摄纪录片和故事片,其中最大的机构是美国新闻处,拍摄了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对于中国电影界这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年份,但也注定了2007年将是一个不寻常的电影年.近期几部小成本电影如<疯狂的石头><大电影之数百亿>等都获得了圈内圈外一致好评,其中<三峡好人>更是捧了个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回家.由此,我们是否可以预测一下,200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将劲吹小成本电影之风?  相似文献   

11.
戴年 《理论月刊》2010,(6):88-91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历史不过四十年,但此前商务英语的实践却已走过近五个世纪。商务英语的起源和发展无论在中外,都与各国间的商贸交往的实际需求紧密相关。在中外商务英语的发展历史中,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教材读物、教学实践甚至是语言实践都对这门学科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其中也包括最初作为一门贸易语言而产生的中国洋泾浜英语。  相似文献   

12.
杨杰 《传承》2011,(9):72-73,85
洋务派进行的运动是个失败的运动,但它却产生了与中国封建社会不相容的资本主义经济,这实在是历史的讽刺;但同时,官督商办这种形式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头一年 ,也是一个领导着拥有近13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0年光辉而曲折的奋斗历程 ,从中吸取智慧、力量、经验和启迪 ,这对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很有意义的。8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上也是很小的一段。但是 ,在这80年不同寻常的岁月里 ,古老的中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正如毛泽东当年所说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 ,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00多年来中国人民梦寐…  相似文献   

14.
《时代潮》2001,(4)
山西定襄县,与闻名中外的五台山相邻。这一带曾是开国"行政院长"的阎锡山也出生在此。按风宝地。"但1999年6月,这里却发生一件丑闻,定襄县公安局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把一位无辜者刑事拘留了32天,还准备要劳教3年。被害人之妻兰省心像电影里的"秋菊"一样,到处奔走呼号,终于讨了个说法。忻州地区法院判过错方定襄  相似文献   

15.
《电子政务》2005,(7):3
成长,是人类一诞生就面临的问题,对于中国的电子政务也毫不例外。“成长”的话题太大,涉及面太广,这就迫使我们去思考与选择:哪些是成长的关键问题?《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BusinessReview)中提到了“成长的法则”:“客户是一切成长思维的出发点”、“变革和创新是成长的持续动力”,这对于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种有益的借鉴。究竟谁是中国电子政务真正的受众?如何从受众的利益点出发去考虑中国电子政务的创新与发展?诚然,囿于篇幅,我们对于“成长”话题的讨论只能限于某些内容,不可能解决成长的所有烦恼,但我们希望能借此提供…  相似文献   

16.
“她经济”视角下解读小妞电影的女性凝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妞电影是好莱坞创造出来的一种电影类型,被中国的电影产业引进之后发展很快,甚至在短短几年之内改变了中国电影观众的性别比例。与传统电影的男性视角不同,小妞电影提供了大量女性凝视的机会,这也是中国流行文化中的一个较新的现象。本研究从"她经济"的视角来分析,揭示出这种女性的凝视是在"剩女"的语境中基于消费力的基础之上而实现的,小妞电影因而体现着浓厚的消费主义,并且延续了传统的性别主义。但在理解这些电影文本的时候,女性观众是被动地受着文化工业的操控,还是有着强大的自主性,这有待进一步的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探访赵明     
探访赵明本刊记者程林杰□若干年以前,著名电影演员王心刚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王心刚的名字是伴随着电影《寂静的山林》走进千家万户的。人们记住了王心刚,也记住了《寂静的山林》,却很少留意这部电影的编剧赵明。这是北京方庄小区一幢普通的四居室。耄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历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 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但这一进程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就已经开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充满了矛盾和曲折,也充满了探索和创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年的时候,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近代中国落后了。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在使用各种武器失利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传入中国,就遇到她是否适合中国…  相似文献   

19.
<正> 去年,国内电影界与传媒界在本土电影事业的一致性走径上出现了很大分岔,相信稍微关怀中国电影发展的人也都有印象。执论的一方认为2004年是中国电影步出低谷迎来春天的拐点,而另一方的观点则截然相反:2004年是中国电影的全面崩溃之年  相似文献   

20.
凌洁 《观察与思考》2006,(20):62-63
1976年,《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在美国上映,虽饱受争议,但在好莱坞影史上却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是一部由一群优秀的电影人完成的杰作。2006年,《出租车司机》在英国再度公映,并由这部影片的编剧保罗·许瑞德主持这个重映活动。一如30年前,人们无法忘怀特拉维斯这个纽约病人。而纵观整部电影,大师总是处处匠心,在电影手法、演员演技和电影配乐等方面都堪称指导教材。重历特拉维斯的世界,却意外地发现他的经历与我们似曾相识:周遭的城市依然繁华却冷漠,“渣滓们”丝毫不减,麻木又善良的人们大面积存在,集体变成了虚无主义者,而孤零的独醒者是如此迷惘与痛苦,充满对社会的不满厌恶甚至恐惧,但却仍然保持着未泯灭的良知。在这个假惺惺的世界里,特拉维斯在此刻显得勇敢,甚至单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